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3日在政协南开区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上)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元年,《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正在制定中。海绵城市的核心实质上就是合理地控制降在我们城市下垫面上的雨水径流,使雨水就地消纳和吸收利用。怎么来实现呢?实际是六个字:“渗”、“蓄”、“滞”、“净”、“用”、“排”。
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排”是处于九河下梢的天津处理雨水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区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城市排水设施建设却滞后于城市建设,存在城市排水设施能力不足、排水设施老化等问题,由此造成雨季排泄不畅,严重区域出现“下雨看海”场景。鹊桥路污水井甚至在小雨也造成污泥外溢情况,严重影响百姓日常生活,影响“美丽学府,幸福南开”的城区形象。调研中发现,主要是市级主管线的排水能力与区级支管线排水量差大造成的问题,影响了区管支线排水。
近日,财政部出台《关于开展2016年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决定启动2016年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预计整个十三五期间,总投入不低于12000亿元,平均每年超2000亿。
建议方案
1、南开区应积极主动参与全市规划的制定协作,借助国家政策性金融支持海绵城市建设的机遇,向市级规划部门申请加大在南开区投资力度,将新建及改造排水管线项目规划成百年大计工程。同时,引进相关技术产业落户南开区,推动南开区内相关企业参与改造工程的实施,作为拉动南开区经济增长的一个手段。
2、海绵城市的建设既要有全局规划,也要有局部规划。政府相关部门在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中,应优先考虑雨季积水比较严重地区。在具备条件的雨涝严重的地区,以海绵城市的技术模式先期局部建设雨水收集排泄系统,从根本解决问题,以局部改造方式带动全局工程。
3、区级排水管理部门主动联系市级排水管理部门,对一些区域雨水排泄不畅的原因进行实地勘察,找到根源,按照职责规定,制定改造规划,上报市级规划部门,申请纳入规划,优先解决。
(书面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