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简体 |  繁體
首 页
政协概况
议政建言
委员风采
专委会工作
 
您当前的位置 :区政协 > 调研视察
关于中小学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建议
来源:      时间:2015-06-02 11:10:07

南开区政协教育体育卫生委员会     民盟南开区委员会

(在政协南开区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主席会议上作了专题汇报)

  党的十八大提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教育。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这项教育活动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心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曾在北京大学座谈时对青年们提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期待。2014年4月1日,《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强调,要增强中小学德育的时代性、规律性和实效性。

  在未成年人中,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尤为关键。课题组首先明确了调研的外延(中小学)、内涵(培育与践行)和中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而总结了南开区在德育实践中的工作经验,进而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

  一、我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经验

  (一)、加强顶层设计,以上带下全面发展

  在南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区中小学德育工作得到了有效的推进和发展。近年来,尤其重视在区域中小学中,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是,制定了全区中小学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工作评价标准及考核机制。二是,把学生理想、信念、价值观与学习目的、态度、习惯密切结合,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知识传授与润物无声式的德育教育有机结合,以学科课堂教学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德育培养。三是,探索以“学科德育”理念完备的学科育人模式和卓有成效的实践经验,打造了一支课堂教学兼具传授知识和德育培养的专业化师资队伍。四是,营造校园文化环境,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中华传统文化为首要内容,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强交流感同身受。五是,坚持以信息化助推、搭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家校联动平台,形成家校合力,形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信息化新局面。

  (二)、打造德育名校,以点带面协同发展

  在区域内重点打造天津市25中学和南开中学两所德育名校,在全区教育系统推而广之,带动各校协同发展。

  一是,天津市25中学。该校于1985年在基础教育领域率先实施了“学科德育”,以“学科德育”编撰出核心价值校本教材“学科德育教学指南——各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目标探究”系列丛书;开展学生“校训之星”活动,如崇德之星、尚文之星、励志之星、图新之星”学期评比、创建校训特色班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我见”主题班会等系列特色活动;在全市率先搭建了基于校园无线网络的移动手机APP家校平台,可随时进行在线沟通交流、查询学生阶段性综合评价报告、了解每天各学科教学要点及复习内容,同时利用此信息平台指导家长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经过30年来的坚守与实践,荣获了第四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二是,南开中学。该校把珍贵的校史资源融入校本课程,开设多门选修课程,如“以周恩来为人生楷模”的选修课,引导学生以周恩来为人生楷模,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道德;如历史类的选修课主要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学习,渗透爱国主义精神;古琴、古诗吟诵等课程通过学习中国古代优秀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精神;电影欣赏、话剧欣赏等课程,精心选择优秀的立意深远,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片、话剧陶冶学生心灵。学校专门成立南开中学社团联合会,制定《天津市南开中学社团联合会章程》,开展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华民族美德理念相关活动,培养学生基本的道德修养,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二、对策与建议

  当前,我区中小学价值观教育工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也存在亟待解决的几方面。一是中小学生易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面临价值观的挑战。二是网络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对中小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日益增大。三是学校德育工作效果不明显,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涵养作用不足。为此,提出建议如下:

  (一)教以载德,构建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环境

  一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发挥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作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注重人才文化知识掌握与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有机结合。重视养成教育,使价值观教育具体化。从提倡爱父母、爱家庭,推及到爱身边人、身边事,再到更高层次的爱国家与人民。不同教育阶段要有不同的具体标准,使学生个人行为与学生成长阶段相适应。

  二是,与师德建设相结合,打造全员育人教育环境。师德教育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全过程,加强对全体教师理想信念、懂法自律、优良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着力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教书育人意识。各门课程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也要以教师人格力量教育和影响学生价值观培养。

  三是,与文化活动相结合,丰富中小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营造浓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氛围,健全学生人格,增强美德育人功能。如坚持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主题教育和节粮、节水、节电专题教育活动;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和民族传统节日等,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净化学生心灵。

  四是,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促进社会环境育人。学校可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理解。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校内劳动,组织开展共植一片绿、废物变宝科技小发明、争做文明创建志愿者等爱心公益活动,增强实践活动潜移默化的熏陶培育作用。

  (二)广泛宣传,营造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环境

  一是,整合媒体资源,形成共同宣传教育内容和导向。实现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内部相结合,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相结合,网站设置与微博传播相结合,优化资源组合利用,形成强有力的舆论宣传氛围。

  二是,积极宣传正能量。媒体宣传要积极弘扬真善美、维护家庭伦理道德,杜绝有悖伦理道德情结大事的渲染;宣传应选取普通百姓,使大众有亲近感的内容,实事求是,防止假大空人物或事件的塑造,;宣传形式要多样化,要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有关部门应对播出内容进行审核。

  三是,在“自媒体”时代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表达主流的声音。信息网络要有主流媒体声音,增强主流媒体的吸引力,摆事实讲道理,避免哑音,提高学生的辨识能力,发挥主流媒体影响力和说服力。

  (三)建章立制,形成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保障机制

  一是,有效监督价值观教育。教育部门应形成监督机制,加强监督,确保德育教育学时的落实,同时有关部门对德育教育实效,进行监督管理,奠定中小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良好基础。

  二是,构建南开区学校与社区良性互动的保障机制。完善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实现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内容互通衔接。在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资源共亨、共用中,政府可给予专项资金支持,保障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顺利、协调、同步发展。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学校、社区责任义务,把学校与社区互动关系的良性发展目标列入社区和学校发展规划之中,使学校与社区互动关系制度化、规范化。

  三是,创新德育考评体系,发挥杠杆导向作用。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和成效纳入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中,教育系统各部门应各负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把开展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地融入人才培养的各项工作中,以德智体美劳综合指标评价人才,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四是,政府各部门、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发挥各自优势,主动配合教育部门做好学校未成年道德品质培育工作。文化、公安、工商等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加大力度整治网吧、违法歌舞厅和电子游戏厅,依法规范整治文化娱乐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