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简体 |  繁體
首 页
政协概况
议政建言
委员风采
专委会工作
 
您当前的位置 :区政协 > 调研视察
弘扬妈祖文化为南开融入“一带一路”提供载体和抓手
来源:      时间:2016-05-06 14:03:31

区政协文史文化委员会

(在政协南开区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四十四次主席会议上作了专题协商)

  千百年来,妈祖作为民间神祈,护航海神,寄托了黎民百姓祈求平安的心愿,从沿海到内陆传播广泛,奉祀妈祖的宫庙达到28个省份。从东亚、东南亚、印度洋沿岸一直到非洲、欧美也都有妈祖的信众。妈祖信俗已经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3年至今,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不断完善,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支撑。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经国务院授权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份愿景与行动从时代背景、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等方面阐述了“一带一路”的主张与内涵,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方向和任务。认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其中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与妈祖的传播覆盖多有重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五十一章【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第三节中,更是专门提到“鼓励丰富多样的民间文化交流,发挥妈祖文化等民间文化的积极作用”。

  坐落于南开区的天后宫是公认的世界三大妈祖庙,同天津居民有着千丝万缕联系,对世代民众的风俗与心理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也使天津成为中国北方最重要的妈祖文化传播承载城市。天津是“一带一路”战略中“陆丝路”东端与“海丝路”北端的交汇点,以弘扬“妈祖文化”来借力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南开区应当成为其中的排头兵。

  一、妈祖文化的由来和在天津南开的发展

  妈祖信仰源于航海,是海洋文化孕育了妈祖“中华海神”的地位。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妈祖,船上立妈祖神位供奉。当年郑和七下西洋,船上也都供奉妈祖,28年行遍3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把妈祖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元明以来,天津是海上和运河漕运的中转节点,妈祖信俗随着航运在天津兴起。民谚层次曾传“先有娘娘宫,后有天津卫”。娘娘是天津人对上了年纪、慈祥女人的称呼,也是天津民间对天后(天妃)的亲切称号。天后是妈祖,娘娘也就是妈祖。

  明代正统年间,皇帝赐给三岔河口天后宫道藏一部,并命天津道官驻在天后宫,天后宫香火益盛。天津的海运商船经常自三岔河口出发,经大沽口转往朝鲜或闽粤。他们以物质赞助并供奉海船模型设摆在妈祖身前及屋顶。

  随着城市发展,人文变化,天津人把“天后圣迹”中最适应北方和天津需要的内容进行了放大。天津地势低矮,首先对妈祖镇座海眼的传说放在重要地位。其次,在农业社会中,最需要男劳动力,所以妈祖又成了送子娘娘的化身,天后宫内形成一整套“拴娃娃”求子的民俗风尚。娘娘的衣着打扮也有着明显的天津特色,由泥人张第一代张明山制作的天后宫妈祖像,具有典型北方造像形式。妈祖成了天津卫和天津人的依靠,已超越了护航女神的身份。

  每年妈祖生日,天后宫(娘娘宫)都要大出“娘娘会”,传说因受康熙、乾隆两帝观赏,荣称为“皇会”。天津的法鼓老会远近闻名,河北、北京等地民间花会也以受到皇会邀请为莫大荣耀。

  二、妈祖文化对于“一带一路”的内在支撑

  妈祖文化天生就有海洋文化中开拓进取、敢想敢干的基因,传播的过程中也融入了商帮文化,增强了互助互爱、和平合作的理念。弘扬妈祖文化对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本身就有着内在的动力和支撑。

  可以说,妈祖作为形象大使,在海内外有着坚实的社会基础,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基础精神,可以成为连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重要的文化纽带。千百年来,妈祖信仰和当地民族文化、宗教信仰和平相处,充分体现包容性和开放性。

  “一带一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在全球格局下提出的发展大战略,有利于中国经济升级转型,也有利于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如果说,经济合作是手牵手,那文化交流则是心连心,“一带一路”的五方面的互联互通,就包括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妈祖文化可以起到从民俗信仰到民心沟通的作用。

  习近平指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国家“十三五规划”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部分,专门提到发挥妈祖文化的作用也不是偶然的。任何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相辅相成。深入挖掘“妈祖文化”内涵,以其为纽带和抓手,对于推动“一带一路”各方面建设大有裨益。

  天津市高度重视五大机遇叠加,其中就包含“一带一路”建设。同时,天津提出作为陆丝路东端和海丝路北端交汇点,应当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发挥更重要作用,成为北方桥头堡,南开区所具有的妈祖文化资源优势,完全可以为天津市与南开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资源服务和人文支持。

  三、弘扬妈祖文化为南开融入“一带一路”的建议

  1、正确认识广泛宣传。妈祖文化是千百年来历代先辈的智慧结晶,推动了海洋文明和商贸航运经济的发展,成为百姓思想寄托的港湾。妈祖文化所包含的立德、行善、大爱内涵和目前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全吻合,可以说是南开文化之魂、天津文化之祖、中国文化之神。妈祖文化不是迷信,更不是宗教。

  一是实施有效宣传。妈祖文化是南开难得的既有优势,600多年的积累传承足以证明内在的生命力。要向辖区居民和学生广泛宣传妈祖文化,形成人人知晓和崇尚的氛围,提炼其中敢想敢干、开拓进取的海洋精神。这方面南开区有传承延续的基础,但也要看到现代文化的冲击对于本地妈祖文化传承的负面作用,青年人对于妈祖信仰有出现断层的危险,因此主动宣传,有效宣传很有必要。

  二是设立妈祖文化日。将每年农历的三月二十三定为南开的“妈祖文化日”,邀请社会各界有影响力的人物参与祭拜妈祖,设计并完善祭典程式,要像祭孔、祭奠尧舜一样祭拜妈祖,以此彰显示范效应和社会影响。

