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简体 |  繁體
首 页
政协概况
议政建言
委员风采
专委会工作
 
您当前的位置 :区政协 > 调研视察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南开区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考
来源:      时间:2016-03-17 09:58:21

王建华

(在政协南开区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四十三次主席会议上作了专题汇报)

  目前,我区的文化产业正处于成长阶段,面临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尤其是伴随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我们必须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也就是说,我们要树立大文化的理念,把文化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环境之中。正因如此,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个大的背景下,如何推动我区文化产业不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

  一、南开区文化产业现状与制约因素

  南开区具有鲜明的区位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天津城市的发祥地,而且我区有良好的人文环境,有突出的科技优势和丰富的老城文化、民俗文化资源。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初步形成业态多样、门类齐全的文化产业格局。

  从行业分布看,涵盖新闻出版发行、广播电视电影、文化艺术服务、文化信息传输、文化创意设计、文化休闲娱乐、工艺美术生产、文化旅游和产品生产等所有十大类文化行业。其中文化创意设计、文化艺术服务、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和新闻出版发行四大行业聚合效应明显,已成为我区文化产业的骨干行业,其企业数量占文化类企业总量的65%,税收贡献占文化类企业留区税收总额的94%;从企业规模看,骨干企业已具一定规模,留区税收在百万元以上的企业税收比重达32%;从空间分布看,北部和中部地区文化企业密集,特别是中部地区的一批大型文化企业,发挥了明显的龙头带动作用;南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具有较强的人文优势和空间优势。总体来看,全区文化产业呈现健康向上、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随着全区经济的日益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未来文化产业将会得到更好更快发展,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将会越来越大。

  目前,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一是文化产业虽然涉及面广,但大型项目及核心文化产品比较缺乏;二是文化产业管理机制有待完善,产业扶持政策需要细化和落实;三是缺乏高层次复合型的区域文化产业管理人才。

  二、推动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文化产业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通过技术的介入和产业化方式制造、营销文化产品和提供服务的行业。因此,推动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就是:打造南开创新之区、创业之园、创客之岛。

  ——打造创新之区。创新驱动贯穿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社会管理深度融合,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显著。

  ——打造创业之园。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业理念深入人心,创业服务体系完善,创业文化氛围浓郁,创新创业带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效果突出。

  ——打造创客之岛。创客群体激情迸发,成为我区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创客精神广泛传播,成为南开文化的重要内涵,创客空间无处不在。

  那么,推动南开区文化产业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要体现特色,抓住主线。文化产业是特色产业,要体现南开特色,这个特色就是我区文化的独特性、唯一性和标志性。抓文化产业首先应抓住我区的文化原点。这个原点就是以妈祖和老城厢为代表的妈祖民俗文化,以南开中学、南开大学为代表的精英文化,以1895创意大厦、科贸街为代表的科技文化。围绕这三个原点,并赋予若干分支,在我区总体规划布局中加以考虑,特别应注重文化内涵和韵味的挖掘。

  ——要推动集约化发展园区化。从当今形势看,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发展,顺应了数字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趋势,正在以“实体园区+专业平台+虚拟网络”为主导方向,科技创新与集聚规模相结合,实体企业和虚拟网络相结合。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将越来越趋向发挥智能型开发、知识型生产,低污染、低能耗、少占地的优势,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

  ——文化要与科技融合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具备持续的创新能力,才能保持文化企业的竞争优势。文化与科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文化赋予科技创新的思想源泉,科技为文化生产方式创新提供杠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升需要科技做支撑,文化产业的转型发展需要科技做引擎,文化市场的进一步繁荣需要靠科技推动。因此,聚焦南开文化大区建设,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导向,以应用为引擎,以企业为主体,积极实施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战略,加强顶层战略设计与规划,逐步形成具有南开特色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和支持体系。

  三、推动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根据上述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结合我区实际,如何进推动我区文化产业不断发展,我们认为应:构建三种模式,做实八张名片,培育文化骨干企业,抓住三个关键环节。具体讲:

  (一)构筑三种模式,做实八张名片

  一是“文化旅游”模式。围绕文化原点的辐射,把各种资源大致归为八张名片:以妈祖为代表的妈祖文化;以老城厢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周邓纪念馆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1895创意大厦、科贸街为代表的科技文化;以水滴为代表的体育休闲文化;以水上公园、长虹公园、堆山公园等为代表的自然生态文化;以华夏鞋博物馆、广东会馆等为代表的博物馆文化;以老城小梨园、名流茶馆等为代表的戏曲曲艺文化。这八张名片我们要做实做出特色,不断丰富文化产业内容。

