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协科学技术委员会、民盟南开区委会、科技、科协界别委员
(在政协南开区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主席会议上作了专题汇报)
依据市委市政府对我区“科技南开”的定位,南开区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两圈两区一中心”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规划和建设西部片区(简称西区)是区政协助力南开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按照区委的统一部署,西区管委会与北京纵横咨询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拟出台《南开西部片区产业发展规划》,全面统筹推进西区开发建设,规划起步早、起点高,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区政协科技委联合民盟南开区委会及科技、科协界别委员,就南开西部片区规划及开发建设情况,由南开区政协副主席闫红年牵头组织委员,成立了调研小组,对该片区目前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梳理,对制定规划的部门和部分区域所在单位进行了走访,作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形成《关于南开西部片区开发建设的建议》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1、四至范围
南开区西区(红旗路以西,保山道以北,铁路陈塘庄支线以东,芥园西道以南的区域内)总面积9.8平方公里。具体情况见附件。
2、用地情况
区域内规划用地性质和规模是掌握经济发展潜力的重要依据,对产业规划、人居规划意义重大,在区规划分局的大力支持下,对用地情况作了统计,在西区990公顷区域内,商业用地150公顷、工业用地66公顷、居住用地360公顷科研用地7公顷。具体情况见附件。
3、重点企业分布
企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对区域内重点企业的统计可以综合掌握区域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发展重点,了解每个片区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其中西区功勋企业7家、明星企业29家、重点企业85家。具体情况见附件。
4、产业分布
根据功勋、明星、重点企业的分布,结合企业业态情况,对西区产业发展情况做了梳理。具体情况见附件。
5、重点楼宇
楼宇经济是中心城区发展的重要支撑,对现有楼宇情况的掌握,可以了解片区建设强度、空间载体和税收贡献率。根据区楼宇办提供的资料,我们对西区5000平方米以上楼宇做了梳理,截至今年5月底,共有10座。具体情况见附件。
二、西区开发建设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根据地块的原有属性,如何调整西区地块,为统一布局规划打下基础。
2、规划控制方面,如何结合功能定位、产业业态和配套设施等,对西区开发建设进行细化。
3、产业链布局,如何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4、产业型配套服务体系如何完善,为西区的开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快西区开发建设的对策建议
1、加强内部协调机制,依靠原企业所属上级单位,完成地块调整。
西区原有电子元器件厂家二十余家,随着终端产品,配套产业的市场淡出,也随之关停并转或低效低值运行。由于这些企业隶属属性诸多原因,对于此类地块不同于整地开发,为政府调整带来极大困难,政府应采取相应政策出台,予以突破:一是协调企业所属上级单位,利用手段择期出让或依其布局产业给予帮扶。二是对散、弱、小的企业,置换腾出用地,便于推进统一布局规划和建设实施,这是一项能否实现西区统一规划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前期保障。三是依据规划,确立西区开发建设的时间节点考核,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之中。四是节省开发成本,依据西区产业链发展布局,采取划分片区寻找突破点,定向招商,量身定做等办法进行调整。
2、深化规划控制,便于形成招商、布局、配套一条龙的局面。
一是在规划建设上要重视“点线”效应。考虑重点位置、重点地段的规划,落实边际控制、以点连线、以线连片,例如对各功能区十字路口、沿街业态做具体规划控制调整,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落实规划的措施。二是对部分工业用地性质进行调整,提高服务业用地比例,实现产业能级长高。三是对部分工业用地容积率适当提高,不再挂牌出让,直接转型开发,实现工业厂房原地长高,若不重建,应考虑建筑原设计。四是重点地块带方案挂牌出让,明确指标比例,便于转型发展和产业布局规划意图落地。五是缩小房地产业的比例,抓住龙头企业,将与产业定位相匹配的企业、运营商引入园区。
3、充分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战略实施,根据天津的功能定位,结合西区特色鲜明的产业布局体系,增强核心竞争力。
一是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调整思路,在“创新环境”上下功夫。不固守先征地再搞一、二级开发的老观念,依托南开自身优势以“轻资产”的运营模式把中关村的品牌直接引入南开实现共赢,以点带线,从线到面,辐射全局。二是建立招商引资政策体系,依据规划,承接好项目、大项目。扶植支持重点企业,整合疏导配套企业,组织起经济产业联盟,构筑配套完整的工业生产服务型企业以形成先进产业的集群,增强产业链竞争力。三是借助西区开发的重要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区位和原有的基础优势,以创新驱动,联动众创为举措,设立产业基金,推动新产品、新技术的品牌化、生产标准化、定价国际化的核心竞争力战略,打造西区在相关领域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引擎地区。
4、依靠西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充分发挥城市发展拓展区的纽带作用,为区域产业发展服务。
一是西区在布局产业发展的同时,应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利用交通、物流体系,协调与侯台、曹庄、中北镇的有机连接,做好市内西部工业经济拓展这篇大文章,避免规划引导上缺乏衔接,避免产业西区局部视野导向,城镇化与工业化的不协调发展。二是强化产业发展载体功能化建设,注重西区的功能化建设,协调好产业设施、居住设施、配套服务设施等在园区及周边范围的合理布局,注重与临近区域设施资源的共建共享。三是完善其城市配套功能,着力推进从单一生产型区域向集生产、消费、休闲为一体的多元化、多功能、多点支撑的城市产业功能区转型。
5、加快西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提升基础设施功能。
一是强化交通先行,完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通过快速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建设,提高交通的通达性,构建高密度、大容量、多形态、无缝化的城市交通体系。二是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推进市政设施的改进和完善,在不同城市空间的交集地带,按照共享共用的原则,同时注重生活区的医疗、教育、环境等建设,合理规划布局设施。三是强化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的理念,完善环保设施的布局,加快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处理设施建设,推动西区驱动生态文化城区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产业是城市的发展的基础,城市是产业生存的载体。南开西区具有全市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在天津市战略地位上升和全市新一轮发展中,通过制定和实施《南开西部片区产业发展规划》,发挥产城融合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创新产业集群,形成要素聚集、产业高端、各具特色、协同发展的新的区域增长极,建设包容开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综合新区。
附件:
一、两圈两区一中心:环天南大知识经济创新圈、环水上商务总部经济圈、产城融合的西部片区、商旅文融合的老城片区、海光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
1、四至范围。

2、用地情况。
3、重点企业分布情况。

4、产业分布情况。
5、重点楼宇情况。
二、西区产业定位为“263”:
通过科学地分析与论证,将西区产业定位为“263”——即“实现两大产业主题,打造六个产业集聚,提供三大服务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