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5日在政协南开区第十五届委员会第四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上)
老年人晚年除日常生活照料外,更应关注老年人疾病治疗、身心健康和精神生活上的需求。截至2016年底,天津市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已达到243.9万人,约占全市户籍人口16%,而失能老人约占老人总数7.6%,预计到2030年,我市失能老人将超过20万。目前,社会人口老龄化又呈现出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家庭小型化“四化叠加”的特点。据统计,现阶段我市完全不能自理,且不具备居家养老条件,需要社会养老的卧床老人已达10余万人,并多伴有多种慢性病,迫切需求医养结合的老年护理服务。而全市现有各种性质养老机构约370家,其中可供卧床老人住养的床位只有2万张左右,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同时具有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少之又少,而南开区又是天津市居住人口相对密集的大区,因此及时有效地让老年人获得医疗保健和养老服务保障安度晚年,推进“健康南开”建设是政府一项艰巨而重要的工作。
目前老年人养老服务保障工作面临的三个主要困难因素:一是专项资金短缺;二是专职医务人员流失严重;三是床位稀缺紧张。
对策建议:
1、把推进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惠民工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的要求,政府相关部门要努力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和有效途径,积极发展区域养老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重心放在政策导向和政府支持,应在养老机构医疗资源共享实现最大化利用,加强养老医疗服务队伍素质建设,提高养老护理综合水平上下功夫,不断完善我区老年人医养结合功能,满足社会需求。
2、加大政府对区域社会“医养结合养老医院”资金投入扶植力度。目前,市民政局对社会力量投资新建或购置建设并形成产权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给予每张床位15000元一次性建设补贴;由社会力量投资改扩建的新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床位,给予每张床位6000元一次性建设补贴。根据这一标准,区民政部门对我区符合医养结合养老医院资质类型的医院进行全面普查确定,并登记备案。同时积极与市民政密切沟通申报,争取得到相应的资金补贴支持,减轻此类医院运行中的经济负担。同时,建立和完善相关部门共同扶植此类医养结合养老医院的长效机制,由区卫生局确认符合此模式机构的养老院资质,区民政部门注册备案,将“无忧”视为正规养老机构,给予同等国营养老机构待遇,并对接社保部门在医疗费方面对“无忧”实施的优惠政策,给予院方大力支持。
3、成立“属地失能老人医护养老中心”。就失能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医疗随时跟进的需要,利用现有资源,加快推进我区养老事业健康发展。由区、街地方政府负责组建成立“属地失能老人医护养老中心”,以区、街属地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专业医院(养老院)为承担主体,将各种性质的养老机构整合优化互补,统一接收本属地区、街区域内的失能型老年人,以满足社会需求。由政府成立专项基金,资助“属地失能老人医护养老中心”的日常运行,切实解决失能老人养老难问题,有力调动养老机构积极性。
4、加强医养结合专业服务队伍建设。由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具有护士专业资质和有投入此工作岗位志向的应届毕业生,进行组织培训,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相关老年人护理技能,一能解决部分大学生就业问题,二能弥补此专业护理医务人员的不足。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就业在岗专业医务护理工作者相应的福利待遇,从根本上解决护理专业人员流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