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深入挖掘低效存量资产潜力,吸引新的投资增量,促进资产运用和资源配置动态优化,提高资源资产资金使用效益。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发展,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是盘活存量资产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通过调研,对创新投融资模式有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为深入了解我区社会资本参与盘活存量资源的实际情况,区政协课题组赴区发改委、区国资委等多个相关部门走访调研,发现国有平台公司在我区存量资源盘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积极服务天开园建设,高质量打造科技创新新载体,加强对园区商业运营;二是强化纵横连通,积极对接央企、国企获取盘活项目所需资金支持;三是腾挪整合低效使用资产,进一步推动低效自有资产增效。
二、存在问题
目前,资产盘活工作还是以政府、国有企业和平台公司为主,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投资方向不清晰
社会资本参与存量资产盘活存在信息不对称。目前资产盘活事项向社会公开的方式和内容有限,部分民间资本反映,对投资领域拿不准、不清楚待盘活资产状况,影响投资决策和时效,需求与供给匹配效率较低。
2.投资过程不规范
在资产盘活过程中,因具体项目的复杂性,社会资本的多样性,容易在招商谈判、签订合同、资产交接、资产跟踪、收益管理等环节出现问题,如果没有相应健全的过程管理制度或办法,会影响整体项目进程,即使最终投资也存在“烂尾”隐患。
3.服务保障不到位
一方面,社会资本具有短期性和逐利性特点,而多数需盘活的资产有周期长、收益难确定的问题,社会资本本身也需要融资支持;另一方面,在市场准入、资金拨付等阶段存在投资隐性壁垒,因此政务环境也是影响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的一个因素。
三、改进建议
针对以上常见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予以社会资本保护和支持,提升盘活工作的市场发现功能,强化社会资本参与合作机制,规范投资准入和退出环节,进一步坚定社会资本参与存量资产盘活的信心,提升资产盘活工作实效。
1.明确存量资产范围
一是要细化明确支持民间投资参与的行业领域,如交通、城市建设、新型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社会民生、文化旅游、生态环保等。二是要采取资产升级改造与功能定位转型相结合等方式,充分挖掘老旧厂房、文化体育场馆、停车设施等闲置资源在文化创意、市民休闲、夜间经济、生活配套等方面的价值,政府要提前做好价值分析和风险评估,及时向社会资本传递信息,帮助其做好投资决策。
2.建立规范合作机制
一要争取用好国家和市级政策,完善南开区在落实社会资本参与存量资产盘活的市场化准入、投资、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具体举措。政府做好前期项目梳理,公开向社会推介回报机制明确,手续健全准入条件清晰的项目,同时健全项目要素保障机制,通过将符合条件的项目滚动列入盘活项目清单并建立动态管理库,协调推动项目依法依规加快办理前期手续,配以考核监督机制。二要做好社会资本参与盘活项目“明白纸”,明确告知参与合作流程、各环节要件清单、注意事项等,要在制度公开、流程清晰的基础上,根据项目特点灵活运用政策,同时定期组织政策、法规、金融方面指导培训,提升参与者专业水平,保证盘活工作质量。三要支持鼓励专业机构参与,通过市场化手段吸引在招商、运营、成果转化等方面具备资源和专业优势的第三方社会机构积极参与,通过考核加奖补等形式部分或全部委托给机构。
3.加强融资和政务服务
要加强对社会资本再融资支持,拓宽社会资本融资渠道。一是鼓励符合条件的社会资本参与发行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鼓励民间投资项目REITs申报、发行、运行等全过程服务。二是发挥政府在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间的对接作用。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抓好抓实促进民间投资工作努力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的通知》要求,政府可遴选符合条件的优质项目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决策,提供优化降费等融资支持。如发挥投贷联动机制作用,与银行共享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情况和资金支持信息,促进信贷资源向民间投资合理配置。三是用好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盘活国有存量资产中央预算内投资示范专项资金,并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战略投资人和专业运营管理方等多种参与方式供企业参考。
要加强政务服务,建立政企亲清关系。一是关注市场准入、招标投标、资金拨付等领域可能存在的隐性壁垒,不断优化程序。依托在线服务监管平台,搭建民间投资问题反映和解决渠道,建立问题解决闭环机制。二是根据《加快解决我市历史遗留项目不动产登记问题意见》、《关于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盘活存量资源有关支持政策》,集中解决一批历史遗留权属不清项目,激活资源价值。三是优先支持社会资本通过并购重组、不良资产收购处置、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解决自身盘活需求,鼓励企业将回收资金用于新型基础设施、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等项目,形成投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