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南开区委
(2014年12月29日在政协南开区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
自今年7月1日起,天津海关、北京海关启动了通关一体化,这也就标志了京津冀三地一体化,即将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天津作为北方经济中心,距北京最近,地区条件最好,一体化进程中,天津是北京高端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实现京津双城高端产业的转移和对接。
今年初,京津冀三地之间的企业、学校、科研机构及商贸市场等签订了许多战略合作协议,在承接北京产业战略转移方面,天津与河北之间的错位发展初露端倪。天津主要以引进教育、医疗和高科技等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河北则把重点放在了需要转移的土地资源,能解决大量就业的劳动密集型项目上。一个是技术密集型,一个是劳动密集型,这样明确的产业对接、转移的功能定位,就为南开区区域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遇,因此我们应充分把握好这一时机,主动寻找对接的产业,早谋区域发展之规划。
技术密集型对接对南开区的优势体现在:
一、南开具有承接科技转移的资源优势
长期以来,“科技南开”一直是定性、定位南开发展的首选路径,区域具有发达的经济实体,特别是南开还将西部的发展规划与科技兴区紧密地联系了起来,明确了要将天拖地区“打造成富有魅力的科技贸易研发基地” 、“打造成一个综合的产业研发基地”将南开工业园“打造成富有创造力的都市工业示范中心”并“依托科贸街的科技贸易资源和高校区的科研基础,面向周边工业园的生产中心,致力于发展世界一流的研发中心”因此上述那样一系列的“南开西部规划”恰与首都北京科技产业转移、对接的口径相一致,这是天时地利为南开科技的发展提供的机缘!对此南开应以更缜密的思维做好对接转移的准备,首先我们应清楚承接的主流在哪里?
根据我们对相关的信息调查:产业的延伸和功能的拓展应为承接的主流
在产业延伸方面,北京向天津的产业转移并不是产业的全部而是产业延伸部分的转移。以某产业为例,其实际的生产基地可能要转移,而研发部分应将保留在北京。再比如某食品产业链中,其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延伸部分可能需要转移;在功能拓展方面,企业总部很多功能需要向外拓展,包括金融类和国家机关,天津可能会大量承接这样的延伸机构,理清了这样一个思路后,我想我们就清楚了应该做的事情了:首先我们应抓好高科技成果的孵化、转移的产业环节。北京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国际交流和科技创新中心,特别是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迫切需要制造业的支撑,因此南开要发挥区内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用好我们的政策,建立畅通的人才流动机制和技术转让市场,借助于人才、借助于技术,形成首都北京研发,南开应用技术转化与高端制造业的对接协作,在电子信息与通讯设备、生物医药、光电一体、新能源等战略性领域占据优势。
在“科技南开”的主导下,南开的科技发展凸显了比较优势,辖区内有很强的实体经济,然而这些实体经济的后续发展,不仅需要人才、技术等的支持,更需要新的金融服务来保障,因此未来的重点对接南开应放在中关村、金融街和CBD等金融、商业产业上,同时还应在现代金融方面包括基金、保险、租赁等方面有所突破。
二、南开具有承接教育转移的资源优势
从京津双城教育资源的比较来看,天津与北京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北京作为我国文化教育中心,教育资源雄厚的优势,自不必说,然而就天津地区的教育资源的横向比较来看,南开又具有明显的聚集和历史积淀深厚的优势,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好这一区位优势,积极寻找与北京教育资源承接的口径。从历史角度讲,北京教育的历史积淀深厚,且走的是高端人才培养的教育路径。南开作为天津地区教育资源的重地,应将教育的重心放在对职业人才的培养方面,这样京津双城在教育资源的衔接上,不仅做到了资源互补,而且从首都经济圈的大视域看,也实现了协调发展、区域联动的一体化初衷。此外在教育合作方面,南开应主动与北京的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关键性的技术研究和技术标准的制定,共同申请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和产业项目,建立联合实验室、工程中心、中试基地、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在资源引进方面,南开还可以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来南开,为国外培养所需的技能型人才。
三、南开的文化资源优势
南开区作为天津市内老城区有着深厚而浓郁的民俗文化积淀,以妈祖文化、津韵文化、乡俗礼仪文化等民俗为代表的特色区域文化,可以作为我们进一步开发的元素,特别是新近落成的民俗文化博览园,更是将上述资源进行了很好的集聚和整合,下一步我们应依托这些优势资源,借助于首都北京的区位优势和影响力:
第一,积极寻找与北京在文化产业、资本市场的对接、合作路径。比如设立共同的文化产业基金、创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同时鼓励区内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完善投融资体系。
第二,积极寻找文化产品和文化市场的开拓渠道。在文化产品的生产方面,以妈祖文化为例,自元以来天妃、天后、天后圣母、娘妈等这些被人们演绎出来的神话人物形象,始终与道教、佛教、儒家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妈祖文化宗教性的原始素材,为我们创意生产文化产品拓展了空间,我们可以以此为素材进行故事情节的虚构、演绎,由妈祖文化派生出来的故事情节在与影视娱乐媒体进行深度的融合后,通过网络化等高科技手段的传播方式,向受众群体进行网络化推广,(细节部分另行再议)这种以高科技为载体包装出来的文化产品或者说这种文化+影视+高科技的产业化模式,必将引领南开的区域文化向着颠覆传统文化的方向革新。
总之,教育、科技、文化是南开的区域存量优势资源,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资源,主动寻找与之相匹配的对接、转移的路径和接口,扩大南开区增量资源,把握好时机,为区域经济发展,早谋规划,提早动手。
发言人尚洁系区政协常委、文史文化委主任、民盟南开区委副主委、南开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
(大会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