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3日在政协南开区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上)
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首次将学校发展与特色联系起来,该文件指出:“中小学要走上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学校办出各自的特色。”从总体上看,学者们认为,“特色学校与学校特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学校特色不等于特色学校”。特色学校是指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过程中和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在学校教育工作的整体或全局上形成的、具有比较稳定的、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风格或独特风貌,体现鲜明的学校文化特征,并培养出具有特色人才的学校。而学校特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学校特色不是依赖于某一个单独的学科,也不是几个学科的简单堆积。以英语特色、国学特色、音体美特色,这些只能是学校的特色课程,而不是学校特色。究其实质而言,却是学校育人取向文化的缺失,而学校特色恰恰依存于育人文化。学校特色不是简单的依赖于某一个学科,他是一个综合体。
二是特色引领学校发展,学校发展提升学校特色!特色是一种育人文化。学校特色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文化的过程就是一种教化的过程。学校特色的积淀决定了的教学艺术、教学品质、教育质量。
三是学校特色是对育人方向的引领,而不是潮流的追随。学校的育人方向是学校的办学灵魂,更是学校特色教育的追求,在全球化的今天,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广大教育工作必须思考的问题。
四是学校特色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独有的文化积淀!特色不可复制。学校特色形成是一个长期独有文化的积淀,我们为什么办学,办学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使学校长盛不衰,怎样用独有的教育理念来张扬学校的个性,怎样在独有的教育理念下得到师生和社会的共同认可?怎样形成富有特色,充分反映校长办学思想的校本课程,这一切的深思才能凝聚学校独有的特色文化取向。
一所学校的特色文化一旦形成,就会表现出连续性和稳定性,就会产生强大的教育力量,也意味着学校把握了教育规律。而学校的这种特色就是学校个性,它不可复制。
由此可见,学校特色是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学校特色产生的教育生产力能得到师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同,学校特色是文化沉淀,推动着学校的发展和特色学校的形成。
那么,学校特色如何建设?建议依据党的教育方针、教育的规律、学校的历史沿革、学校的办学思想、学校的文化背景首先找准学校的定位,其次是确定学校特色的路径。如果我们南开区的每一所学校都办出了特色,那么整个区的教育就会协同发展,办出特色。
(书面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