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南开区委会
(2014年10月30日在政协南开区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平台发展模式已经由单一的信息传递走向多元的产业集合,逐渐呈现出线上电子商务平台向线下实体平台扩张的发展趋势,以“电商”带动实体经济发展的趋势开始明朗化。在这个关键节点上,如何利用好电子商务这个平台使南开区的经济发展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南开区在电子商务平台发展方面存在的几个问题
1、传统企业对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缺乏重视
南开区拥有众多工商企业,并且批发零售行业居多,十分适合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与发展。但受传统营销观念的影响,对于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销售的模式,并未引起大多数企业领导者的重视。目前,虽然在新南马路五金城成立了电子商务产业园,并建有3万平米的适宜电商企业入驻的办公楼宇,但集聚其中的3000多家五金商贸企业中,仅有不到30家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应用,平台空置率极高。
2、电子商务人才严重缺乏
经验丰富的管理和IT人才资源在全世界都很稀缺,我区也不例外。目前南开区各行业电子信息化人才力量严重不足,各企业急需引进和培养大批量能够适应电子商务产业发展速度的信息管理人才。而只有真正解决了人才的制约问题,电子商务才可能真正实现同传统产业的融合与升级。
3、与电子商务发展相配套的政策法规欠缺
任何产业只有实现制度化才有可能实现规模化。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涉及诸多法律法规,如网络商品交易、电子认证体系、网络信息安全防范等方方面面,涉及该领域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而南开区也没有配套制定专门针对电子商务方面的政策和规章,导致实践中的管理较为混乱,产生纠纷后无法可依、无章可循。而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财税优惠政策同样滞后,严重制约了电商企业的积极性。
二、建议措施
1、深化产业园区建设和管理
在区内选取最具特色和发展潜力的产业园区、企业和项目,组织实施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和示范工程试点,通过技术、人才、资金、物流等要素汇聚,完善电子商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统计监测、信用管理、在线支付、移动支付、安全认证及物流配送等支撑体系。尽快在电子商务信息、交易和技术及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等领域培育若干创新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电子商务产业骨干企业,形成配套便捷、链条完整的产业集群发展优势。
2、鼓励区域内企业发展品牌营销网络
鼓励南开区生产企业以自主品牌为支撑,借助第三方平台开设网络旗舰店、专卖店等网络零售终端,有条件的可自建网上零售平台;鼓励名优特产和品牌产品创新销售方式,开展网络零售,扩大在国内外市场份额;引导传统批发零售企业开展网上购销。
3、利用科研院校力量培养电子商务人才
发挥好南开区在地理区位、高新技术、教育人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在大专院校中开设专业电子商务应用课程,建立电子商务培训基地,为全区企业培养输送电子商务专业型人才。
4、举办线上线下展会吸纳人才、扩大影响
定期举办针对电子商务企业和客户的线上网络展会及线下实体展会,扩大电商企业宣传面,同时大力宣传人才优惠待遇,广纳贤才,吸引优秀电商人才落户南开企业。
5、政府积极引进项目、落实政策
政府要整合相关资源,积极发现并引进优秀项目,同时加强政策研究,将国家、市里、区里有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集聚起来,用好用足有关政策,为电商企业争取利益最大化,进而提高南开区在电商企业中的凝聚力。
6、职能部门加大政策规章制定及落实力度
电子商务需要一整套法律体系,保证电子交易双方能按照共同的规则进行交易,保护交易安全,并适用于国际贸易。其内容包括:电子合同的有效性;有效的电子文件的规范;电子签名的合法性和其他身份辨认程序;知识产权的保护;商标权和域名的保护;企业和个人隐私的保护等。政府应组织各部门综合研讨,再由相关部门整合资源,制定出适合南开区电子商务发展的规章和政策,并由实际操作部门予以落实,是电商企业能够在实践中有法可依。同时,财税部门应针对电商企业制定专门的财税减免政策,以吸引更多企业投身电子商务领域。
7、各部门协调职能,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电子商务需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协调统一;需要工商、税务、银行、运输、商检、海关、外汇、保险、电信、认证等部门,以及商城、商户、企业、客户等单位之间,在开展电子商务方面的相互配合、相互衔接,确保电子商务的效能和效率。政府应在各部门中建立专门性机构,协调处理日常电子商务事项,为电商企业创造便利。
(书面发言)
执笔人:赵天竺 南开民建会员、天津击水律师事务所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