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简体 |  繁體
首 页
政协概况
议政建言
委员风采
专委会工作
 
您当前的位置 :区政协 > 调研视察
南开人民文化宫在区域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与价值
来源:      时间:2016-06-16 09:44:51

  黎明

  (在政协南开区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四十六次主席会议上

  作了专题汇报)

        长期以来,每当路过南开文化宫内心总是不平静,五味杂陈。曾经以雕梁画栋彰显气势恢宏,以苍松翠柏彰显深邃厚重的清代古建筑群哪里去了?那个由郭沫若题写宫名,以天津市第三宫的身份成为天津市民文化阵地、文化中心的“三宫”还在发挥着它独有的作用吗?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区政协委员,在区政协以及区长调研座谈时,我曾多次直率的谈到应还南开人民文化宫以本来的属性。所以在报调研选题时我写下了《南开文化宫在区域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与价值》这19个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战略十分重视——十八大提出要加快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2015年初,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2015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把实现“双效统一”作为制度固化于企业发展过程中,为形成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无形的文化产品,作用于人的精神,能激发正能量,形成社会和谐的红利。

  一、南开人民文化宫的历史地位与传统文化优势

  (一)历史地位

  翻开历史我们知道,南开人民文化宫原是李纯祠堂,始建于1923年前后,是“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江西省督军李纯为奠祖所建的家庙。1958--1960年,市政府拨款在保持其清古建筑群原貌的基础上进行整修。1960年经市政府批准,将其定名为“南开人民文化宫”,郭沫若亲自题写宫名。1981年再次整修恢复了原建筑古色古香的典雅风格。1982年被列入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总建筑面积6346平方米,除大礼堂外,其他殿堂均设为小剧场、新闻专业培训室、声乐器乐培训室、图书阅览室、摄影扩印室、舞厅、美术室、游艺棋类室等,成为全区乃至于天津市的文化活动中心,也成为区属最大的文化场所。与第一工人文化宫、第二工人文化宫并列称其为“第三工人文化宫”,这就是其历史地位。

  (二)文化优势

  60年代,南开人民文化宫发挥其规模优势,在重大节日期间,举办“文化庙会”、"游园大会”、“民间花会”等大型群众联欢活动。每年举办“消夏晚会”、“春节和元宵灯会”等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国家及市歌舞、戏曲、话剧等艺术团体曾到此演出,著名表演艺术家梅兰芳、马连良、张君秋、赵燕侠、裴艳玲、童祥苓等亦曾在此献艺。

  南开人民文化宫还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文艺团体和文艺汇演等多种形式,推动基层文化活动开展。1964年,创作歌颂清洁工人敬业爱岗精神的小歌舞《小粪车我的好朋友》,天津电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予以播放。以其爱岗敬业的艺术内涵激励着人们,风靡一时。

  1978年后,市文化局、区政府拨专款对南开人民文化宫进行再修缮,相继恢复和组建各种文艺团体,创办《南开文艺》、《南开歌声》等刊物。文学讲习班、新闻培训班、影视表演班、书法讲座等各种文艺培训班20个,吸引着来自全市的文艺爱好者。

  南开人民文化宫的“彩灯文化庙会”,“曹禺杯”话剧小品邀请赛,7届“南开之夏”和“飞雪迎春”系列文化活动已成为天津市群众文化的优秀品牌。特别是“南开杯”全国业余话剧小品邀请赛,先后在全国推出《超生游击队》、《大米与红高粱》、《将错就错》、《路口》等优秀小品,可以说为中国小品的发展和兴盛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南开曲艺团、南开话剧团、南开音乐创作组、南开京剧沙龙、南开区民间艺术团、南开少年曲艺团、南开画院、南开摄影学会、南开文学社、南开舞蹈团、南开美术书法绘画创作

  组在各自的领域发挥着独有的优势,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数百个优秀作品在天津市、在全国文艺、文化调演汇演中获大奖,有的作品走出市门、走出国门、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南开人民文化宫以其辉煌的文化价值书写着各个时期以人民文化需求为己任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不可替代的历史,这就是南开人民文化宫在历史上的文化优势。

  二、南开人民文化宫根本属性的断裂和文化价值的缺失

  习总书记曾经指出“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无论改什么、怎么改,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

