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简体 |  繁體
首 页
政协概况
议政建言
委员风采
专委会工作
 
您当前的位置 :区政协 > 议政建言
民建南开区委员会孟祥宇、魏翔宇:盘活南开区数据资产 发挥数据要素价值的建议
来源:常委会议      时间:2024-09-18 09:24:32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数据已成为新时代的重要生产要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数据作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之后成为第五大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更被视为数字经济时代的“石油”。南开区作为天津市的核心区域之一,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应用场景。梳理分析南开区数据资产现状,进一步盘活数据资产,发挥数据要素价值,是推动南开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数据资产现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数据二十条)将数据分为公共数据、企业数据和个人信息数据,突出不同类型的重点关切,探寻相应的突破方向。2023年8月财政部下发《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对进一步推动和规范数据相关企业执行会计准则,准确反映数据相关业务和经济实质提供了政策指引。而天津临港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通过质押数据资产“天津港保税区临港区域通信管线运营数据”知识产权证书和“临港港务集团智脑数字人”知识产权证书,分别获批天津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两笔贷款总计1500万元,成功落地天津市首单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实现数据资产盘活,成为我们可学习借鉴的案例。

(一)公共数据现有情况

公共数据是在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依法履职或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来自政务体系的数据和来自公共事业的数据,由于受公共财政支持或在履行公共管理或服务职能中产生,归属基本不存在争议。但在企业经营公共服务性业务时收集、产生的数据,是否属于公共数据目前仍存在争议。经调查,目前区内各部门上报数据目录近4000项,涵盖了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目前仍在整理中,未来可盘活的空间相对较大。

(二)企业数据现有情况

企业数据来源广泛,有丰富的生成方式。由于企业涉及研发、生产、经营、管理多个环节。我区国有企业多为平台或资产管理企业,民生类企业仅有宏源热力,但也只是热力传输运营为主,数据量普遍较少。我区民营企业中,生产类、研究类等企业也积累了大量的数据。然而,由于数据意识不强和技术能力有限,这些数据的利用价值并未得到充分发挥。

二、现存问题

(一)公共机构及企业数据意识不强

目前,南开区的公共机构及企业普遍缺乏数据意识,对梳理现有数据产生价值考虑不足,对数据使用安全尚存顾虑,导致大量数据资源无法得到有效整合和利用,形成了数据孤岛。

(二)数据基础设施不足

缺乏专业的数据清洗、处理工具和管理平台,导致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存在大量无效、重复数据。同时,数据分析能力不足,无法深入挖掘数据价值。

(三)数据资产合规化使用路径不清晰

由于全国性规范文件尚未出台,各地均在探索数据资产确权、融资、运营方面的路径,多数由律所对相关数据确权,由国企背景数据运营公司进行数据管理。目前尚未形成有效的数据流通交易机制和商业模式,导致数据资产的价值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三、建议举措

(一)提升数字意识,加强数据资产管理

构建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多方共建的数据资产治理模式。

一是建立各党政机关首席数据官制度,加强领导干部数字素养,依托行政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公共机构及企业的数字意识培养,通过行政、行业协会、市场等多种手段推动其积极梳理现有数据资源,并对梳理后资源进行规划使用。同时,建立数据资源排查长效机制,对全区范围内的数据资源进行全面摸排和梳理,形成完整的数据资源目录。重点梳理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权(水务、供热、燃气、环保、交通等)产生的数据,文旅类数据,天开园服务保障类数据,新公用事业类产生的数据(如充电桩等新能源服务);

二是探索通过数据“收储”机制,提升数据市场供给能力。通过数字城投公司,对公共数据及企业数据进行收储、整理,一方面增强数源单位对数据供给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经过数据清理、加工形成数据产品进行流通,获得市场化收益。探索覆盖数源单位、数据管理部门、财政部门、授权运营机构等多主体的收益分配制度,建立正向激励机制。

(二)挖掘应用场景,激活数据要素价值

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工作、生产、生活中的痛点、难点问题为目的,深入挖掘各领域的数据应用场景,推动数据在公共服务、基层治理、城市管理、应急管理、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应用,建立场景目录、数据资源目录,将场景、数据资源作为招引垂直领域模型企业、科技企业的有力支持,同时,鼓励企业加强数据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快技术落地,提高数据利用率和价值创造能力。

(三)培育要素市场,加快数据流通交易

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建立健全数据交易机制和规则。

一是加大力度培育可信市场主体。参考交易所与券商的关系,厘清数据交易所金融属性、公益属性与数商技术属性、市场属性的不同定位,探索“所商分离”,借鉴外省市数据资产运营先进经验,如海南数据产品超市,由政府或社会资本开发平台进行数据资产运营,鼓励发展本地数商。不再重复建立本区数据交易平台,利用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等机构进行流通,推动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的融合利用,促进数据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二是加强数据交易监管和安全管理。依据数据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落实各类数据安全管理,提高数据安全监测预警、防泄露、防滥用、防篡改能力。建立并完善数据安全管理体制机制,明确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要求,鼓励采用隐私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手段,营造安全可信的数据开发环境,提高对数据访问、流向控制、数据溯源、数据销毁等关键环节的技术管控能力,确保数据利用来源可溯、去向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