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30日在政协南开区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上)
南开区西部片区的发展定位是“打造以科技创新发展、高端制造、大健康产业为特色,包容开放、宜业宜商宜居的‘产城融合’自主创新示范区”。需要大量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实用型技术人才,培养这些人才的重任就落在职业学校肩上。南开区职业教育学校只有一所国办校,两所民办校,相对薄弱。应加强职业学校的发展,为西区经济建设储备大量蓝领资源。建议如下:
一、加强职业教育的资金、配套设施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目前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未能及时跟上经济建设超常扩张的需要,应采取多种途径丰富办学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职业教育特别是工科类专业注重实践教学,必需的实训实习设备设施投入大、更新快,培养成本较高,经费短缺必然影响培养质量。应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和境外资金,推动形成校企合作的办学实体,促进校企结合、联合办学,形成一条龙式的发展思路。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着重培养一批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并形成一大批专兼结合、具有双师结构特征的专业教学团队。
二、调整课程专业设置、产学结合。
专业和课程调整是全方位的,一是对传统专业按市场的需求进行调整;二是进行课程改革,不断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教学;三是着力加强实习训练,特别是学生在企业生产岗位的训练,提高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实战能力。不断调整专业结构,改革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市场需要的大学级别优秀蓝领。重视学生校外顶岗实习工作,在校内实训设备不足的情况下,校外顶岗实习可以利用企业生产性实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比校内实训更有真实性,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明确社会服务功能,服务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职业教育要真正以服务当地经济社会为第一要务,就要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师资培训、各类就业和创业培训、对外交流与合作、技术服务、对口支援等工作,实现教育培训资源的社会共享,并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工作,真正做到面向社会,面向产业,面向基层,面向全民。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为推进南开西区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执笔人:杨敬系系民革党员、中营小学教师
(书面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