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简体 |  繁體
首 页
政协概况
议政建言
委员风采
专委会工作
 
您当前的位置 :区政协 > 议政建言
社区法治建设的几点想法
来源:      时间:2015-01-13 15:45:01

区政协学习委员会

(2015年1月8日在政协南开区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中国适应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以人为本,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全面实施依法行政,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推进各项工作法治化。

  一、社区法治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一,社区法治化建设是依法治国的基础。社区法治建设是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提高居民法律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型社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依法保障公民权利,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实现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等,是加强理发的重点领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

  第二,社区法治化建设是社会管理的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要保证城市社区管理有序化。良好的社区秩序是社区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基本前提,而做到管理有序则离不开法治保障。一是法律通过界定和规范各类城市社区管理主体的地位、作用、任务及职能以及各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保证各个管理主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促进社区管理的有序化;二是通过规定社区居民的权利义务,保障社区居民的权利义务实现,促使社区居民自觉地履行相应的义务。三是通过强化政府依法行政,可以抑制行政权力的滥用和对社区利益的损害。法治既治社区事务,也治政府。

  第三,社区法治化建设有良好的基础。在我国法治化的道路上,法治教育进社区工作卓有成效。一是通过六五普法,法治化的理念已经在社区普遍建立。居民群众有矛盾、有问题,寻求法律渠道解决的越来越多,到司法部门进行法律咨询的越来越多。二是司法部门下沉到社区。借助双联系活动等,司法局、法院、检察院将普法工作与社区日常工作相结合。以万兴街为例:市检查院、区检察院分别与两个社区是双联系单位。长期派干部与社区居委会一起进行社区的管理工作,与社区党委会一起议事、一起到困难群体家中走访,从中发现需要法律援助的对象、居民群众对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法律问题的普遍需求以及普法工作中的空白点,根据集中需求在社区搞咨询活动,在解决群众困难的同时,提高群众的法律素养,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目前社区法治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区的社区法治建设经历了十余年的实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在实践中依然还存在着一些值得思考和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对社区法治建设认识未完全到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厌倦情绪、对立态度使一些社区法治建设工作还没有真正开展起来;有些社区工作一般化,只图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缺乏进取创新的工作态度和手段,导致部分居民还不知道普法是干什么。

  二是社区工作职责未完全明确。社区行政工作负担过重,事务缠身,无暇履行或者不能很好地履行组织确定的工作职责,使社区群众不满意。

  三是社区法治建设工作内容界定不清。社区法治建设的落脚点在于依法治理社区,依法治理应是有组织、有活动、有内容,而不应简单、片面地看作是罚款、抓人。

  四是社区法治建设工作队伍素质不高。有的社区工作人员政治、法律素质不高,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工作的发展。缺乏知识更新,面对法治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新办法、新对策。

  三、推进社区法治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是切实发挥司法所的作用。围绕维护和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着重在解决事关民生的重大问题和推进事关民生的法规政策落实上下功夫。做好社区法律服务与法律救济工作。采取法进社区、送法上门等形式,把法律送到千家万户,提高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的水平和质量。针对社区治安、环境卫生、物业管理等居民关注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开展专项整治,以维护广大居民的合法权益。不断强化社区治安整治,发挥社区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突出重点,把准关键,防范要害,及时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为社区建设提供良好的法制保障。

  二是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以社区党员楼门长骨干、以社区志愿者为依托的社区法治建设领导机构和专兼职工作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为社区法治建设工作提供党组织保障。让居民在实践中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和增强居民“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三是切实发挥宣传引领作用。在广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着力于居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和法律观念的形成,为社区法治建设奠定思想基础。把社区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开展争创文明社区、争做文明市民等活动,用各项规章制度约束市民的行为,提高居民文明素质;把社区法治建设同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建立“楼院文化”开展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等,陶冶居民情操,提高依法治理的品位;把社区法治建设同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工程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满足居民对物质生活和社会服务的需求,增加社区法治建设的内涵。

  四是切实发挥合力共建作用。把社区法治建设同社会各项保障体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成立“劳动服务就业中心”和“再就业指导站”等机制,为居民在就业服务,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活动和管理的积极性。精神文明办、街道办、文体局等部门要搞好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劳动、民政和政法部门要搞好社区服务,并全面指导办好“社区法治学校”积极开展社区法律援助等活动。针对当前开展的帮扶等活动,不仅要从生活上进行帮扶,而且要从法律知识和精神文化上去帮扶。还要注重发挥社区各层次居民的作用,组织经常性的活动,探索和选准切入点,不断充实法治建设的内涵,活跃法治建设的工作形式,增强社区居民自觉投身社区法治建设的自觉性,努力营造各方参与的社区法治建设氛围。

  (书面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