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协城市建设与管理委员会
(在政协南开区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上作了专题协商)
在《南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发展目标中,“全力打造城市客厅,创建国家卫生城区”,作为五个“全力打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区委、区政府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成为建设“美丽学府,幸福南开”的重要标志和有效载体,是市委、市政府对南开区全面发展的新要求,也是我们对深耕南开区资源禀赋优势的新认识,更是广大南开百姓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课题组在深刻理解并紧密结合南开区“十三五”规划中重点打造“五大功能区”(两区两圈一中心)协同发展格局的基础上,就“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全力打造城市客厅”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调研、认真探讨和多方论证,就如何打造具有南开特色的城市客厅,以及南开区城市客厅的内在秉性、具体类别和功能定位,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一、对南开区打造城市客厅的基本认识
所谓城市客厅,就是将城市的历史、发展、未来和文化的精髓融为一体,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典型特色,是一座城市最富创造力的灵魂符号,也最具这座城市的审美特征。城市客厅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建筑堆砌,而是在错综复杂的文化元素中凝聚成的一种精神。城市客厅既是接待重要宾客的落脚之地,也是市民与八方来客共享休闲时光的公共空间和场所。“客厅”的陈设与风格,直观地体现出主人的“待客之道”,是现代城市公共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所谓“客厅不靓,家财不旺”。
二、南开区打造城市客厅的演进历程
加强城市管理,不断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南开区的老城品牌优势,为全区经济社会和谐优质发展保驾护航,是历届区委、区政府始终不渝、一以贯之的科学发展理念,并因此取得了创“市卫”成功、迎奥运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等一系列重要成果。秉承这一优良传统,第十届区委站在全新的历史高度,明确提出了“全力打造城市客厅,创建国家卫生区”的更高要求,并为之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全力打造具有南开特色的城市客厅,主动承担起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需要我们锲而不舍、弛而不息地下定决心,一步步地坚定探索,这是我们不忘初心的具体体现,更是当代南开人600余年文化底蕴的文脉传承,而我们现在也正是沿着这个正确的方向努力着。
(一)市容环境面貌日新月异
一是生态大绿取得成效。近3年来,全区新建提升绿化面积122万平方米,重点组织实施了新建绿水园、提升改造宾悦公园以及黄河道、长江道等道路沿线绿化。大规模改造老城厢、奥体中心等重点地区周边绿化景观,打造了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宜居城市客厅氛围。
二是道路畅通工程久久为功。连续不断的道路畅通治理工程,已成为全区各相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的新常态。仅近3年来,全区就组织大规模专项治理露天烧烤、马路餐桌等专项治理行动76次,从而有效解决了多条道路长期存在的脏乱问题。
三是高强度治理违法占路停车。从2016年开始,全区加大对静态违法占路停车的治理力度,仅2016年1-7月份,就治理占路违法停车行为18万多例,罚款金额370多万元,达到往年执法数量的300%,从而保证了全区各主干道路的畅通无阻。
(二)科学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数字城管助力增效。网络化的数字城管,有效完善了市、区、街三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一支队伍管到底”的城管执法改革模式,为城管通网格巡查创造了必要条件,全区各相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密切配合,同频同振,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快速处置,全面提升了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二是清扫保洁推出精品。南开区作为市内六区中垃圾产量位列第一的中心城区,每天垃圾清运量达到830吨-850吨。我区在2011年全面实施环卫作业精细化、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2015年,又提出环卫业务由精细化向精品化转变,全区道路清扫作业考核,每次都名列市内六区前茅,成为南开区城市管理水平的一张新“名片”。
