无障碍 |  简体 |  繁體
首 页
政协概况
议政建言
委员风采
专委会工作
 
您当前的位置 :区政协 > 议政建言
九三学社南开区委员会社员阮宗斌: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对策建议
来源:政协信息      时间:2025-10-22 10:13:06

志愿服务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价值引领、道德塑造、矛盾化解、民生服务等多种治理功能,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有力推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强调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并明确提出要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更好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市也出台了天津市志愿服务条例,促进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但在调研中发现志愿服务还存在主动性、专业性不强等问题,亟待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1.社会自主参与意识不强。群众的志愿服务意识淡薄,参与积极性不高。大多数志愿服务主要依靠政府部门组织开展,有着强烈的行政色彩,没有唤起和汇聚民间资源和社会力量。

2.志愿服务专业性不强。志愿者自身素质参差不齐,除了卫生、教育等少数几个系统的志愿者因为职业关系具备一定的专业服务技能外,大多数的志愿者更多从事比较简单的、缺乏专业技术含量的大众性志愿服务工作,志愿服务效果不理想。

3.志愿服务机制不够健全大部分志愿服务组织仅能完成志愿者的统一注册,未形成统一规范的培训机制、激励机制,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基层志愿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

4.志愿服务资金缺乏。志愿服务过程中不可避免需要一些经费支出,比如统一服装、餐费支出、宣传品制作、意外情况医疗费用等等。但是由于缺乏资金,导致需要基层人员只能自身寻求资金支持,这并非长久之计。

二、对策建议

1.扩大宣传、推广试点。选出志愿服务工作扎实、突出的基层组织作为模范试点。从现有基层组织中选拔、打造一支具有良好基础志愿服务队伍进行推广,大力开展邻里互助服务和互助交流活动,打造志愿队伍名片。利用新型传播工具抖音、微信视频号,结合电视台、报传统媒体进行多方面报道,加大宣传力度,使社会增加对志愿者的认知和认可。同时,积极引导机关单位增加在志愿服务工作中的投入,起到带头作用。

2.多方联动培养志愿服务后备人才。落实天津市志愿服务条例,携手教育部门,在中小学生课外实践活动中增加志愿者服务的实践课时要求,使青少年从小养成参与公益性志愿服务的认同感,增加志愿服务人才储备。

3.开展常态化培训,提升志愿服务能力。制定提升志愿服务能力的培训计划,对志愿服务组织与志愿服务者开展有计划的常态化基础类培训和专业类培训服务。基础培训可基层长期从事志愿服务的志愿者或管理者中选拔;专业培训如急救、逃生等从卫生、消防等部门抽调专业人员提供针对性培训,逐步提高志愿者的专业能力。

4.建立健全表彰机制。建立志愿服务精神激励机制,给志愿者相应的表彰。通过设立区级、街道等不同层级的表彰体系,对志愿者的进行表彰,彰显政府对于志愿者公益付出的认可,提升志愿者的荣誉感,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吸引新生力量投入到志愿服务中。

5.志愿服务组织提供资金支持。志愿活动中难免出现意外,需要购买意外险解决志愿者的后顾之忧。建议短期通过辖区企业捐赠解决,应付燃眉之急,并逐步形成企业捐赠、社会捐赠、各级行政拨款、专项基金拨付的多方位资金筹集机制,建立志愿者专项基金,使志愿服务成为一项可以长期稳定坚持并深入开展的社会公益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