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简体 |  繁體
首 页
政协概况
议政建言
委员风采
专委会工作
 
您当前的位置 :区政协 > 调研视察
关于推动社区创业的建议
来源:      时间:2016-08-03 09:59:40

  区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民革南开区委会

  (在政协南开区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四十九次主席会议上作了专题协商)

  2015年底,南开区社区办公用房达标建设已基本完成。目前,全区各社区居委会办公面积已达到或超过300平米,一批基础良好、面积达到2000平米的示范居委会应运而生,如昔阳里社区、西南一社区、观景里社区等。为此,区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联合民革南开区委员会,结合南开区实际,围绕“如何推动社区创业”这一主题开展专题调研。以期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下,因地制宜的为党政领导谋划与推进南开区社区创业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参考,为加速“美丽学府幸福南开”的全面建设献计出力。

  一、社区创业的意义与优势分析

  1、意义:就业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最灵敏的指标和晴雨表,就业状况直接关系到家庭生活的质量,影响社会秩序。

  社区创业反映了市场、社区、家庭和个人互动关系模式的最新发展趋势,旨在通过社区层面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解决经济性的失业与消费问题,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动力源泉,增强人们的社区归属感。社区创业是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

  2、优势:一是传统业态因生产要素成本的不断上涨,以及电子商务的激烈竞争,越来越受到挑战,将视角投向社区是企业转型的路径之一。企业或机构通过社区服务、公益活动、体验式营销和专业化讲座融入社区生活,给创业者带来新视野、新机遇;二是创业者的创业成本主要来源于租金和服务费用,而在社区内创业有望能够得到政府的支持,通过低价或免费的方式将社区居委会部分场地提供给创业者作为办公场所,且不要求必须成立实体,创业门槛的降低,鼓励了创业者勇于尝试、无惧失败;三是社区创业者根据自身禀赋,基于居民需求开发项目,以便利化满足时间弹性,以诚信度提高营销成功率,以归属感化解问题产生,创业者取得利润的同时兼顾家庭责任,人尽其才;四是结合“三社联动”、社区社会组织发展风生水起的契机,社区创业者参与社团活动、公益讲堂、专业培训,积累人脉资源,实现自身素质、能力的成长;五是不同的社区定位,孕育不同的商机,创业者在充分调研了解的基础上,树立社区服务理念,完全可以将“家门口”的机会做成一份事业。

  二、社区创业的人群分析

  1、劣势群体:包括残疾人、“4050”人员、知识水平较低人群等。他们通常难以进入竞争性劳动市场或是获得较好的就业岗位,普遍处于边缘性劳动市场和低工资就业状态。因此,创造机会平等的社会环境,创造更多适合劣势群体的就业岗位,以缓解贫困,增强社区融合与团结,实现各阶层和睦相处。

  2、知识青年:包括大学毕业生、传统行业失业者、有激情与梦想的宅一族等。他们通常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事业愿景,具备思想创意,可以结合自身专长及社会经验,走在社会进步的前沿。依托社区提供的舞台,集扶植、信息、培训、指导等便利,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创业梦想,并有效拉动社区繁荣。

  三、南开区可选择的社区创业孵化器运营模式

  1、提升现有劳动保障工作模式

  将社区居委会单一的提供就业推荐服务转变为内容较为丰富的推送就业信息以及创业培训服务,尝试创建社区内的创业孵化器。滚动发布招工、招聘会等求职动态、政策问答、岗位信息,包含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小额贷款申请、创业咨询、职业指导等功能;收集企业以及求职人员信息,进行对应匹配,让企业找到所需的人才,让求职人员找到适合的工作;指引求职者根据自己的性格、特长、身体条件、资金准备,考虑不同类别的创业项目。此外,为缺乏启动条件的创业者提供系统化的创业咨询培训、陪伴式导师辅导、创业基金平台对接,帮助找到适合的创业项目。

  2、政府采购,引进专业化的创业指导中心参与模式

  结合其它市区扶持基层创业工作的经验和做法。我们可以由街道、社区申请政府采购创投立项,以招投标方式,引进专业化的创业指导中心。具体运行应着眼于本社区特点和创业、创新氛围,结合创业人群专长,采用市场化运营,从品牌、产品、渠道、销售和资金等层面提供针对性扶持,激发创业者潜能,并解决小微企业初创成长阶段面临的经营、管理问题。同时,利用“实战性”专家顾问团队,为创业者提供财税注册、设备支持、技术培训、订单管理、法律顾问、融资对接等全过程孵化服务。

  3、对接企业合作模式

  前文提到,企业与机构积极关注社区资源、市场,以及参与社区活动的热情逐步提升,社区创业孵化器因势利导,招商引资,引导和扶植创业者实现对接。(1)整合创业者资源和专业素养,按照企业需求,有偿服务或外包经营环节;(2)根据居民手工制作和工匠技能承揽企业加工业务,即降级企业用工成本,又使创业者利用碎片时间增加收入;(3)评估创业者的点子、创意和发明创新,通过企业落地或促成专利技术转让;(4)企业直接支持创业者资金、设备、岗位培训,助推项目合作,收益按比例分成。

