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南开区委员会
(在政协南开区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四十三次主席会议上作了专题汇报)
加快发展社会办医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医疗服务市场活力,构建多元办医格局的有效途径。自2010年以来,国家和我市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非公有制医疗机构发展的鼓励政策。当前,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相关部门积极落实下,我区社会办医疗机构,特别是民营医院呈现蓬勃健康发展趋势,有效增加了医疗服务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已从公立医疗机构的有益补充成为医疗服务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了解我区民营医疗机构的状况,解决其在经营、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民进南开区委会成立课题组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南开区社会办医机构的基本情况
目前,南开区共有社会办医机构238家,其中一二级医院42家(包括国有资本投入11家,民营医院31家),民营门诊部114家,民营诊所52家,坐堂医7家,保健站23家,床位数1855张。据市卫计委统计,截止2014年底,全市有社会资本举办的各类医疗机构1290余家,民营医院221家,床位数9550张。我区的社会办医机构数、民营医院数、床位数均居全市领先之列。
31家民营医院既是我区社会办医机构的中坚力量,也是本次调研主要对象。这31家民营医院均为一级医院,其中综合类19家,中医类、专科类、美容整形类、体检中心各为3家。
在区域分布上,31家民营医院分布较为均衡,除学府街外,其他11个街均有涉及,其中万兴街、水上公园街、王顶堤街较多,各有4家,其他街为1至3家。2014年民营医院门诊总量169.4万人次,出院1万人次,总收入约4.3亿元人民币,医护人员总数852人,与2012、2013年比较,年均增速分别为38.3%、140.7%、56.7%、39.5%。数据显示,近年来,民营医院已进入高速成长期,业务量、经济收入及社会效益快速上升。
二、民营医院的优势特色
(一)专家集中、设施先进,机构特色鲜明
民营医院均有专家团队。投入资金较为充裕,医疗设备与同级公立医疗机构相比,专科设备相对先进、种类齐全,如爱尔眼科医院、美津宜和妇儿医院,济兴医院等,可给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更全面、更专业的专科医疗服务。例如,德济门诊部是天津第一家台商医疗机构,台籍医生组成医疗团队,可帮助台商申请台湾的健保给付,提供多家境外保险公司结算业务。
(二)环境舒适、服务优良,人性化特色突出
大多民营医院都提供服务周到的导诊服务,诊疗环境舒适,注重服务细节。明丰医院创办无忧病房,实施医养护一体化管理,诊疗专业、服务周到、收费低廉、一床难求。医院还建立党支部和工会,定期组织活动,旨在增强员工团队意识、责任意识。康域医院集防、治、保、康于一体,能够全方位的服务病患。该院“守护您一生的健康”的座右铭,拉近了医院与患者间的距离。
(三)管理高效、机制灵活,追求卓越长远
民营医院的投资者具有人、财、物的控制权,决策、执行力较强,可以高效地配置内部各类资源,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节约开支、降低成本。在管理体系上,管理层次少,机构简化,可根据医疗服务、护理服务、医院保障、客户服务四大方面,制定操作性强的质量管理控制体系,保障医院专业化管理。推行绩效管理,实现按劳取酬,多方位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多数民营医院能够立足长远、追求卓越,例如都市医院,成立于2006年,秉承着服务百姓健康的宗旨,遵规守纪,合理诊疗,自成立至今未发生一起医疗纠纷事件。
三、影响民营医院发展的问题
(一)社会观念,使民众心存顾虑
传统的观念意识,使多数患者认为民营医院是以逐利为目的并缺乏自身约束,进而缺乏信任,坚信政府举办公立医院才是就诊首选。使民营医院难以吸引更多的患者就医。
(二)“身份”差别,导致政策扶植差异化
一是医保政策方面,民营医院虽然获得了医保资格,在医保资金及支付方面又面临着大笔资金垫付的问题,影响民营医院的发展和业务开展。二是在财政、税收政策方面,同公立医院相比,尚无针对民营医院稳定、科学的激励机制。
(三)流动性大,难以形成人才梯队
一是民营医院的临床医生多数由退休人员构成,普遍存在“视待遇跳槽”的想法,形成人员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动频繁等问题突出。二是人才招录困难,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更愿到公立医疗机构就业,使得民营医院引进人才的受到限制。三是缺乏人员培训渠道,晋升职称困难。这些原因直接导致民营医院人才队伍断层的出现。
(四)风险较高,制约综合发展
医疗卫生服务是一项高风险的服务,作为自负盈亏的企业,民营医院不愿在投入大、风险大、回报低的老年病、妇产科等领域涉足;多数患者受消费能力制约,仅满足于看病取药,这都限制了民营医院向高端化、大型化、综合化发展。
(五)害群之马,影响整体形象
一是个别民营医院盲目追求利润,过度诊疗、漫天要价。二是人员职业素养不高,引发患者疑虑。三是个别民营医院在广告上使用夸大疗效和虚假信息进行宣传。这些不良现象,使更多的患者质疑民营医院整体素质,导致了民营医院缺乏公信力,对长期发展不利。
四、促进民营医院发展的建议
(一)优化民营医院发展环境
一是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鼓励、引导社会办医疗机构发展的方针政策,宣传民营医院在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和表彰民营医院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扩大民营医院的影响,形成有利于民营医院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进一步放宽准入。按照“非禁即入”原则,清理、取消不合理的前置审批事项,整合民营医院设置、执业许可等审批,以及年度校验环节。进一步明确并缩短审批、校验时限。三是完善监管机制。加强对民营医院负责人及有关管理人员的培训,促进规范管理,提高经营水平。加大医疗机构信息公开力度,定期公开公布区域内医疗机构服务情况及日常监督、处罚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加强监管体系和能力建设,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虚假广告宣传、过度医疗等行为,净化行业环境。
(二)提高民营医院管理水平
一是民营医院要树立正确的办医及经营理念,积极承担起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坚持专业服务、诚信医疗,自觉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社会信誉。二是将民营医院统一纳入全市医疗服务质量控制与评价范围。将民营医院统一纳入全市医疗纠纷预防、处置管理体系,鼓励民营医院参加全市医疗纠纷第三方调处和执业保险赔付体系。三是进一步确定民营医院功能定位、丰富内涵建设,使其与公立医院错位发展。对照公立医院“人人享有基本医疗,着重公平性和普惠性”的社会职责,引导民营医院走向“注重发展高品质、高层次的医疗服务,满足不同医疗服务需求”的道路。
(三)促进区域医疗资源流动和共享
一是鼓励公立医疗机构与民营医院开展合作,在确保医疗安全和满足医疗核心功能前提下,区域性检验检查中心,面向民营医疗机构开放。二是加快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鼓励和规范医师在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之间流动,鼓励医师到民营医院多点执业。三是鼓励公立医疗机构为民营医院培养医务人员,提高技术水平,并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才交流与技术合作。
(四)加强人才梯队的建设
一是民营医院建立党支部、工会等组织,明确政治方向、立足长远的发展,增加人才队伍的凝聚力。在医院文化、福利制度、员工关怀、晋升方法、选拔优秀的人员外出进修学习等方面鼓励医务人员自我提升,吸引人才、做好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二是鼓励民营医院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提供特色诊疗服务。支持民营医院积极引进中高端人才,组织开展多方面的科技交流与合作。社会办医在职称评定、科研课题招标和成果评价等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享有同等待遇。
(五)制定促进民营医院发展税收政策
如对民营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免征营业税等,鼓励现有民营医院发展,吸引二、三级民营医院来我区发展。
执笔人:李超系民进南开区委员会专职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