  翻开词典我们找到“属性”一词,注解为:事物所具有的性质、特点。由此我认为文化宫的属性应该是:1,时代属性。过去的文化宫之所以门庭若市,正是契合了当时的时代需求,为广大职工和文艺文学爱好者以及各级及工会组织提供了所想、所需、所喜的文化服务内容和场所,受众自然趋之若鹜。纵观当下,80后、90后已然成为职工队伍的主体,其群体特征具备文化素质高、自主能力强,以及文化的选择多样化、个性化、异质化等诸多特点。文化宫要想真正赢得80后、90后文化场所,唯有积极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步伐,实现实体平台与网络镜像并行不悖的“文化家园”,使之成为这个时代这一群体的精神之地。2,公益属性。工人文化宫脱胎于计划经济,以往权属于工会组织,曾经风骚独领,今日在市场经济之中寻光生长,然其“公”、“工”之内涵亦不得弱化,反而理应得到加强。文化宫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点,应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关注群众多元的文化需求。突出公益属性才是文化宫开展经营活动的前提与基础。3,引领属性。南开经济社会的发展,固然与各行各业的拼搏不可分。而如何引领大家凝聚共识,早已成为各级工会和文化组织研究讨论并付诸实践的课题。文化宫之“文化”,所谓“文”,即文以载道、广为远播;所谓“化”,则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实为教育引导之义。曾经有过辉煌历史,在文化发展、文化惠民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南开人民文化宫由于“庄王府”的建立、“古勅赐妙觉院”的入住应有的属性不但受到影响而且出现断裂,大部分古建筑被上述两家占据,真正意义上的南开文化宫只剩下一座副楼,文化场地的缺失不容置疑的带来文化活动、特别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带有品牌影响力的文化大餐已无地可设还何谈文化价值。进住了一个王爷驱走了一批民众,建了一座庙宇毁了一个难得的文化重阵,难道这不是南开人民文化宫根本属性的断裂和文化价值的缺失吗?

  三、南开人民文化宫文化地位的回归和核心价值的重塑

  作为南开区区域文化发展和现代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阵地“南开人民文化宫文化地位的回归和核心价值的重塑”不仅关系到文化宫自身生存与发展,也是惠民文化、区域文化建设和十三五期间南开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因此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大资金投入,使清古建筑群成为文化项目聚集区、重现南开区文化的地标群、让历史和现在和谐融合,让南开文化宫回归天津市文化大发展的第“三宫”

  也许这是一个忌讳的话题但不得不说“古勅赐妙觉院”与南开文化宫的地位和属性实难相符,应该另择其地还文化宫以历史原貌。让古建筑群即展示自身独有的建筑风貌,有让各殿堂为南开区不同文化项目在此融合发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南开区的文化重阵!

  (二)给文化人才以舞台、让人才拓文化市场、向人才要文化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就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文化是以人才为凝聚力的,没有优秀的文化人才,就没有优秀的文化团队,南开文化宫历史上数十个文化团队培养了大批的文化人才,具有宝贵的人才培养和使用的经验,文化人才具有其独特的特质,具有文化名人的影响力,因此,引进文化人才给予其舞台,必定能带来文化市场的开拓和文化价值的实现。

  (三)关注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提供多元的文化服务、提升文化市场的占有率

  由于文化宫关注的文化人群即广泛有多元,文化需求各不相同、文化层面高低不一,因此,关注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提供多元的文化服务、提升文化市场的占有率是不得不重视的一个环节。还以80后、90后为例,当他们成为文化需求的主体时,已凸显出这一群体所具有的文化需求、文化市场、文化价值的特征,因此,与时俱进的提供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服务,借以提升文化市场的占有率和活力是需要关注的课题。

  (四)确立文化品牌、宣传文化品牌、强大文化品牌、用品牌说话、实现品牌的经济价值

  任何一个有影响力的团体都离不开品牌的作用,品牌是文化发展、文化营销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因此建议南开人民文化宫在原有的文化团体的基础上,进行文艺团队的机构整合,在人员梯队建设上下功夫、打造新作品、出文化组合拳,有计划、有策划、有规划、有规模的开展文化活动,借助国家、省市、区域媒体、多媒体之力扩大品牌的实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统一。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己之见,肯定有不妥之处,望指正。

  黎明(刘志明)系区政协文史文化委委员、天津广播电台播音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