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会议的主题是如何加强群众文化骨干人才的辅导培训,那么我觉得首先是要知道文化骨干在哪,是不是都在文化宫、都在文化站?我本人参加工作的时候就在文化站,那时候的文化馆和文化宫绝对是文化的中心,大家都聚集在此,活动丰富,热火朝天。但是时至今日这些以往的文化宫、文化站走向如今的衰败局面,我觉得这是有他自然地道理存在。虽然说我们的文化工作在官方的场所是有所衰落的,但是群众的文化生活实际上是大大的提高、大大的丰富了。如果说我们原来的文化馆是计划体制,那么我们现在的群众文化已经被市场的、自发的所充实,由原来的单中心变成了现在的多中心,而且现在发展的非常好,其中承载的主要形式就是文化社团。从古到今,文化社团一直存在,例如以前就存在的高跷会、皇会,现在的秧歌队、广场舞、读书会、朗诵队等都是文化社团,再加上新媒体的应用,qq群、微信群也形成了一些跨地域的文化社团。所以这种多中心的文化状态丰富了市民的文化需求。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些文化人才在哪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引导和培养呢?为此建议:
一是开展社区文化社团和社区文化人才的登记工作,将这些自发组织中的文化骨干挖掘出来。政府应加大资金支持,通过资金以及项目吸引他们主动地靠拢过来,政府以组织引导为主,扶持这些社团开展群众文化工作。
二是加强对文化社团的引导,防治社区文化、群众文化向低俗化发展,增强这些社团的自身活力,帮助其不断壮大,充分重视和发挥这些文化社团的正能量传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