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简体 |  繁體
首 页
政协概况
议政建言
委员风采
专委会工作
 
您当前的位置 :区政协 > 调研视察
关于重视青少年口语障碍矫正的建议
来源:      时间:2016-11-24 10:25:00

  郑运良

  (在政协南开区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五十三次主席会议上作了专题汇报)

  口语障碍包括口吃、言语不清、腭裂手术后仍然语音鼻和半失语的患者,其中口吃是最常见的一种语言障碍。目前,全世界仅口吃患者就有6000万,因此国际上把每年的10月22日定为“国际口吃日”。

  一、口语障碍的发病率和危害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口语障碍患者1600万,占世界总数的27%,其中青少年口吃患者是一个尤需关注的群体。我国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国内儿童及青少年的发病率为2-5%左右,比成年人要高得多。这一群体不仅发病率高,且由于他们正处在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及时干预矫正有很高的康复率,如果不重视,将会给青少年患者的身心所造成严重而深远的影响。

  口语障碍患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合并有情绪障碍及情绪异常相关的疾病,大多数会表现出焦虑抑郁型人格特点。在一项针对口吃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的调查显示,口吃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是国内常模的两倍,甚至高于癌症患者,其中青年组口吃患者评分最高,儿童组与成人组焦虑抑郁评分相当。因口语障碍导致自杀、自残的青少年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

  二、口语障碍人群的康复现状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将残疾由原先的六类变为现在的七类,口吃被列入到新的标准之中。但相比“国际高血压病日”、“国际糖尿病日”街头火爆的义诊场面,天津“国际口吃日”更显得冷清异常。整体而言,大多数患者面临社会支持严重不足的境遇,政策、医疗、教育、心理等各方面支持系统的缺失使这一类群体面临着比较大的压力。

  目前,北京、上海、江苏、河南已经有针对口语障碍患者诊断康复的医学专科,但在天津这部分患者、尤其是其中的青少年始终找不到诊断和康复矫正训练的正规途径。口语障碍患者现阶段基本处于自我救助阶段,医疗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严重缺失,没有任何成熟的平台为他们提供互相交流和康复的机会,仅有的也是民办矫正机构或患者之间建立的小团体,大多数没有相关资质,缺乏监管。在目前2-5%的高患病率背景下,青少年口吃问题不再是一个个体单独的问题,而是演变成一个社会问题。

  三、针对口语障碍现状的建议

  (一)加大早期综合干预力度,提高口语障碍康复水平

  早期口吃一般发生在儿童时期,通常只是外显型语言障碍,是一种偶然性的语言错误,还没有上升到心理病变,成为一种语言模式固化下来,以此比较容易矫治。早期矫正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儿童期和少年期患者(11-15岁)改进语言流畅性,同时训练有效与人沟通和健康交流的态度,提高他们的自信心,适应和调整个体人际环境以降低口吃者的恐惧、挫折和压力感。越早开展矫治,对患者的心理影响越小,康复也越彻底。

  主流理论认为口吃是一种神经生理功能障碍,口吃者与语言流利者存在广泛的脑功能差异,但在语言神经系统方面没有器质性病变,口吃患者中表现出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特征的人数比例极高。多渠道心理干预手段可以增强口吃患者社会融入的主动性,提高他们的社会认同感,改变对口吃的错误认识,恢复自信心,从心理上消除焦虑和抑郁。由于这种负面情绪在某种程度上左右着口吃的症状,这也就意味着通过改善负面情绪等综合手段可以极大地提高口语障碍患者的治愈率。

  (二)加强相关学术理论研究,建立规范矫正康复指南

  对于一种能导致残疾的疾病,我国目前在口语障碍矫正研究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医疗康复的总体水平较低,医疗康复保障功能不健全,这也是阻碍青少年口语障碍康复的一个重要因素。外来的认知治疗、行为治疗、森田疗法等都是被肯定的有效口吃矫正和控制口吃复发的手段,我国口吃研究领域的许多专家在不断的实践教育中也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如张景辉教授的发音法、王伟教授的心理训练等,但由于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和缺乏更多技术支持,大量宝贵的经验在不断流失。

  近几年对于口语障碍研究的课题基本没有,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更是凤毛麟角。建议设置专项科研经费,优先给予财政支持,以加强相关问题学术理论研究的投入,形成一批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以天津为基地组织全国专家总结、论证一套有效的心理干预、语言训练和控制复发的科学矫正方法,作为口语障碍矫正康复指南向全国推广。

  (三)设置医学矫正康复专科,创立社会多元支持模式

  康复医学在天津开展较早,在全国的影响也不小,已经有多家三级甲等医院建立了康复专科,三级康复医院也在筹建过程中,但目前尚没有针对口语障碍设置的专科。北京、上海、江苏、河南都已经有了医学矫正康复专科,天津不能落后,需要占领这一崭新领域的制高点。

  口语障碍疾病对患者会造成极大的心理影响,对他人及社会来说也是一种隐患,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不只是单一停留在医学对患者的病理研究。口语障碍疾病需要心理疏导加上专业方法,反复训练,长期治疗,患者的家庭、社会也应了解相关知识,减少对口语障碍患者的歧视,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应当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形成以医学康复机构和患者家庭为主的双核心矫正康复模式,同时在社会上进行广泛宣传,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是口语障碍患者尽快康复并融入社会。

  郑运良系区政协学习委委员、天津市中健职业培训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