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南开区委会
(在政协南开区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主席会议上作了专题汇报)
今年正值南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十三五” )的编制年,为了更好地围绕“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参政议政,立此课题。本文成稿过程中,先后搜集、查阅了《南开区志》、南开区从“六五”至“十二五”规划、“一个中心,两个基地”及第三阶段发展规划和若干历史资料,试图对南开区自改革开放以来历次规划的编制、实施和发展脉络进行简单梳理,为南开区“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提供参考。
一、南开区历次发展规划(计划)略述
1970年,南开区成立综合计划部门,主要是根据市下达的计划,按项目分配投资和物资指标,着眼于具体的短期的执行性计划。自1981年始,由单纯执行上级的计划,转变为根据中央和市的总体规划,结合南开区实际制定经济发展规划进行宏观调控、预测和监督。
1、1981年编制“六五”计划(1981-1985年),包括:商业网点建设、文教卫生事业、第三产业发展和待业青年安置、城市建设、环卫事业5个大类。计划中提出要搞一个商业中心(西南角),恢复和整顿南马路商业一条街。计划附有《南开区部分系统历史及现状调查》。
2、1986年编制“七五”计划(1986-1990年),包括:经济、商业网点改造、文教卫生、城市建设、市政道路与管理、园林绿化6大类。在执行“七五”计划期间,指令性计划开始向指导性计划转变,扩大市场调节范围,发展区街企业和外向型经济。提出以住宅建设开发、街道集体经济、发展第三产业为重点,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出现“三资企业”,集体经济与外资合资、合作企业3家;期间建成长虹公园。
3、1991年编制“八五”计划(1991-1995年)及今后十年目标,包括:经济、人口、城市建设、环境保护与人民生活、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及体育7大类。在空间布局上提出“东商西工,南科北文”;首次提出全区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发展目标;开发和建设北草坝工业小区;加快老城区改造;全面实施科技兴区战略,搞好科工贸一条街的规划与建设,科贸街企业总数达到633家;商业、街道系统的行政管理性公司也开始向实体性公司转化。对外开放迅速扩大,注册三资企业193家。
4、1996年编制“九五”计划(1996-2000年)及2010年远景目标。要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到2010年,区域经济要实现“四区一带”的布局,即青年路以东、长江道以北为商贸金融区;长江道以南、卫津路以西、复康路以北为高新技术产业区;红旗路以西为工业区,复康路以南、卫津南路以西为文化旅游区;城乡接壤地区为各类大型交易市场带。以开发建设“天津龙城”及西南角地区为重点,加快永基花园、东方商厦二期工程等现代化大型商业设施的建设。要集中力量加快南开工业园和杨柳青工业小区的建设与开发,嫁接、改造、调整市下放到我区的工业企业。坚持“科教兴区”战略,加速发展科技教育事业。
5、南开区“一个中心、两个基地”建设规划(1998年一2010年)。近期:1998年-1999年,中期:2000年-2002年,远期:2003年-2010年。要建成天津市重要的商贸中心,富有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有吸引力的文化旅游基地。确立房地产业为“一个中心、两个基地”建设的支撑产业。确立信息产业为“一个中心、两个基地”建设的带动产业,重点发展信息服务业和软件开发业。
6、2001年编制“十五”计划(2001-2005年)及2015年长期规划(附21个子计划)。坚持推进“一个中心、两个基地”建设。坚持扩大招商引资,全面实施招商引资和协税目标责任制。努力在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方面有新的突破。以中国·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和纪念建城600周年等系列活动为标志的节会经济,带动与国内外的经贸往来。全面完成成片危陋房屋改造任务。新建成43中学等3所示范性高中校。抗击非典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实施《南开区依法行政实施方案》,建成全市首家行政许可服务中心。
7、2003年编制南开区“一个中心、两个基地”第三阶段建设规划(2003-2010年)。建设鼓楼、古文化街地区的民俗文化旅游商贸区;建设西南角、南京路地区的商业商务区;建设西营门外地区的生产资料物流、都市工业区;建设天津市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区的南开科技园区;建设水上公园地区的都市旅游商贸区;建设奥林匹克中心地区的健身会展商务区。建设鞍山西道科技贸易街、长江汽车大道、南马路—黄河道标志路,形成多功能组团、点线结合的“六区三带”功能布局。
