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党南开区委员会
(2014年10月30日在政协南开区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
多年来,南开区的协同创新工作,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充分利用区域内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注重长效机制的探索、建立和完善,目前良性机制已逐渐形成,途径呈现多样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面临着如支撑体系尚需完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等一些困难和问题。
下面,就进一步完善协同创新中各要素之间良性互动机制,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高校院所为支撑、中介机构为桥梁的协同创新体制和机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把握合作的客观规律,实现企业、市场、高校院所的紧密耦合。按市场规律运作,坚持以企业为主体,由企业家或者根据实际情况由合作的某一方,掌控合作的话语权。技术方向、商业模式、人力资源配置和管理框架都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自身的条件进行选择,使技术要素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各方在共同利益的驱动下,使良性互动得以实现。
2、以科技共同体为载体,着力解决企业、市场、高校院所界面的准确对接。科技主管部门注重整合社会资源,重点做好公共政策服务平台、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和重点高新技术项目,特别是“863”、“973”项目和“十二五”重点项目产业化平台的建设和管理,确保公共科技资源使用的公平性、开放性和社会化。为科技成果的转化,进行专业筛选、梳理、包装和交易服务,当好企业、市场、高校院所联合的“后勤兵”。
3、引进培育各类中介机构,建设企业、市场、高校院所一体化良性互动的信息和价值传导载体。积极鼓励和扶持市场中介机构,作为组织、协调、服务和营销的载体,建立起有形与无形的结合平台,形成顺畅的信息、价值传导网络。
4、构建利益与风险共担新型的企业、市场、高校院所契约机制。通过订立契约,使合作各方之间的利益分配、风险共担机制更加明确,解除各方的后顾之忧,各方在契约中得到最佳结合。
5、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创造良好的企业、市场、高校院所、中介机构合作环境。注意解决好科技法律刚性约束不够,判决难、执行更难的问题,切实保障科技成果转化中各方的合法权益,为企业、市场、高校院所、中介机构一体化的良性互动保驾护航,从而打消各方顾虑,为其壮腰撑胆,确保科技成果沿着法制化的轨道顺畅转化。
期待着南开协同创新工作再创佳绩,再结硕果!
(书面发言)
执笔人:张殿镇 农工南开区委原副主委
马堪蓉 区政协委员、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主管护师、农工南开区委支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