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堪蓉
(2014年12月29日在政协南开区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
人是核心问题,人才是医院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它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市场经济发展和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里,医院的人力资源开发由于受到管理机制的束缚及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人才流失时有发生,使医院的生存和发展面临新的考验。
我区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力度,设有人才培养专项资金,采用“逢进必考”的用人机制,送出去请进来,不断加大医务人员的培养力度。但是,社区医疗技术人才,尤其是中青年业务骨干和高级职称人员比较匮乏,以及基层医务人员新老交替和适时补充不足,一线医务人员工作较繁重,晋升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等等,都是影响今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科学规划,完善制度。进一步完善相关的人才引进制度,以及吸引,使用,评价,激励机制等方面人才政策的研究,提高基层医护人员福利待遇水平,进一步完善目前绩效考评办法并严格督促落实,以激励骨干医务人员和学科带头人的积极性,给予他们更多的发展空间。
2、尊重人才,鼓励创新。为留住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全科医生,必须给予他们更多的发展空间。可将培训与医务人员职业生涯的设计结合起来,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根据一级医院实际需求,是否能采取与区内二、三级医院合作联合科研,让他们享有不断学习和提高的机会,保障其职业生涯中有更大提升的空间),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学习的自觉性,和医技水平。
3、因地制宜,合理流动。充分发挥区内各级医院国医堂这一资源优势,可在区内先探索多点行医新模式,比如可以派二级医院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职称医师,定期到社区坐诊,起到传帮带的作用,使百姓就近享受最好的中医治疗。(由于三级医院委派的医师大都是专科性较强,与社区医院的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所以我们先在区内探索多点行医的新途径),这样不但得到社会效益,还能取得经济效益。
4、优化结构,资源共享。加快黄河医院医疗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并在区内推广使用。它可以由上级医院的主任、专家不需亲自或专门到下面的医院,而是利用信息平台作为依托,帮助其诊断和治疗,这样就可作为虚拟的人才流动,既帮助了小医院又减轻大医院的就医压力。充分发挥了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该作者系区政协委员、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主管护师、农工南开区委秘书长
(书面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