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协学习委员会
(2014年10月30日在政协南开区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
这些年,不论是天津市,还是咱们南开区,都非常重视社区文化建设。比如,积极推进文化站和文化活动室建设,连续举办“和谐南开”艺术节,等等。我觉得,这个思路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往大处说,社会财富集聚到一定程度以后,人们的追求必然由物质转向精神,如果没有适当的途径和方法加以引导,可能会引发许多社会问题。比如,我最近看到天津社科院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我们天津的部分农村地区,各类邪教就有向富裕群体蔓延的趋势,我想这和农村地区精神文化生活匮乏不无关系。往小处说,我们作为南开区的居民,亲朋好友,当然也包括我们自己,都以南开区为主要活动区域,作为社区的一员,我们应该尽力把周边的软环境打造好,营造和谐舒适的氛围。这是一点私心,但也充分表明了社区文化建设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对于如何推进社区文化建设,我提两点建议:一是找准服务对象;二是摒弃形式主义。
首先说找准服务对象。我觉得,现阶段我们社区文化建设首要服务的应该是老年人和少年儿童。因为他们是在社区停留时间最长的群体,也是对社区文化建设最关注、最热心的群体。
比如说老年人,我观察发现,他们退休在家后,最热衷两项活动,一个是到处参加保健讲座,一个是跳广场舞。但正是这两件事情,很容易出问题。社会上现在有人专做老年人的生意,打着保健讲座的旗号,高价贩卖保健品。广场舞更不用说,已经成为全社会讨论的焦点。我感觉这两件事情,在我们社区文化建设领域都大有可为。
比如,我们可不可以利用社区文化活动室,搞一些老年人喜闻乐见的讲座。据我了解,这件事我们南开区有的社区正在做,这很好。但问题是,我们的街道、区,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备案制度,这就又让部分打着讲座旗号推销产品的商家有空子可钻。
再比如广场舞,我们的街道、社区可以学习咱们天津市做的比较好的河东区盛世嘉园社区居委会的管理经验,将广场舞队伍和负责人进行登记备案,统一规定活动时间和地点;对于场地缺乏的社区,可以由街道出面联系附近的企事业单位,借用他们的健身场所;只要接到居民投诉,立即找到舞队负责人,不让矛盾堆积;等等。当然,这些都是一些抛砖引玉的建议,具体怎么做,还要根据各街道、社区实际,开展工作。
关于社区文化建设服务少年儿童,我觉得这方面可做的工作更多。因为我们从社会到家庭,还远远没有意识到社区对青少年成长的巨大作用,这一点我们要向欧美国家学习。
我出国的时候发现,欧美国家对于一个孩子参与社区建设的程度是非常关注的,不仅你申请大学的时候可能要提供相关的材料,就连你犯了不太严重的罪,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也可能成为你减刑的重要依据。我想,欧美国家设置这样的评价体系是有他的道理的。同样,这些国家的社区也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服务。比如,社区间的球赛,以社区为单位的聚会,等等。可能我们短时间内还达不到这种程度,但是“社区对孩子成长的作用巨大”这个观念,我们有关部门应该加以宣传。
提一个具体的建议,就是用好“社区教师”这个岗位服务少年儿童。根据市里的工作安排,现在我们各社区都配备了“社区教师”岗位,但根据我的了解,社区教师的到岗率比较低,为社区文化建设发挥的作用比较小。我想既然设了这个岗位,国家也掏了钱干了这项工作,就不要让它成为一个应付考核的“摆设”。
其实,除了老年人和少年儿童这一头一尾两个群体外,还有一个群体就是青年人。比如我公司所在的鞍山西道,就是青年人扎堆的地方。现在的青年人热衷网络社交,微信、陌陌等等社交软件风靡,也引发一些社会问题,比如提到某款软件,有人就会说这是什么什么“神器”。当然,网络社交的大势不可逆,关于如何引导青年人回归社区,关注社区文化建设,我也还没有很清晰的想法。但是我想,因势利导,就以网络、特别是移动互联(比如开发社区自己的移动应用软件),来引导青年回归社区是个可以尝试的思路。
说过第一个问题找准服务对象,我再来说说第二个问题,
摒弃形式主义。
现在全市上下非常重视社区文化建设,我觉得这个导向是非常正确的,是我们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白,社区文化服务的是老百姓,考核检查只是一种手段。什么时候我们到社区去走访,老百姓说起社区文化建设都竖起大拇指,才能证明我们的工作成功了,不然纸面上的成绩都不足以说明我们工作干好了。
另外,在走访社区的时候,也有很多基层工作人员反映,上级单位制定的社区文化建设考核指标、布置的工作任务,还有不少不切合实际的地方,比如,没有足够的面积建立社区文化活动站,较小的社区没有能力完成拍摄“微电影”等上级部门安排的任务,还有我刚才提到的“社区教师”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等等。
我想,我们南开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资源,在社区文化建设方面,理应成为全市的排头兵。
(书面发言)
执笔人:张峰 区政协委员、区政协学习委副主任、天津德信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