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5日在政协南开区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上)
自2001年以来,南开区创建了众多学习型的组织,为全民学习提供了有力的组织支持、制度保证与物质基础,营造了南开全民学习的浓厚氛围。但在调研中了解到,我区在学习型城区建设发展中,目前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全区范围的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
1、目前,我区尚未出台全区范围内的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整体性设计与规划,还没形成全区范围内整体推进的局面。因缺乏统筹,有些部门往往各自为战,导致学习资源重叠,教育资源浪费不均的现象,难以实现全区的教育资源、人力资源、社区教育经费及各部门专项社教资金投入的统筹协调与合理使用。
2、我区的学习型城区建设的推进工作,是以学习型组织的评估、评选先进与经验交流为主,使学习型城区建设的工作流于表面化。
3、全民期盼的很多需求还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即市民最关心的一些公共设施和教育资源的开放程度不够,很多资源的潜能还没有发挥出来,与城区整体建设的结合不够紧密。
二、建议与对策
大力构建政府引导、机制保障、人人参与的具有南开特色的学习型城区建设发展的模式。
1、政府搭建平台,完善南开学习型城区建设的保障机制
2005年7月,福建省出台了我国第一个《终身教育促进条例》,上海市徐汇区、北京市西城区、江苏省常州市等城市和地区,为了保持建设学习型城市具有持续不断的活力,一开始就制定了本地区《“十五”期间建设学习型城市规划纲要》,并制定了详细的建设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系统、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村镇的实施意见,通过明确的学习目标原则、学习内容要求、学习方式方法、阶段要求、保障措施、考核评估等,将创建活动规范化、制度化,避免了此项工作的形式化和表面化,使学习型社会的创建工作落到了实处。这些先进地区所开展的创建学习型城区工作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有针对性的进行认真研究和吸纳。
当前,区委、区政府在我区学习型城区创建工作中要重点抓好三件事:即制定一个规划,完善一个系统,成立一个机构。具体讲,一个规划就是制定“南开区市民终身教育发展规划”;一个系统是指区、街道、居委会的三级办学网络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终身教育网,形成覆盖全区、面向市民的区、街道(单位)、居委会三级构架的终身教育服务系统;成立一个机构,成立创建学习型城区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全区学习型城区建设中的具体工作。
2、以学习者为中心,构建“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城区格局
“十三五”期间,我区要初步建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城区的框架,构建既能提供学历教育,又能进行职业培训,还能开展休闲文化教育的终身教育体系,形成以终身教育体系为基础,以学习型组织为载体,以学习者为中心,人人均能终身学习的学习型城区。一是尽可能降低或拆除对参与者设置的门槛,设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引导市民广泛深入参与学习活动,使学习、生活、工作融为一体。二是丰富个人参与学习的形式,如通过学习卡、学分银行,对学习优秀者进行奖励,对学业有成者授予证书,以激发广大学习者的积极性。三是在学习型城市建设过程中,政府需要及时了解市民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调查了解他们希望的学习的内容、政府提供的资源和需要政府加强改进的意见和呼声,同时全面分析研究其不愿意参加学习的原因等。通过全面和全方位的调查了解,有的放矢的为各层面市民和学习者的需求提供具有针对性、个性化、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确保学习型城区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3、积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推进“书香南开”建设目标的落实
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助力“中国梦”为导向,以率先建成全国首批“书香城区”为目标,构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传承南开文脉,充分体现全民参与、个性阅读、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时代精神和具有南开特色学习型城区的价值体系。以培养“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为理念,推动我区全民阅读的常态化、长效化;用阅读自觉,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育市民的品德人生,塑造城市的文明品位,让市民在开展全民阅读过程中,同建“书香南开”,共享现代城市文化品质生活。
4、积极发挥我区各馆面向大众开展学习活动的功能
应逐步扩大市、区两级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体育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面向市民免费开放的范围,扩展各类科技和文化设施的学习服务功能,在开展科技周、学习周、学习月、文化节等活动中,形成浓厚的社会学习氛围,此举既满足了市民的学习需求,又能达到陶冶其高尚道德情操,提高全民综合素质之目标,为建设学习型城市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书面发言)
执笔人:鲁清系区政协常委、教体卫委副主任、南开区社区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