  二是“文化园区”模式。伴随着形势的发展,C92东方嘉诚文化创意产业园、南开大学玑英青年创新公社、天津大悦城5号车库主题街区、南开C18世界之窗创意科技产业园、尚8·263、九安智慧健康众创空间、鼎泰丰孵化器等,像雨后春笋不断成长壮大起来,这些园区或多或少都蕴含有文化的韵味和色彩。因此,要处理好文化产业的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的关系,认真梳理和盘点我区文化产业的现状、资源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同时,对于日益不断增加的园区,探讨建立一个由文化、科委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的联席会机制或南开区文化产业品牌培育指导中心,将自身的职能工作同园区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园区动态信息库,随时掌握其发展动态,加大服务力度。

  另外,对于相对比较成熟的园区,探讨在园区内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提供微企申办、政策解读、法律援助等多方位服务。对于高校可积极依托其资源优势,建立专业教师指导机制,每一个文化创意微企都选派一名有社会经验、社会资源、市场号召力和影响力的专业教师作指导,设立50万元创业基金,通过开设“创意集市”、组织创业大赛等方式,给予系列帮扶。同时,借助区政府和市有关部门的力量,以及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知名艺术家的合作、宣传,逐步建成在我市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三是“深度开发”模式。依托我区文化资源优势,聘请各类专业人士组成智囊团,求教问计,深度挖掘我区文化底蕴和内涵,带动出版、演艺、休闲、娱乐等相关产业发展,逐步形成特色品牌,实现文化资源多次开发、多重产品、多种收益,推动我区文化产业向高端化发展。比如,为充分展老城津韵旅游板块,建议开设“南开印象——漫步三公里·老城微旅行”精品旅游线路,并将老城天后宫、古文化街、广东会馆、文庙、元升茶楼、鼓楼、名流茶馆、众多博物馆等若干经典点位绘制在导览图中,在三公里的漫步过程中,将南开区民俗文化精华浓缩其中,为游客带来深度的游玩体验,使游客深度体验老城民俗的古今结合人文风景,领略老城厢浓浓的民俗文化魅力。同时,制作与之配套的旅游纪念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另外,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我区应提供更多既容易被外界理解,又充分体现南开民俗特性的文化产品。天后宫的妈祖文化在海内外影响很大,据了解信众超过三个亿,但要真正做成品牌,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假设我们与台湾合作,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大幅户外显示屏上,用水墨动画形象宣传妈祖文化,让妈祖文化等更多的优良文化品牌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强大正能量。

  (二)培育文化骨干企业,发挥市场主体作用

  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大力发展文化骨干企业,我们应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发展各具优势、相互补充、分工协作的各类文化企业。首先,对原国有企业旧址,在拆迁和改造中注重保护文化遗址和民族特色,应尽可能多保留一些历史文化元素内容。比如:C92(天津仪表厂)、天拖等地块正在建设之中,要在老厂房的基础上,可以借鉴798做法,打造C92文化创意、天拖工业文化。另外,充分利用好天津文化产权交易所中介平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其次,要培育壮大非公文化骨干企业。支持各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参与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实施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鼓励和支持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创新型非公文化骨干企业。探讨建立“市场运作、企业营销、政府扶持”的对外营销新机制,大力培育外向型产业集团,精心打造文化产品对外贸易特色品牌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名牌,重点扶持体现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如风筝魏、泥人张、毛猴等)。再次,还需要抓大不放小,积极发展中小文化企业,以“专、精、特、新”为目标,积极推进中小文化企业加快发展,并以其机制灵活、市场反应敏捷、适应力强的优势,不断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在高速发展中迅速成为骨干企业。

  (三)抓住信息、资本、人才三个关键环节

  南开区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人文资源优势,我们要在“数字南开·智慧城市”建设中,充分运用南开政务网、南开区新闻中心等媒体,探讨与今晚报、人民网联网,有效利用“互联网+”的独特优势,实现网络互联互通、信息便捷获取,为创新文化传播手段搭建起良好的信息平台,抢占文化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同时,发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带动引领作用,有效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另外,传统文化产业与新兴文化业态要同时抓。一方面,提升图书馆、文化宫、博物馆等传统展示传播手段,推动数字展示、互动展示、网络展示;另一方面,促进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业态的形成与发展,占领新兴媒体阵地和数字时代文化消费市场。

  资金是发展文化产业的保障。建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平台。同时,以文化项目建设为抓手,通过参股控股,吸引大量的优秀企业,加快形成文化产业多元化投资新机制。人才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核心。建立人才与智力的引进和培养机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可以采用客座的形式用其“外脑”,构筑南开区人才高地,建立文化与科技人才基础资源动态信息库。同时,充分发挥南开高等院校众多的资源优势和文化底蕴深厚的环境优势,加快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培养适应南开、天津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创意创作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王建华系区政协常委、区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