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简体 |  繁體
首 页
政协概况
议政建言
委员风采
专委会工作
 
您当前的位置 :区政协 > 调研视察
关于积极引导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建议
来源:      时间:2016-06-16 08:18:18

  苏华

  (在政协南开区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四十七次主席会议上

  作了专题汇报)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当今时代的发展潮流。通过创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以大众创业的形式,打造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新动力,给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南开区作为以科技南开功能定位的中心城区,围绕打造环天南大知识经济创新圈和区域优势,充分挖掘我区高校科教资源,进行有效地对接,以积极促进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为主线,采取多种措施,多种渠道支持大学生创业。在这大众创业创新的热潮中,众多大学生怀揣着青春梦想加入到创业大军中来,大学生已成为推动创新创业强有力的生力军。但是,大学生创业毕竟是一项艰苦的历程,如何正确引导,探索大学生创业新途径,亟待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一、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创新创业

  各级政府把发展众创空间作为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新措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各区县、高校创建的众创空间如雨后春笋般的迅速成长。在不到一年的时间,经天津市认定的众创空间就已超过100个,其中区县55个、高校51个。南开区充分利用科教资源丰富,科研院所及大学聚集的优势资源,政府积极引导,相继建立了十几个各具特色的众创空间,其中九安智慧健康众创空间、3X-e客空间、南开大学玑瑛青年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天津大学“搭伙”众创空间等获得了天津市认定。这些众创空间的建成,使得我区的创业氛围更加浓厚,为创业者特别是大学生创业者营造了非常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激发了大学生的创造活力,助力大学生实现创业梦想。

  二、大学生创业存在问题

  大学生创新创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发现仍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创业项目层次低

  从2015年团市委、市科委、市教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滨海高新区等部门联合举办的《青年梦想家“爱创杯”首届天津大学生训练营暨大学生创业大赛》中,从在天津的55所高校选拔参与初赛的100个项目来看,仅针对大学在校生作为客源的服务类项目就占了30%以上,一类如“水果来了”通过微信端搭建销售水果及水果微加工,为在校大学生送水果上门;“智能洗鞋屋”重点解决大学生不会洗鞋,不会保养鞋的问题,采用微信、QQ和APP方式预约、下单,定时定点派专人送鞋;“爱上门APP”、“家门口”、“帮你排队APP”、“校友帮”、“校友圈APP”、等项目,均是以在校生为受众群体,利用APP应用程序而延伸的各种可上门服务的内容。二类如“幸福最美味”、“奥拉西饼屋”和“流浪诗人连锁休闲餐饮”以及“美发吧”、“瘦身美容俱乐部”等,以吃与玩为服务内容的项目;三类如“彩云计划”、“大学生生活平台”和“第一新居房屋租赁中介”等项目外在校大学生提供兼职、交友、出游、生活日用品和房屋租赁中介服务等内容。大学生的这些创业项目与所学知识无关,以低端服务为创业内容的问题较为突出。

  (二)创业成功率低

  大学生在创办企业初期,尤其在校创业的大学生,在享受各级政府有关房租、人员费用补贴等优惠政策期内开始运营。而正常的企业运营需要承担场地费用、人员社会保险、税负、产品研发以及市场运营等成本的支出,一旦过了优惠期,走上社会,独立面对市场,大学生创业企业往往因为资金不足、缺乏企业管理经验等诸多原因,处于亏损状态,难以继续维持,据统计数据显示,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一般在2%左右,只占到了成功创业企业的一成左右。

  (三)创业人员比例低

  我区充分利用丰富的科教资源优势,先后建立了十几个众创空间。获得市级认定的天津大学“搭伙”众创空间利用了2400多平方米的面积,搭建了综合展示区、孵化洽谈区、企业工作室、创新创意园等区域,为众多创业学子提供服务。南开大学玑瑛青年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是经过市级和国家级认定的众创空间,专门为校大学生及毕业青年提供创新创业服务,已经孵化大学生创业项目几百个,参与创业实践活动的人数也达到2000人以上。纵观全市51个高校众创空间,1400多个创业团队进入,但是,能够走完最后一公里成为真正的自主创业者,注册公司,并能够成功独立运营的企业比例却很低,与各级政府期望值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大学生创业难点分析

  (一)创业教育不够

  近年来,国务院、相关部委及各省市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但对于大学生的直接教育机构大学而言,教育者的观念尚未转变,缺乏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育,对创业教育还没有提到应有的战略地位,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管理能力远远没有达到大学生的需求,导致许多大学生虽然大对自主创业充满激情,但不具备创业素质。

