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加快,社区像雨后春笋般涌现,2022年我国的城镇化率水平已经历史性的达到了65.22%,预计到2025年中国城镇化率有望达到70%左右,未来我国的城镇化率水平将会发展的越来越高。随着社区越来越多,参加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的人员也就是我们的社区工作者需求也将越来越大;我国的社区服务主要是在政府的指导下,发动和组织社区内的成员开展社会服务、互助活动,解决本社区内的社会问题。目的是协调人际关系,缓解社会矛盾,创造一个和谐、良好的社会环境。社区工作者是指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专职从事社区管理和服务、并与街道(乡镇)签订服务协议的工作人员。社区工作者围绕社区组织、社区发展、社区服务为内容展开工作。它既是一项事业,也是一个专业、一门艺术。社区工作者面对的是整个社区的居民,要求通过专业的技巧和方法对社区事务和人际关系进行有效有序的协调,使社区保持健康的状态和良性发展。要求社区工作者服务意识、组织应急能力、沟通技巧,知识结构和责任感等方面也要越来越高。那么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成了社区工作的重点。
一是加强社区工作者的选拔、培养,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作为选人用人的首位要素。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将学历高、素质好、热爱群众工作的优秀人才纳入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加强社区后备干部及优秀人才队伍培养,将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发展规划,鼓励新录用公务员、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社区挂职、锻炼。
二是按实际情况合理划分社区区域,使各社区工作量大体维持均衡,改进社区管理的薄弱环节。理顺社区关系,完善社区功能,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建设一支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社区专职队伍为基础,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的,坚持政府指导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相结合,不断丰富完善社区服务。
三是健全社区工作者专业化体系,强化培训,坚持全员培训、骨干培训、专业培训,发挥高校、党校等阵地作用,推动社区工作者队伍素质提升。把教育培训作为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性任务,着力强化社区工作者岗位必备知识培训和基本功训练。依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采取定向培训、以会代训、现场实训、模拟演练等方式,提升社区工作者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等能力,鼓励社区干部参加学历提升教育和职业资格考试。
四是推出一系列激励措施。随着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兴起,社区工作者已经成为社区发展和社区建设的主力军,充分发挥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潜能,这也需要建立和完善社区工作者的激励措施。(1)提高社区工作者薪资待遇水平,如按劳取酬、以岗定薪以绩论奖,建立并完善社区工作者人事薪酬待遇制度。(2)定期考评奖励。定期对社区专职工作社进行全面考评,评选“优秀社区工作者”,对于表现突出、符合奖励条件的人员进行专项精神表彰和物质奖励,推荐优秀社区工作者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社区工作者参政议政创造条件。(3)建立社区工作专业人才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根据社区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助于其职业目标顺利实现的发展规划,才能将社区工作者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4)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工作条件。每个工作者都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工作条件太差不仅不利于工作者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其工作积极性。(5)健全福利保障。
“小社区连通着大国家”,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心,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人才保障,关系到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是否牢固。通过择优选拔、专业培训、培养,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通过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社区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