(三)“一平方公里示范区”难点先行
全区12个街道办事处共同开展的“一平方公里示范区”建设工程,从难点下手,敢作为担当,现已取得初步成效。兴南街的南门外大街地区、向阳路街的长江道地区、嘉陵道街的雅安道地区、万兴街的万德庄地区和家乐福地区、学府街的天南大地区、王顶堤街的天拖南地区和王顶堤地区等14个“一平方公里示范区”,正在被打造成一个个通往“客厅”的畅通走廊,为实现城市客厅的全面打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打造城市客厅存在的问题
尽管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南开区在打造城市客厅的进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要真正将南开区打造成在天津市有影响、在全国数得上的城市客厅,使南开区的资源禀赋优势得到有效释放,我们认为主要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标志性载体关联性尚不完备
无论是古文化街、鼓楼、文庙,还是奥体中心和水上公园地区,现实状况还是各自为政,没有形成有效的整体,相互之间的依托和互补效应没有充分地体现出来,缺乏整体的顶层规划,其产业聚集性和功能复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商贸及文化基础性建设有待加强
无论是商贸综合体,还是几个大型公园,以及科贸街、六马路地块,其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甚至有的还处于起步阶段,其管理水平和运行状态参差不齐,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其作为城市客厅功效的充分发挥,尚未形成有效的产业规模和聚集效应,其辐射功能和带动效应亟待显现。
(三)社区载体硬件条件缺口较大
东、西部地区社区建设水平尚不平衡,东强西弱的局面还没有从整体上改变;遍布全区60个社区的小游园,硬件条件陈旧、破损、缺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群众休闲娱乐的环境和氛围。如龙井里游园地面老化、花坛破损、绿化苗木枯萎较重;南江东里游园植物缺失、园内设施和健身器材破损;林苑东里游园围墙年久失修,植物退化,绿地斑秃。
(四)环卫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
首先是选址难。按照创“国卫”标准,全区需要公厕168座,而我区现有公厕只有102座,与达标要求相差66座,而选址难已成为公厕建设的明显短板;其次是建设难。南开区环卫局现有各类作业车辆达到400余部,从目前状态看,车辆停放问题,尤其是东部地区车辆停放问题普遍存在,停车场建设难题凸显,一部分作业车辆只能停在路边,既影响了交通,又带来了一系列安全隐患。
四、打造南开区城市客厅的建议
从宏观的角度讲,未来的南开区应最终被打造成一个功能齐全,环境优雅,商贸繁荣,和谐宜居,宾客云集的整体客厅,这无疑是必然的努力方向。
在实现这一宏观目标的进程中,我们建议,南开区的城市客厅,可根据其规模、功能、影响力和辐射度等内在要求的不同,分别按大、中、小“客厅”分类打造,循序渐进。具体说,就是打造“大客厅”带面,打造“中客厅”带线,打造“小客厅”带点,步步推进,日臻完善,形成相对独立,各具特色,又互为支撑,交相呼应,进而融为整体的规模优势大格局。
(一)南开区城市客厅的分类
1、“大客厅”,即品牌标志“客厅”。按照南开区的区位优势和“两区两圈一中心”的发展格局,“大客厅”的打造可注重:以鼓楼、古文化街、文庙为主体的老城区历史文化客厅;以奥体中心地区、水上公园地区为主体的健体游乐客厅;以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为主体的知识创新客厅;以海光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为主体的现代金融客厅。
2、“中客厅”,即商贸文化“客厅”。从南开区的现实条件和发展愿景出发,“中客厅”的打造可注重:大悦城、熙悦汇两个商贸综合体客厅;科贸街、六马路地块、南开三马路三个科贸教育医疗客厅;长虹公园、绿水园、南开公园三个游园文化客厅。
3、“小客厅”,即百姓休闲“客厅”。其打造的重点可包括:天后宫、广东会馆、庄王府、未来的南开文化中心以及分散在全区7个街域的60个社区小游园,如嘉陵道街的梅园、荷园;向阳路街的长寿园、儿童园;万兴街的潜龙园、鸣凤园;学府街的府湖园、风湖园;王顶堤街的瀑园、星园等。
(二)南开区城市客厅的特性
经过认真归纳、分析和论证,我们认为,就南开区而言,全区的“大、中、小客厅”分别或者综合地具备以下六个特性:一是文明传承性;二是地域标志性;三是商贸聚集性;四是健体娱乐性;五是功效实用性;六是社交互通性。
比如“大客厅”中的老城区历史文化客厅兼具文明传承性、地域标志性和商贸聚集性;而健体娱乐客厅则以健体娱乐性为主,商贸聚集性、功效实用性为辅。“中客厅”中的大悦城、熙悦汇,则集中体现了功效实用性。“小客厅”中的天后宫、广东会馆集中体现了文明传承性和地域标志性;各社区小游园则明显体现出了社交互通性和健身娱乐性。