  4、“创客中心”模式

  为微小企业、创业团队、个人工作室打造开放式、新型的联合办公空间,设计为风格时尚、工作方便、社交功能较齐全,行使服务创客创业的核心功能,集“创意孵化、创业扶持、成果展示、创客咖啡”服务为一体。“创客中心”可分为创业展示区、创业扶持区、创客交流区。创业展示区内,展示推荐的创业导师、创业企业以及合作机构,提供创业能力测试、创业指导以及创业模拟等测试演练;创业扶持区内,为创客整理思路、联系导师,安排 “创业讲堂、创客沙龙、模拟路演”等主题活动;创客交流区内,开放式的咖啡屋为创客提供交流空间,进一步助推和实现资源整合、项目对接、人才引荐等。对有条件的社区,还可以引进或部分引进3D打印实验室、视听室、摄影棚、录音棚、渲染工作站、实训基地等,以低偿或有偿服务,为创业人员提供资源共享性公共技术支持平台和创意产品试制平台。此外,将社区“创客中心”各类资源与现有的创业载体,如众创空间、南大创新创意产业园、青年创业中心等,形成有效的“横向链接”,利于人才流、信息流的引入和输出,助力创业团队快速成长。

  四、南开区推进社区创业工作的几点建议

  1、确保社区能够为创业者提供免费或是低价的办公场地,这是推动社区创业的根本前提。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先对辖区内的全部社区进行摸底调查,将场地符合要求,环境适合创业的社区进行登记备案。一方面,通过招纳社区创业项目,充分提高社区办公场地的使用效率,提高社区资源利用度,为社区创业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另一方面,对准备创业的创业者,根据创业需求,协助在社区内进行招工服务,即能够解决社区就业问题,又能帮助初创企业节省相关精力,促进创业成功率提高。

  2、政府相关部门根据不同街道和社区实际情况,建立创业资金筹措和扶持激励机制。积极落实社区负责劳动保障工作相关人员的补贴政策,对考核合格的创业型街道、社区实行专项资金奖励,以提升街道、社区的创建热情,提供工作保障,确保社区创业工作长期开展下去。

  3、由区人社局牵头,由各街道社区开展创业人员登记工作,在全区建立创业意向人员信息库及创业人员动态管理数据库,全面掌握有创业意愿的社区劳动者情况,进行统筹管理。同时开展创业技能培训服务,对创业者提供创业技能培训,对社区劳动保障工作者提供创业咨询师培训,不断提高社区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同时为各街道、社区培育创业咨询型人才,真正意义上的做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4、建立社区创业试点。结合社区特点,按照社区创业运营模式打造试点。由政府给予政策扶植,社区免费或低价提供专门场地;所需资金可申请相关服务社区经费、政府采购或由社会创业孵化器企业对接;工作人员由劳动保障社工、社区志愿者和对接企业派驻员工组成。通过试点运行情况,逐步调整适合南开区的社区创业模式,为全面推动社区创业提供实践参考。

  知易行难,社区创业的推动和发展将受到多方面的困难和限制,不会一帆风顺;运营过程中可借鉴的成功案例不多、新业态认识需要长期渐进的过程,容易遭到市场冷遇。但在国家的号召下,在“新常态”的经济趋势中,开展社区创业终将成为创新型城区建设与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的必然选择。

  附:南开区社区创业可以选择的社区“O2O”创业实践项目

  附件:

  南开区社区创业可以选择的社区“O2O”

创业实践项目

  社区“O2O”指在社区内的网络营销模式,O2O即Online To Offline,消费者可以通过线上筛选需求,在线预订、结算,线下物流、交易和进行服务。

  从互联网市场自发延伸形成的“社区O2O”能最大化的激发行业竞争与创新,对于目前大多数的社区O2O创业项目,并不需要太多资金和高技术含量,基于移动设备终端,依靠现有互联网、微信体系,即可链接社区网络,实现消费服务的市场运营。创业者在社区创业孵化器的运营扶植中,根据实际需求,可以轻而易举的在社区内获得项目。例如:

  1、社区微物流平台。包括快递、餐饮、果蔬、药品、生鲜食品等服务内容,主要依托社区便利店、各类营业站点等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最后一百米的物流服务。这一平台的特征是个性化需求比较强烈,主要针对某一单一客户群体的垂直型的社区物流平台。

  2、线上跳蚤市场。通过添加微信群,定期进行在线居家生活用品及产品展卖,二手书籍、小家电、玩具等物品置换和现金交易,线下送货上门,居民足不出户即可轻松获得性价比高的商品。

  3、附近帮助客户端。这是一款基于定位功能的就近服务平台,用户手机下载APP,在求助端输入需求和具体报酬额度,接受附近帮助者响应,解决求助者工作生活中的难题,帮助者利用时间和专业技能便利获得服务报酬,使生活更加便捷,高效。

  4、“点餐”式教学平台。把自媒体整合集中,创业者将自身专长,如:生活妙招、跟妆美容、奢侈品参谋等生活类;法律咨询、医疗保健、心理健康等教育类;文玩鉴宝、书画技法、工艺摄影等艺术类编纂教程,定期发布到平台,有偿提供给学习者,学习者按照兴趣“点餐”,只需支付少量费用即可学习实用知识。

  5、家庭定制化服务。居民需求千差万别,个人爱好多种多样,创业者可以通过移动App,发布定制信息,推销纯手工制造的商品和高品质、个性化生活服务,因人而异的满足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