  (二)创业项目层次较低

  主要是创业素质较低,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缺乏创业知识,以勤工俭学或者实习生起步,而非技术专业创业,这些项目入门门槛低,技术水平低,小打小闹,短期行为,没有科技含量附加值,抗风险能力较差,难以成为气候。

  (三)缺乏风险和竞争意识

  从天津市目前已认定的高校51个众创空间的创客来看,基本上都是针对在校大学生,而更多是趋于大一大二的低年级学生,这些大学生充满激情,但缺乏对市场的了解以及想法到成果直至到产品过程的认知,往往凭着一时性起和兴趣进行课外活动,更多体现与社团活动之中,创客在众创空间享受着免费提供场地、水电、物业以及免费提供服务,甚至包吃包住的一站式、保姆式创业服务,而没有进行实质上的创业体验,缺乏对社会的了解,特别是在市场开拓,企业运营等方面缺乏实际经验,无竞争意识,无风险意识,缺乏独立精神,一旦走出大学校园,走向社会,正式注册创办企业,独立经营,难以承受激烈的市场竞争带来的种种压力而无法立足,难以生存,更谈不上发展与壮大。

  四、对我区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建议

  我区有着较为便利的地理位置,有天津大学、南开大学领衔的十几所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等丰富的科教资源,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理想选择。大学生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仅组建一个创业团队和一份创业计划书,从微小企业步入正轨发展为成功企业,需要大学生的主观努力和不懈追求,同时更需要政府、大学和社会各界更多的支持。因此政府要发挥职能作用,从创业引导、创业环境、协调服务等方面加大力度,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有效落实。

  (一)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

  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和创业知识培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大学生企业家。鼓励大学开设创业教育相关课程,政府要积极引导与协调,密切社会和企业与大学的联系,把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引入大学,形成符合实际的创业教育体系。即讲成功的案例,也讲失败的教训,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帮助大学生了解创业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项艰苦的事业,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不可预测的风险,帮助他们了解创业环境、创业政策和创业难点,培养大学生创业者树立正确的创业观,明确创业目标,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和创业的知识能力储备,既有敢于创业的勇气,同时要具备创业的能力,增强大学生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创业成功率。

  (二)积极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

  充分利用区域内科教资源丰富的优势,把引导大学生创业列入区政府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成立促进大学生创业领导小组和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建立常态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搭建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业。一是搭建政策支持服务平台。优惠政策制定要体现创新性,与时俱进,根据市场的变化及不同时期大学生创业面临的问题,不断完善,同时制定实施细则使各项政策落地,打造适合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环境,吸引和鼓励大学生创业;区工商、财政、税务、人社局等相关部门要发挥各自职能优势,统筹资源,建立从工商注册、人力资源到财务、税务、金融服务等一条龙的代理服务措施,提高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效能,为初创期大学生解决后顾之忧。二是搭建创业项目专家指导服务平台。组建创业大学生志愿导师团队,开展政策咨询、创业培训、创业项目论证等服务,引导大学生正确地把握创业方向,选准创业项目,提倡技术创新,学创结合,避免盲目创业与跟风创业,提升创业效率和创业成功率。三是搭建大学生创业O2O网络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区内社会资源,与创业大学生进行有效连接,建立与区内社会各组织机构之间的联系、与驻区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之间的联系、与区内成功企业和企业家之间的联系,畅通信息共享渠道,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助推大学生创业梦想落地。

  (三)发挥区域创业资源的作用

  要发挥我区两大经济圈及区域经济优势,依托区域经济与科技优势,继续打造新型、有特色、适合大学生创业的众创空间。要区别于高校社团活动,勤工俭学形式,对创业项目进行具体指导策划,按照企业运行模式,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积极带动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充分利用区域内已建成的众创空间和孵化器等创业孵化资源,进行有效利用,促使大学生创业项目更加接地气。要加大支持力度,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导向,以企业运行机制发展众创空间,提升众创空间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同时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政府各项优惠政策的得到有效落实。

  (四)发挥风险投资作用,加大创业基金扶持力度

  区级政府应该作为大学生创业资金的主要支持者,积极鼓励驻区高校大学生在我区创业,设立专项扶持基金,加大对大学生创业资金的投入,并将此作为一项常规项目,纳入财政预算,专项专用。要抓好典型,找准项目切入点进行资助,对有市场发展前景比较好的创业项目,进行评估,扩大创业资助基金的数额,避免撒芝麻盐式的象征性资助。同时,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积极鼓励和引导金融组织支持大学生创业,政府和学校联合与银行进行对接,鼓励银行对大学生创业小额贷款项目,降低门槛,放宽信贷政策,以此促进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走向正常渠道。

  苏华系区政协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市激光技术研究所原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