从目标服务人群来看,“大、中客厅”目标服务人群相当广泛,既有国内外游客、区内外宾朋,也有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各方人士,因此,打造过程中的发力点相对分散,不易聚焦;而“小客厅”目标服务人群则相对单一,除天后宫、广东会馆等少数“小客厅”目标服务人群相对广泛外,60个社区小游园目标服务人群就集中聚集在社区普通百姓,因此在打造过程中的发力点也应该是相对明确的。
从“大、中、小客厅”的功能性区别来看,“大客厅”应主要体现在其影响性、整体性和复合性;“中客厅”应主要体现在其专题性、结构性和层次性;“小客厅”则应主要体现在其区域性、实用性和包容性。
无论是“大客厅”、“中客厅”还是“小客厅”,它们还集中地体现了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它们分文不取地为每一个社会分子所共同享用,是城市“供给侧”结构性领域中,一种公众享用的社会资源,而其它的社会资源,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是难以实现无偿供应的。城市客厅的这一共同特性,为当下全力倡导的公平、正义理念做了很好的诠释。
(三)有效解决存在问题的途径和方式
打造城市客厅,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是简单的清脏治乱、修楼刷墙、取缔违章,而是科学化的系统工程。针对上述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的建议如下。
1、高度重视顶层设计
将城市客厅建设,有针对性地纳入《南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具体项目中,使全区上下形成高度的共识,进而做到压力传导,呈现出同频共振、合力作为的良好态势。在此基础上,高度重视顶层设计,对于不属于南开区管理权限的古文化街、文庙等“大客厅”,要本着“不求所有,但求共享”的原则,及时与市相关部门有效对接,提出建议,并努力争取市里的政策支持,使“大客厅”的相关要素互为依托,相互联动,形成整体,从而从源头上规避各“客厅”要素之间的碎片化和单一性。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以打造城市客厅为目标,财政预算要有意识地向城市客厅倾斜,规划并建设一批交通接驳系统,使各种不同种类的交通工具之间规划更合理,衔接更顺畅,补充更完善,实现公共交通系统的科学性、完整性和舒适化。与此同时,加快行人慢行步道的建设步伐,可充分利用南开区西部大开发的有利契机,有意识地规划建设一批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的慢行步道项目,从而逐步改善东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平衡状态,补足短板,堵塞漏洞,使城市客厅建设形成规模和集聚。
3、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
在旧楼区改造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居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将“一平方公里示范区”建设成果逐步向周边延展,进而使“客厅”走廊更加清洁化、秩序化、绿化、美化;同时,相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要对分布在居民社区的小游园进行一次全面“体检”,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针对目前存在的社区小游园设施破损、植物退化、围墙失修等问题,该修缮的修缮,该补充的补充,该完善的完善,真正使这些广大百姓朝闻夕见的“小客厅”,实现其社会效益的均衡化。
4、加大环卫基础设施投入
针对公厕选址难、环卫用车停车场建设难等突出问题,要进一步强化规划力度和资金投入,特别是在老城厢地区、水上公园和奥体中心周边,规划建设一批规范化的公厕和环卫用车停车场,做到见缝插针,不留死角;同时可充分利用地铁上盖、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公厕等社会资源,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对外开放,使其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服务功能;在此基础上,要用改革的思维引入社会化服务管理机制,充分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南开区城市客厅的创建进程中来。
100多年前,南开人的文化先贤、教育大师张伯苓先生,面对国破家亡的严酷现实,振聋发聩地喊出了“南开难开,越难越开”,“攻破难点,以求开拓”的励志箴言。如今,已经站在历史新起点上的南开人,正是秉承着先贤大德的雄心壮志,以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勾勒着“美丽学府,幸福南开”的历史画卷。我们坚信,在不远的将来,当我们共同翻开这一壮美的历史画卷时,会惊喜地看到,打造具有鲜明南开特色的城市客厅,正是这一历史画卷中浓墨重彩、熠熠生辉的一笔。这是我们所有南开人应共同承担的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