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简体 |  繁體
首 页
政协概况
议政建言
委员风采
专委会工作
 
您当前的位置 :区政协 > 议政建言
区政协委员,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刘庆纲:环天南大知识经济创新圈特色发展的建议
来源:      时间:2016-08-15 10:34:45

  (2016年3月30日在政协南开区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上)

  一、认清资源优势,明确特色定位

  目前国内有若干个知识经济创新圈,由于所依托的基础不一样,创新圈的建设就各具特色。环天南大知识经济创新圈(以下简称“环天南大”)的建设,虽然较“同济”等稍晚,但这也给我们认清自身优势进行特色建设提供了机遇和条件,可以避免大而趋同或盲目性。资源优势:1、两所985高校、圈内国家级省市级的科研院所众多;2、两所高校的学科优势比较明显,如仪器仪表/测试计量、建筑设计、化学与化工、经济学、数学、光学工程等。在这些学科,积累了大量的知识资源、人才资源和科研资源,这既是“环天南大”建设的宝贵资源,也是建设的特色指向;最大程度地利用好这些资源优势,树立和建设如国家检验检测基地、建筑、仪器仪表、化学等设计研发基地等,形成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特色。

  二、理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之间的关系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我市的功能定位,其中“着力提高先进制造研发水平,构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形成技术领先、配套完备、链条完整的产业集群,建成先进技术、创新要素、高端产业的承接地和聚集地,成为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业态、新模式的原创地和策源地,成为科技研发转化和创新成果产业化基地,支撑和引领全国制造业发展。”为的建设,提供了战略方向。应该在国家战略要求下,做好特色建设。为加快“环天南大”的建设,我们可以借鉴同济发展模式,采取政府引导、区校联动、区企合作的运作方式,对对资源存量实行有效合理的开发,扩大区域内各高校的横向联系和资源整合共享,克服“环天南大”建设在时间空间上的劣势,在学校周边形成创新、创业产业集群,形成具有南开特色的从科学培养-技术研究-产业开发的知识型创新产业特色。

  (书面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