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3日在政协南开区第三十七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上)
对于西区而言,各种性质的“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特性要体现得更为具体和明显,需从努力实现互惠互赢的角度出发,设计科学的管理体制、长效的盈利机制、稳定的优惠政策,切实提高办事效率。
1、提高准入门槛,实现“招优选强”
要进一步加强西区准入标准的制定及执行,要根据不同产业的集聚程度、投资强度、资金实力、用地规模制定多层次的准入标准,进行定期审核修改,使其更趋科学、合理。对新进入西区的单位切实以标准规定为准入红线,跳出单个项目招商思维,倡导产业链招商,重点引进占地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资金实力强、环境污染低、能耗小的集约型优质项目。大力推进“嫁接”型、升级型技改项目落户,充分利用新进企业外力促进核心产业能级提升、完善产业链发展的长远规划。
2、探索统筹规划,着力“腾笼换鸟”
按照“控制总量、限制增量、盘活存量”的原则,切实有效地全面清理西区用地市场,闲置楼宇,退出企业,低效用地、闲置土地的,要按照相关政策的要求,坚决清理,统计,强制收回;同时,探索西区相关工作政府的统一计划、统一市场管理之中,引导西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土地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西区土地公正、公平、公开的受让机制,严格执行土地出让“招、拍、挂”程序,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行为。
3、加强后续监管,严肃“违约”查处
并成立多部门联合监管小组,保留政府对企业行之有效的常规监管手段,促使常态化监管更具威慑力。
4、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运营风险
要进一步拓展西区投融资渠道,谨防高负债运行风险。要积极探索多元化融资模式,充分利用外资,启动民资,拓宽融资渠道,改变一直以来单一向银行贷款融资的发展模式,缓减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需求压力;其次,成立专门的融资部门,根据西区发展需要及时搜集整理最新的项目资料进行信贷可行性研究,对成熟的信贷项目进行包装,提高融资协调能力;再次,要逐步完善融资体系,建立“短、中、长”融资需求配比科学的投融资体系,根据经济周期和金融环境的不断变化作及时调整,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融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