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 清
(在政协南开区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主席会议上作了专题汇报)
构建充满生机具有活力的社会,必然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公民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作为学习型社会的发展方向。南开区在大力推进科教兴区主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等实践中,都与创建学习型社会密不可分。因此,建设学习型社会不仅要有良好的硬件设施,还要打造好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软实力”,使我区具有创新的不竭源泉和持续发展的巨大动力。
一、我区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现状
经调研,我区在创建学习型城区过程中,各级政府不断完善各方面的学习设施并加大了投资力度,整合各方面学习资源,建立社会化的学习网络,开展了覆盖面广、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利、丰富、实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内容。几年来,在社区开展的市民终身学习周、激情广场、迎奥运英语培训、做文明市民教育、市民心理健康教育、公民道德素质教育、市民大讲堂、市民科技周等多项活动,提高了市民的整体素质,同时也满足了市民的学习需求,提高了社会就业能力,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但目前我区在学习型城区建设中,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我区目前尚未出台在全市范围内的学习型城区建设的整体性设计与规划,没能形成全区范围内整体推进的局面。由于缺乏统筹,有些部门各自为战,造成学习资源重叠,教育资源不均,难以实现全市的教育资源、人力资源、社区教育经费及各部门专项社教资金投入的统筹协调与合理使用。
2、我区学习型城区建设的推进,以学习型组织的评估、评选先进与经验交流为主,存在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流于表面化的现象。
3、市民的很多需求还没有得到满足,市民最关心的一些公共设施和教育资源开放程度不够,很多资源潜能还没发挥出最大效能,与城市整体建设结合的不够紧密。
我区创建学习型城区,必须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科教发达、环境优美的“书香学府幸福南开”的地位相匹配,与弘扬先进文化、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要求相适应,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核心,以集成区域教育资源为优势,逐步形成展现南开特色的综合发展模式——政府引导、机制保障、走向规范、人人参与的具有南开特色学习型城区建设的模式。
学习型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目前,我区学习型城区建设面临着许多尚待解决的政策与制度建设问题,以及整体性的协调问题。
二、对策建议
1、开展学习交流,积极探索南开特色学习型城区建设新模式
区委、区政府要在目前我区学习型城区建设的良好基础上,继续开拓创新,通过与其他城市、地区以及国外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交流学习,借鉴吸纳先进经验,总结探索出符合我区自身特色的学习型城区建设模式,把南开区学习型城区的建设推向更高水平。
2、政府搭建平台,完善南开学习型城区建设的保障机制
一是区委、区政府在全区学习型城区创建工作中要抓好三件事:制定一个规划,完善一个系统,制定一个规章。即一个规划就是制定《南开市民终身教育发展规划》;一个系统是指区、街道、社区的三级办学网络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的终身教育网,形成覆盖全市、面向市民的区、街道、社区三级构架的终身教育服务系统;制定一个规章,制定《南开区民品德修养、法规教育、科普知识终身教育规章》。
二是区委、区政府在学习型城区建设中,建立完善的分级管理、分级负责领导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有关部门在建设学习型城市中的职责,加强对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的综合领导,建立“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制度,实行目标管理,把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工作绩效纳入“一把手”及主管领导绩效考核主要内容之一。同时,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强各部门的统筹协调、资源整合,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的学习型城市建设格局,为我区学习型城区建设搭建一个规范有序、宽松和谐的学习平台。
3、整合教育资源,丰富学习型城区创建活动
充分利用我区现有优质教育资源,整合政府、行业、事业单位教育资源,使各类学校和培训机构面向社会开放学习场所和教育设施,发挥各群众团体积极性,自发组织开展适应市民学习需求的课程和兴趣班,并利用一些非赢利民间组织和非政府机构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活动,满足市民多样化的教育学习需求。如利用市民学校、建立市民大讲堂,广泛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科学技术知识;开展市民文明教育、家庭教育等活动;围绕中心工作开展专项学习活动,以“我为南开添光彩,行业服务创一流”为主题,开展“文明服务”、“文明市场”、“文明商户”、“文明旅游景区”等系列学习活动,提高诚信服务和规范服务水平;发挥各群众团体和志愿者协会的作用,开展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内容,如唱歌班、国学班、中老年保健和家庭日常护理健康讲座等。
逐步扩大区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向市民免费开放的范围,扩展各类科技和文化设施的学习服务功能。开展科技周、学习周、学习月、文化节等活动,形成浓厚的社会学习氛围,为学习型城区建设奠定良好的市民基础。
3、以学习者为中心,构建“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框架
政府及各部门要与公众和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同区域整体建设紧密结合,使学习型城区建设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一是尽可能降低或消除对参与者设置的门槛,设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引导各级各类工种参加到学习活动之中,使学习、生活、工作融为一体。二是丰富个人参与学习的形式,通过学习卡、学分银行,对学习优秀者进行奖励,对学业有成者授予证书,激发全社会民众学习积极性。三是在学习型城区建设过程中,政府要体察市民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调查了解大众希望学习的内容、及时听取各方希望政府提供的资源和需要政府加强改进的呼声,及不愿参加学习的原因等。通过全面和全方位的调查了解的方式,为市民和学习者提供有针对性、个性化、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保证学习型城区建设的顺利开展。
鲁清系区政协常委、教育体育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南开区社区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