8、2006年编制“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附20个子规划)。坚持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全面完成“一个中心、两个基地”建设规划,利用区位优势完善“六区三带”功能布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大力发展生产资料物流业、大力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业。坚持和完善招商引资和协税目标责任制。加强道路设施建设,形成7横(黄河道、长江道、西湖道、鞍山西道、保山道、复康路、迎水道)3纵(卫津路、红旗路、速路)的道路网骨架,改善我区道路纵密横疏现象,基本解决道路交通瓶颈问题。继续把房地产业作为重要经济支柱,通过土地资源置换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区为目标,深入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创建文明城区活动。
9、2011年编制“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附27个专项规划和12个街域规划)。努力把南开区建设成为天津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富有活力的高新技术创新基地,有影响力的服务业产业基地,有吸引力的人才创业基地和全国文明城区。实现“二轴、三带、四片、五核”空间布局,提高城区载体功能和辐射力。二轴,即建设红旗路综合服务轴和卫津路城市景观轴。三带,即建设黄河道商业商务服务带,长江道商贸创意服务带和鞍山西道科技研发服务带。四片,即西片地区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北片地区促进历史文化遗产与现代商商务的融合发展,中片地区打造天津市的智力创新创业基地,南片地区促进都市旅游、体育健身和商务商贸协调发展。五核,即老城区建设民俗文化旅游中心,西营门地区建设南开区公共活动中心和区域生产性服务中心,天拖地区(包括天拖和光电子产业园)建设科技贸易研发中心和都市工业中心,海光寺长江道地区建设高端商业商务和金融中心,水上公园地区建设都市旅游商贸中心。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和“小巨人”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态势。完成服务业综合改革,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加快西区建设,提升产业和公共服务载体功能。
二、对南开区“十三五”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建议
1、加强规划编制的衔接性
一是,要加强上下衔接。南开区的规划编制肯定要以天津市“十三五”规划为依据,但同时也要立足南开,根据中央对天津市的定位,尤其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天津的定位,结合南开发展实际,主动融入,插缝衔接。二是,要加强自身纵向衔接。南开区的空间布局发展规划,自“八五”期间的“东商西工,南科北文”,到“四区一带”,再到“一个中心、两个基地”及“六区三带”,再到“二轴、三带、四片、五核”,自有其规划、实施、发展的脉络和规律。建议“十三五”规划的编制要参考历次空间布局的规划和调整,与区域历史发展相衔接。三是,要加强横向衔接。南开区作为天津市的中心城区,分别与和平、河西、河北、红桥和西青区相邻。建议“十三五”规划在进行区域性规划时,注意与各区相邻区域的功能布局相衔接,形成有机统一,功能互补。
2、注重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
对“十二五”时期南开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不仅要回顾发展成就,还要实事求是的总结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在“十三五”规划中既要“接天线”,也要“接地气”,在未来五年的实施期间,建议增加对规划实施的定期评估环节,确保规划落实、落地,避免“重编制,轻落实,为规划而规划”。有些在短期甚至在五年内无法实现的目标,不要轻易列入“十三五”规划,可另作远景目标或长期规划,以保证“十三五”规划的可操作性。
3、着力盘活、打造“西南角”地区
“西南角”地区曾是南开区的繁华和核心区域,天津的第一条地铁就由西站通达西南角。早在“六五”计划就提出要搞一个西南角商业中心。随后,天津商场、东方商厦、服装街陆续建成,金禧大酒店拔地而起,连接天商和东方的过街天桥建成,“逛一逛也是享受”成为东方大厦的著名广告语。后来由于多种因素,该地区逐渐落伍、没落,一度认为该地区风水不好的说法也甚嚣其上。现今,在新的“两圈两区一中心”的布局中,该地区应属于“海光寺金融中心”的规划区域。南部的金融街高端金融、服务业已开始聚集,东部的大悦城已成为全市最具活力的商业综合体,“西南角”地区已成为“海光寺金融中心”整体建设的短板,甚至是阻碍。故此建议在“十三五”规划中,应着力盘活、打造“西南角”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