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3日在政协南开区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上)
一、为什么我们要重提学校文化建设
(一)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历史文化名城山东曲阜,他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要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使其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守我们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要从娃娃抓起,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之中,体现在学校日常管理之中,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真正培育起来。广大青年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身体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润物细无声,发挥精神文化产品潜移默化的作用,运用各类文化形式,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过程,也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因此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形于中”而“发于外”,切实把我们自身的文化建设搞好,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三)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国际话语权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国际舆论格局总体是西强我弱,我们往往有理说不出,或者说了传不开。要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的方方面面。
二、关于如何建设学校文化
好的学校文化就是秀外慧中的文化,即慧于中、诚于内、秀于外的学校文化,其特征是文化气质显著、文化身份明确、文化教养深厚。
(一)慧于中:凝练学校价值体系
慧于中,指学校文化腹实而不空洞、厚实而不苍白,言之有实,内核坚固。它要求学校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和表述是生动的、令人珍爱的、高级的、合体的。
1线索定调
学校文化线索包括理念线索和事实线索,来自历史传统和办学现实两个维度。专家团队与学校共同寻找线索,确定文化定位的基调,获得文化合理性。这个定位必须是合乎学校身份的、贴切的,具有属我性。
2逻辑自洽
学校文化概念确定后,文化体系表述要实现逻辑自洽,指学校文化概念与其核心价值体系、实践体系的表述具有前后一贯性和一致性。
(1)坚持一个逻辑起点
这是指学校文化逻辑起点的唯一性,即学校文化概念与其分解变量之间、核心价值体系和实践体系的表述只有一个逻辑起点——学校文化概念。
(2)构筑学校文化之腰
这是指学校核心价值体系的表述与其实践体系的连结点,也称中介逻辑支架,具有过渡和转化作用,非常重要。它把学校办学理念体系落实在管理、课程、课堂、教师、学生和校园环境六个实践领域中,具体表现为这六个领域的工作理念——管理理念、课程理念、课堂理念、教师文化理念、学生文化理念、环境建设理念。
(二)诚于内:让价值体系内化于心
诚于内,指学校成员对学校核心价值体系愿意相信、态度认同和情感接受,从而不断增强集体身份认同的过程。其作用是:解决文化内虚问题;廓清文化身份;获得文化合法性,消除文化合法性焦虑。诚于内的方法和途径有以下四种:1借力发力。2行政把关。3全员参与。4文化宣传。
(三)秀于外:让人与物都秀出文化味秀于外,指学校核心价值体系形之于外、美化于外的过程,包括人和物两方面表现。人之秀于外指人的行为落实和形象表现,物之秀于外指环境设计及其表达。其作用是:解决外散问题,实现文化教养,获得文化合用性。秀于外标志着学校核心价值体系实现的程度,展现的是学校文化教养水平。其实现方式主要有三种:1行为落实。2形象表现。3环境表达。
(书面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