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9日在政协南开区第三十五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上)
市民素质决定城市层次,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形象及其运行效率。市民的文明举止是城市文明的体现。市民的公共意识、公共道德水准,决定着城市居民的公共行为,影响着城市公共环境,体现着城市的精神气质和外在形象,一个城市要提升城市文明的程度,关键就要提高市民的素质。
一、提高市民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区正在开展文明城区创建工作,虽然我区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市容管理,民计民生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市民的文明素质没有跟上城区的发展步伐。在提高市民整体素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是市民公共道德素质有待提高。市民之间不够礼让,少数市民对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不够礼貌,搭乘公共汽车,不顾秩序拥挤争抢,蜂拥而上,主动让座不多;在公共场所说脏话,大声喧哗;公共服务场所的工作人员,对待群众不够热情礼貌,态度生硬,脸色难看。
二是市民法治和秩序意识淡薄。盗窃和破坏公物等事件时有发生,路灯被砸坏,公共设施、常被人损坏,井盖、电线时有被盗和破坏;车辆乱停乱放,建筑乱搭乱建,经营占道。
三是交通安全意识差。机动车抢道行驶,出租车、摩托车、电动车、行人逆道行驶,随意闯红灯,行人不走人行道,横穿马路不走斑马线,人行道、盲道被电动车、机动车侵占,通行受阻。
四是卫生环境差。有些街巷和小区,垃圾桶不到位,城乡结合部清扫不彻底,垃圾遍地,特别是夏天,散发出熏人的恶臭,苍蝇蚊子到处飞,狗便粪便随处见;小广告贴满大街小巷,屡清屡涂屡贴,始终得不到根治;随地吐痰、随手乱丢杂物的现象,屡见不鲜;在公共场所吸烟随意喷烟吐雾,烟蒂随手乱扔;餐饮业集中的路段油污遍地,油水横流,河道附近的居民有的将垃圾、杂物、臭水向河里倾倒。
二、加快市民提高素质的几点建议
创建文明城区,本质上就是“塑造”文明的市民,只有加快城区内的精神文明建设,才能更好促进创文工作,全面提高市民素质,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注重城区精神的培养。城区和人一样,是需要一种精神的。一是开放包容精神。用开放的心态,开明的眼界,开阔的胸怀,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氛围,善于吸收一切外来文明,集聚一切生产要素,海纳百川,兼收并蓄。
二是创新精神。城市要跨越、科学、和谐发展,就必须要有创新精神,在各自的生活中,创造出自身的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三是爱国精神。发扬爱国爱市爱国区精神,树立正确的利益观,从而激发广大市民爱自已的城市城区,建设美好家园的高尚情怀,树立其全局观念,强化其团队意识。四是敬业奉献精神。每个市民要发扬艰苦创业、敬业奉献精神,在各自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建功立业。
2、抓好对市民的培育工作。加强市民素质教育,提高城区的文明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首先,要从中小学生抓起,着力提高中小学生的文明素质。其次,社区要利用市民学校这一主阵地,加强对市民的教育培训力度(包括辖区内的企业事业单位),不断丰富市民的知识,提高市民的科学文化水平。第三,要广泛宣传,营造人人争做文明市民的良好氛围。一方面要“扶正”,弘扬正气,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我们身边的好人好事,宣传外地文明城市建设的先进经验,树先进典型,引导人们找准差距。第四,优化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有人说,我走在红地毯上有痰也不敢吐;马路上很整洁很干净,我想扔张纸都不好意思,这就是环境对人的影响。
3、加大对市民的管理力度。在加大城市管理、市政管理、市容管理力度的同时,还要强化对少数市民不文明行为的管理。对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违反交通规则,乱闯红灯、乱停乱放;盗窃破坏公共设施行为要加大管理力度,可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对违反公德不文明行为者可以采取处罚,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4、抓好市民素质的细微引导。文明的城区并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由一个个实实在在、一个个细节组成,提高市民素质,不仅需要市民增强文明的意识,更需要市民从细微处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要持之以恒,建立常效机制,抓好市民素质的细微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