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南开区委会
(在政协南开区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五十三次主席会议上作了专题汇报)
南开区初中阶段免试就近入学政策自2015年开始已实施了两年,在实施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在解决教育资源均衡、降低择校升学压力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去加强和完善。民革南开区委会就小升初政策改革进行跟踪调研,设计、调查、分析了专题调查问卷,提出了相关建议,期望通过本次调研能够为合理均衡教育资源建设与配给,健全和完善南开区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献计出力。
一、专题调查对象和形式和内容
调研采用座谈和调查问卷两种形式。问卷设计简便科学,调查结果真实可信(附:调查问卷)。
调查对象包括南开区中、南学区片内三所小学(南开实验学校小学部、川府小学、华夏小学)五年级学生220人。南开大学附属中学七年级学生80人。
二、专题调查问卷分析
(一)五年级学生问卷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230份,回收有效问卷220份,有效率为95.65%。学生构成为男生114名,女生106名。
1、学生目前学习态度非常端正。58.2%学生认为自己目前爱学习,35.5%选择有兴趣时就学习;不喜欢学习人数只占4.5%。
2、在免试就近入学的态度上,学生偏向于以考试来定乾坤。统计显示,61.8%的学生支持小升初以考试形式来择校,也有38.2%的学生认为不考试更好。
3、超过半数学生支持初中划分重点和非重点学校,并且认为重点校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56.4%学生希望划分重点和非重点学校,43.6%学生不希望划分,这与前面学生希望自己的能力来考取学校有一定的关联性,看出学生自身对好的教育资源的向往和渴望。66.4%学生对重点学校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影响力还是比较认同的,33.6%学生认为学习效果和是否重点学校无关。
4、不到半数学生了解就近入学政策。统计数据显示,有47.3%学生了解,还有52.7%学生不了解,可见学生对于小升初的招生具体情况不太了解,在对学生随机访谈中,学生心中的就近入学政策仅停留在不考试,划片入学、随机摇号升入中学等等。
5、只有近3成学生赞同“就近入学”政策。统计数据显示,24.5%的学生赞同就近入学,40%的学生不赞同,还有35.5%的学生认为无所谓。
赞同观点简单摘录如下:我对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非常赞同,非常愿意,很支持。因为这样无论是学习差还是学习好的同学可以平等教育。我觉得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对我们是有好处的,会减轻学习压力。
不赞同观点简单摘录如下:“我不希望免试就近入学,希望尽自己的努力考入中学。”“我的看法是:义务教学免试就近入学对有些学生不公平,有的学生学习名列前茅,如果免试就近入学到不好的学校,对这些人不公平。” “就近入学对于学习差的来说好,对于学习好的来说就不公平,应该进行考试,凭自己的能力上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学校。”
(二)七年级学生问卷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学生构成为男生40名,女生40名。
1、学生关注初中生活方面:最为关注师资力量,占81.25%;比较关注的是学习任务的轻重和食堂质量,占62.5%:其次是人际交往和校风建设,分别占56.25%和37.5%。
2、对于初中新开设的生物、物理、化学等科目,大多数学生认为能够学好,占75%。这些同学所选择的学习方式多是“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参与学习”占68.75%。认为不太可以的占25%,原因主要集中在科目增多,学习压力大和学科难度大。他们需要的课堂模式是“结合生活实际,案例讲学”。
3、学生眼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知识传授者和学习上的朋友,分别占31.25%和37.5%。心目中的师生关系也希望和老师像朋友一样相处。
4、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能够主动思考和学习的占81.25%。自理生活能力强,能够料理生活的占92.75%。
三、调研建议
(一)中小学校际之间应该加强交流,形成良好的教育衔接研究氛围
在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中,大多数的中小学都分立开设,中小学校之间对教育教学研究少有交流。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小学校的管理者应高度重视,担负起组织和协调的责任,把中小学衔接教育研究纳入学校的教学教研计划之中,作为长期工作来抓。定期开展教学研讨,组织教师积极参加研究活动,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和研究的平台。
一是中小学校必须重视教学内容的衔接。由于中小学使用的教材版本有差异,教材本身从内容上的衔接就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各科教师应熟悉对方教材内容,把握教材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并在自己的教学中注意进行比较、补充,进行衔接。
二是中小学教师应该主动探寻教学方法的衔接。教师方面,通过双向听课和研讨,了解并把握中小学教学方法的各自特点,并渗透运用到各自的教学之中。因此,进入初中后,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规律出发,延用小学好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改进教学,做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三是中小学教师应该主动探寻心理指导方面的衔接。不少小学毕业生进入中学时,都有一种激动、紧张的心情。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加上陡然增加的学习内容,往往使学生茫然失措。如果能让小学生提前了解中学的常规要求,对他们进行“学前培训”,这样就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就能以坦然的心理顺利融入中学的学习。
(二)加大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小升初采用直升方式,减缓择校升学压力
目前我区六年级毕业生采用随机派位方式就近入学。但是家长和学生在选报志愿时压力很大。还是向名校扎堆,不利于教育资源均衡。将小学与中学对口组建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升初可采用直升形式。教育中心设立九年一贯制实验教研室,从课程设置,培养方式等各方面进行整体教研。改变教育评价机制,在学区内组成家长委员会,再有政府委托专业评价机构,三方共同对学区内教育质量进行评价。
(三)加大力度实现各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均衡
纵观所有的问题,关键在于教育资源的均衡,不管是从家长的期盼,孩子的认识,受教育者追求的唯一的标准就是好的教育资源。政府教育部门应从学区划分、学校建设选址、教学硬件配置、师资力量配置上制定详细的均衡计划,让目前有限的优质资源流动起来,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加大校际间优秀校长和优秀教师的交流。完善激励政策,健全管理机制,制定出台交流轮岗考核、奖励意见,积极争取区财政出资,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奖励交流轮岗表现优秀的教师。
在多年的教育发展过程中,随着二胎全面开放,人口结构变化和科学文化的进步,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加大,“上好学”的矛盾将在一段时间内越来越突出,优质教育资源的社会需求与教育的提供能力不匹配不适应的情况依然存在。将来,免试就近入学最终会解决资源的均衡发展问题,但道路依然漫长和坎坷,需要政府各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执笔人杨敬系民革南开区委会党员、中营小学数学教师
附: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