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3日在政协南开区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上)
绿地、公园是居民经常利用与享受的一种绿化系统,以人们与自然共存为目标,以再现自然、改善和维持小区生态平衡为宗旨,为一定居住范围内的居民服务,并为居民提供游览观赏、休闲娱乐、文化健身和防灾避险等活动的场所。
传统文化符号是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绵延流传下来的文化之一。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几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传统艺术,并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
文化符号是视觉形象化的实体,是一种反复出现的互有关联的特性元素的复合体,传统吉祥符号是最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它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的文化、思想和情感色彩。南开区的文化特征是民俗文化,历史流传下来了众多的民俗文化符号,如年画、风筝、砖雕、剪纸、泥人、彩塑、建筑构建、标志性建筑、字画、玩意儿等等都是南开区的宝贵。
市民在公共绿地和公园里不仅仅是得到身心的放松,而更应该得到精神的补充,若市民在公园休闲的同时,能够得到文化的提高(读书吧)和艺术的熏陶(看展览),长此以往,必将助推整个社会道德文明的潜变。
如今,南开区内的各大公园景观和公共绿地均得到大幅提升改造,如景观建筑、绿化均跟上了时代的发展,高大上的建筑、宽阔平坦的场地,为居民创造了悠闲舒适的环境与良好的主题锻炼场地。然而,大部分绿地、公园建设,更多的是注重硬件设计与投入,恰恰缺失了文化的味道,缺失区域文化特色符号。对于居民非常重要的绿地、公园内的文化符号,有关部门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当然,这不仅仅是南开区个案,也是当今社会的通病,即重经济,轻文化。
据调查,目前有些公园内的建筑,荒置或者未得到充分利用。有些公共绿地和公园的设计,及其缺少地域文化符号,大多是用石头、树木堆砌出的所谓小品。包括水上公园、南翠屏公园、长虹公园以及大多数的社区公园在内,在建设或改造之初,就忽视了区域文化符号设计这一重点。
由于漫长的历史积淀,中国传统园林艺术逐步形成各种具有典型文化内涵的景观符号,其中包括物象、天象以及一些流传广泛的历史文化典故。这些地域性浓厚的景观符号及其组合形式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并且这些历史文化典故具有情感因素,将这些富有民族形式和情感的文化符号有机地组合到现代城市的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这无疑会给城市居民带来文化气息。
南开区的公共绿地和公园急需增加区域文化符号,这不仅是共创共建共享美丽南开的需要,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需要,更是弘扬南开历史文化、展现南开文化内涵的需要。为此,建议如下:
1、提炼南开区的历史文化。天津是文化历史名城,天津文化辉煌在近代,文化之根在老城。所以,南开区的文化就是老城传统文化。近现代生活或曾经生活在南开区的历史名人就是老城传统文化的载体,南开区的历史文化依附在这些历史名人的身上。南开区政协经过十数年的努力,收集整理了详细的资料,建议结合书画和多媒体形式,利用公园内空置的建筑作为主题展览馆。
2、提炼南开区的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提炼要以反映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主线,天津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民俗文化,而民俗文化源于南开。以“风筝魏”制作技艺、“泥人张”彩塑技艺等就代表了南开民俗文化,将这些优秀的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公共场所集中并长期展示、演示,丰富和活跃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3、提升南开区的文化设施。当今,物质文明发达,精神文明严重滞后,重经济轻文化特别是对传统文化和公共文化的忽视,造成了整个社会的浮躁和众多不和谐现象,曾有人提“电脑从娃娃抓起”、“足球从娃娃抓起”,却没有人提“传统文化从娃娃抓起”。导致如今,能将汉字写好的越来越少,提笔忘字的越来越多,遵规守纪的越来越少,践踏公德的越来越多,中华魂越来越淡,中华文明越来越暗,礼仪之邦几近不见,文化建设刻不容缓。结合目前情况,南开区应该加大书吧进公园建设的力度,营造书香氛围,提升共创共建共享美丽南开的文化品位。
4、提升绿地公园设计理念。绿地、公园的设计目的,在于提高居民的参与性或娱乐性,可分为中老年、青年、青少年、儿童等不同人群。在公园地形地貌的艺术处理中,要考虑园林使用功能、园林景观、园林工程、园林植物生长等诸方面的要求,合理开掘布局。在区域文化符号中的祥云、龙凤纹样、连年有渔、正好迎合了社区居民追求幸福、长寿、喜庆、吉祥的主题,把南开的文化符号和现代的景观设计结合起来是一种新的尝试,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不应是简单的重复和“位移”,而应是对传统精神文化的再思考再升华。唯有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融会现代景观设计语言,创造出有时代感和民族感的新符号,同时把发掘民族传统文化作为景观设计的根基和灵魂,这才是南开城市绿地、公园景观设计发展的正确出路。
执笔人:王少杰系区政协文史文化委委员、天津水上公园管理处、天津龙潭书画院秘书长
(书面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