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节之际,总书记到天津古文化街实地调研视察工作时提出:“要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街区,使其在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中绽放异彩。历史文化街区蕴含丰富的历史价值和城市独特的文化底蕴,只有激活历史文化街区的生命力,才能充分彰显城市特色风貌,延续城市文脉、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南开作为天津城市的原点,是天津600年文化历史的缩影,是天津卫政治与文化的发祥地。又逢三年疫情考验后,各地尽在释放资源,开发文旅,吸引流量,重振经济。天津作为北方第二大城更不能落于人后,南开更应该借此城市引流发展的机遇释放自身魅力,在未来再次成为城市的中心,充分发挥自身独有的优势,盘活与利用好历史风貌建筑和历史文化的无形资产,打造老城片区整体传统城市风貌,增强区域识别性,成为城市的名片,再现天津城市灵魂。现建议如下:
(一)古文化街:盘活升级古文化街海河沿线形象
1.玉皇阁
海河南开段即为古文化街段,古文化街戏楼和天后宫紧邻海河,两侧配有多层商业,最北端有重点保护建筑玉皇阁犹如龙头,南端有高层预设酒店好似龙尾。是古文化街这一传统风貌景区面向海河的最好展示面,却一直未能充分利用。沿河界面最北端的玉皇阁可以充分发挥其龙头作用,首先立面灯光设置应是古文化街沿河夜景里最靓的节点,从狮子林桥远眺南开,可欣赏其流光溢彩,既绚烂又悠久,成为古文化街网红打卡的重要标志之一。其次,应当升级周边广场环境并良好利用开发商业,现周边场地环境现况较差,未能起到对历史文化建筑的良好陪衬烘托作用。配合建筑历史时期特点塑造周边环境,既保护了建筑的场域文化性,又提升了区域的商业价值。
2.戏楼周边
至今海河沿线景观在此段落妈祖文化元素不明显。应有效利用公共空间,结合妈祖这一南开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在沿河公共空间展示,与天后宫和戏楼连成一片,营造沿河浓郁的妈祖文化氛围,打造文化特色突出的海河区段。设置部分与妈祖文化相关联的商业业态,如文创店、主题餐饮,带动两侧沿河商业发展。海河游船经过于此,游客可深刻感受到南开传统文化商业的繁荣。
(二)文庙及广东会馆:结合不同文化垂直板块合力助推文化南开魅力展现
1.文庙
文庙坐落于老城厢的东门,该地段早年经过大量的土地开发整理,以房地产项目为主导的开发使老城形成了商品房社区为主的城市空间格局,文庙和门前的牌坊是我们的东门记忆,目前却沉寂在商品房社区包围中。老城四门只有东门还有文庙保留,应作为四门唯能记忆的代表好好保护,更要积极利用。南开作为天津文化艺术的发祥地,可以用文庙作为载体,打造文化艺术中心,展示天津文化艺术的发展,同时适当结合新业态与新文创,像故宫和国子监一样,展示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受到当代年轻人的喜爱。
2.广东会馆
天津一直被赋予是“曲艺之乡”,广东会馆一直与这一文化紧密结合,但目前也是略显寂寞,保护有余,利用不足。利用城厢中路及鼓楼东街等周边空间联动发展,放大主题,塑造以广东会馆为核心泛周边的天津曲艺文化中心区。馆内在游览的同时,定期举办曲艺活动,馆外修建曲艺文化广场,曲艺文化国潮网红店,做到保护与发展的良好平衡,打造天津南开传统文化之旅的重要节点。
我们经常在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与利用中徘徊,因为过去在基础建设中缺少对于文化保护和风貌留存的考量,使能体现城市特征的建筑场所已严重缺失。现又因受到重视而经常过度保护丧失活力。做好策划与规划,平衡保护与利用,让闲置的历史建筑和沉淀的文化资源能够被保护的同时更好地开发利用,在城市中焕发光彩与活力,才是城市文化鲜活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