  三是重视宣传手段。要利用各种手段加强宣传,在天后宫增加宣传设施和内容,供市民参观学习;利用中小学校开办的爱家乡课程,增加妈祖文化内容;利用各种媒体、网络、社区宣传栏、电梯视频等科技手段,做宣传妈祖文化的公益广告。

  2、制定妈祖文化规划。宣传妈祖文化,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成立专家团队,聚拢各方专家提供智力支持,组织制定南开区妈祖文化的十三五规划,订立五年、十年甚至更长远的发展规划,以及传承弘扬妈祖文化的文化旅游商品等专项规划。

  一是加强主动引导赋予妈祖文化新的内涵。妈祖文化是民间形成的,随着历史人文变迁其本身也不断丰富和变化,应当邀请教育专家、社会贤达、文化名流商界精英广泛参与其中,以适应目前社会新的变革与发展。让时代接受,让青年人接受,是弘扬妈祖文化的关键。

  二是依托南开优势规划妈祖题材产品创作。规划创作妈祖相关的绘画、歌曲、曲艺、戏剧、电视纪录片、书籍等各种作品。以妈祖故事和相关的天津漕运文化、商帮故事为依托,进一步提炼和提升妈祖文化和“一带一路”的内在联系,寻找传统文化对“一带一路”的支撑。这些文化产品本身也是有市场价值的。

  三是组建南开区融入“一带一路”领导小组。加强南开区外贸经济战略规划的研究,制定“走出去”的具体实施规划,及时与国家和天津市的“一带一路”战略对接,争取更好的定位、政策、资金支持。

  3、做强妈祖信俗旅游。依托妈祖信俗,打好妈祖旅游牌,可以在天后宫附近海河岸边设置妈祖信俗系列浮雕,例如航海祭拜、求子、皇会踩街等等故事。妈祖信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绝不仅仅是指某一地区,南开应充分利用这一遗产优势,转化并落在实处,才会真正受益。

  一是创意制作妈祖旅游纪念品、天津特色的工艺品,尤其注意90后00后这代人所喜爱接受的形象产品。

  二是开发依托海河、天后宫的实景演出,形成天津特色的单弦大鼓的曲艺派、歌剧话剧的戏剧派、诗词吟诵的朗诵派、花会纷呈的民俗派等艺术形式,借以传播妈祖精神和乡土文化内涵。

  三是编写妈祖精神与民俗生活相关联通俗读物。从传播正能量信俗的角度履行使命,邀请专家学者、社科单位、组织宣传部门,借鉴兄弟省市的做法,研究编写妈祖精神生活化,民众需要的“心灵鸡汤”。

  4、用好妈祖节庆平台。充分利用好“妈祖文化旅游节”交流平台,增加并提升妈祖文化旅游节的相关内容,主动和“一带一路”战略结合起来,邀请沿线经济合作伙伴参与。以妈祖为感情纽带,加建彼此间的沟通了解。妈祖文化搭台,为南开企业参与国际合作提供文化支撑。

  一是妈祖节要减少官办色彩。避免程序化、会议式的节庆日。真正要让天津的民众、南开的民众自愿参与,文化商贸界人士广泛参与,海内外宾客积极参与,节庆活动的效果才能够多方受益。时机成熟可以全区放假一天,方便民众参与。

  二是设立妈祖文化扶持基金。政府主导商会企业参与,成立妈祖文化扶持基金,让商会等社会团体竞争主办妈祖节,资金扶持与实际效果挂钩,政府做裁判员和推动者。

  三是天后宫运营市场化。天后宫与民俗馆分开,恢复天后宫作为民俗信仰场所的心理慰藉、社会慈善、社会交往、社会团结等社会功能。回归天后宫的原点,宫里事务由董事会操办。

  5、文化沟通引领经济。以妈祖文化为纽带,促进商会与经贸合作,在妈祖生日、春祭、秋祭等重要节点,邀请各地商会参与天后宫妈祖纪念活动,南开区应给予一些便利。尤其是对于京冀以及内陆地区商会,更要主动服务,让天后宫成为各地商会祈愿交流的福地,让南开成为国内商会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会交流的联络平台。南开商界也要主动与国内商会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商会进行沟通交流,充分利用妈祖文化的沟通润滑作用,寻求共赢发展之路。

  一是以妈祖文化为抓手。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一批友好合作城区,探索双方互办推介会或投资说明会,建立机制化、常态化的城区间国际交流合作机制。

  二是设立妈祖产业园。加强宏观引导,吸引国内外的创新创业、文化等公司入驻,支持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中医药大学等驻区高校以及科研单位成果转化,深化高校院所、大型企业、民间团体与沿线国家的文化、科技、人才、项目的多层次交流合作。

  争取举办沿线国家的文化、科技商品展览会,打造京津冀“一带一路”综合性展示平台。

  三是发挥南开商会作用。组织企业走出去,依托天津农科院等多家科研所,加强与沿线的农业国家,在人员培训、技术合作、农机产品等方面合作。依托海洋研究所与沿线有关国家的海洋项目开发进行合作,探讨建立面向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蓝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精仪制造业、医疗器械业、电子信息等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优势产业到沿线国家投资兴业,实现设备、技术、服务和劳务“打捆出口”。

  四是政府牵头整合资源。依托科技产业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资源,建设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孵化中心、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中心、企业服务中心等技术合作平台,实现外贸企业与境外客商业务直接对接。依托驻区高校院所和职业培训机构的教育资源,争取与沿线国家、友好城区互设“教育文化交流培训中心”,筑牢与沿线国家的人文感情纽带。

  注:“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总称。是首次以中国为主导的洲际开发合作框架,也是目前最高的国家级顶层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