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管理重心的不断下移,社区已经成为开展各项社会工作的主要阵地,社会建设和管理的主战场,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在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进程中,和谐社区建设摆上了重要议程,加强社区队伍建设更成为重要课题,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社区工作者在建设和谐社区、星级社区,社区规范化建设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党和政府为民服务的形象。因此,社区工作者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是社区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对把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到城市最基层具有战略性意义。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核心,社区工作的本质主要是做人的工作,强调尊重人的权利和人格、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用平等、友爱、热情的服务给千家万户带来温暖。
其次,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是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区的内在要求。随着城市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社会生活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必然要反映和渗透到社区生活中来,从而使社区工作面临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
再者,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健全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的积极因素。
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现状及社区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1.队伍年纪轻,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
2.进入角色快,创新意识强,取得成绩大。
3.兼职社区工作者队伍过于松散,参与志愿服务的意识还不够强。
兼职社区工作者人才济济,资源丰富,但是目前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将之合理地整合,其作用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现代都市人行为的功利性倾向导致社区居委会对社区公益工作热情不高。
3.专职社区工作者待遇偏低,工作任务过重。
社区专职工作者中相当部分是下岗、失业人员,家庭收入拮据,且正处中年,家庭经济负担较重。
三、加强社区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做好社区工作涉及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人文环境、组织领导、干部素质等诸多方面,但关键在人,关键在社区干部队伍的素质。为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全面优化环境,大力发展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
1.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以事业留人。大力宣传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及紧迫性,弘扬社区工作者立足岗位、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及其代表人物的先进事迹,营造全社会关心、尊重和爱护社区工作者的良好氛围。并注重及时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社区工作者提拔到更重要的岗位,为其发挥作用搭建舞台。
2.以人为本,社区工作者得到关爱。试行以“五必访”为主要内容的关爱制度,即社区工作者生病、丧事、家庭出现重大变故、重大节日、重大政策出台前后“五必访”,充分调动了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社区工作者队伍充满生机和活力。
3.提高社区工作者的补贴收入,以待遇留人。鼓励法人、社会团体、中介组织通过不同途径和渠道支持社区工作,对社区工作者的辛勤劳动给予物质上的奖励,从而构成“以财政支付为主体、街道投入为追加、社会捐助为补充”的社区工作者薪酬结构,切实保障社区工作者的切身利益,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二)培育非政府组织,大力发展兼职社区工作者队伍
1.组建志愿者组织,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健全社区志愿者队伍管理机制,建立公开招募制度、服务登记制度、定期会议制度和表彰激励制度。规范运作管理机制,构建社区志愿者队伍服务阵地,社区居委会要开展专门的宣传鼓动,激发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让每一个居民认识到自己不但是社区成员中的一分子,而且是建设社区的一分子。
2.贴近社区居民生活实际,开展生动活泼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在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必须紧密结合社区实际,把志愿者服务与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如结合法制宣传,开展维权岗服务活动;围绕公民道德教育,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如举办“如何做一名文明市民”谈话沙龙活动;开展“健身大讲堂”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文化节、邻居节等主题活动;结合创建文明城区和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开展知识竞赛、巡回宣传等活动。
3.依托社区(含社区共建单位)各类资源,广泛建立服务基地。在社区志愿者服务站的统一协调下,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市民学校、社区老年服务中心定为社区志愿者的教育、娱乐、服务、宣传基地,由志愿者进行统一管理。积极协调社区内的单位将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场所、设施对外开放,广泛建立小型分散的活动阵地,形成设施共建、资源共享、事务共管的工作机制,极大地促进和活跃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
(三)制定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规划,完善相关法规,科学分类管理
借鉴国内外经验,我认为未来社区工作者队伍分成三类人员:一是社区居委会成员,一般经过社区范围调整后依据居委会组织法选举产生,必须是本社区居民,凡年满十八周岁,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被选举权。二是专业化、职业化的社区工作者,从社会公开招聘产生,具有较高专业水平,没有地域限制,人数根据工作的需要而定。三是社区志愿者,自愿从事社区某一方面工作的人,人数不限。
(四)提高社区工作者队伍素质、加强绩效考核
1.加强培训,社区工作者队伍素质普遍提高。建立了长效的培训机制,完善了社区工作者学习制度。采取专家辅导、专题讲座、现场观摩、外出参观等方式,定期对社区干部实施规模化、正规化、经常化的教育培训。组织志愿者培训,通报社区居民在各个方面的需求情况,使社区志愿者明确了自己的职责和任务。
2.加强制度建设,社区工作者队伍逐步规范。建立和完善选聘结合的任用制度、社区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度、民主监督制度,使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协调一致,规范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