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简体 |  繁體
首 页
政协概况
议政建言
委员风采
专委会工作
 
您当前的位置 :区政协 > 党派团体
追寻老城的故事(二)
来源:      时间:2017-05-25 13:59:36

  ——记民革南开文艺支部课题组老城厢实地调研

  2017年5月11日,炽热的阳光洒满大地,阳光下的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皮肤灼热的痛,这也是初夏以来最热的一天。

  炎热的天气没有阻挡追寻老城故事的人们,在民革南开区委胡建勋主委的带领下,文艺支部主委祁金华、副主委方大开、支委王斌,党员张玉清、王祜,相约天津老城的中心——鼓楼,开始老城厢的实地调研。

  上午九点钟的鼓楼,已经是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了。今天是周四,也是这里每周一次古玩、文玩的大集之日。商家们用自己的摊位把鼓楼四周的小广场划分出一条条蜿蜒的小道,窄的地方只能两个人错一下身。调研的人们加入了逛“宝贝”的人流中,体验着老城特有的民俗文化。人流中不乏有人停住脚步,或观或摸,或立或坐,你加钱我砍价,在你来我往的言语中,享受着“物件”带来的快乐,无不过瘾。建勋主委也兴致勃勃的加入其中,对一个金属的茶具产生了兴趣,俯下身去,抚摸着上面的花纹,和大开主委探讨着铸造的工艺,有意询问卖主此物的背景,一下问倒了那个中年的汉子,此刻我发现,很多的摊主都是操着外地口音的外乡人,这或许正是天津卫文化的多元与包容吧。

  沿着鼓楼北街,我们来到了卞家大院门前,朱红的大门彰显着这个百年老宅曾经的辉煌。这是党员张玉清,在老城厢拆迁中,花重金买下的,根据修旧如旧的原则,按照原来的图纸恢复而成。我们走进北屋,挑高的房间一下子让大家清凉了下来,据说这是原来五间房打通的,老城改造前竟住了八家人,真是难以想象。张总详细的介绍了修缮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大家无不感叹张总保护卞家大院的前瞻之举。在张总的带领下,调研组一行人饶有兴趣的参观了这个喧闹中安静的院落。大家被每一块精美的砖雕折服着,花草之丰富,鸟兽之灵动,无不显露出工匠们精湛的技艺和老宅主人的地位与品味。

  在快要离开卞家大院时,建勋主委突然发现了地板上的合页,张总笑了,他让人拿来了钥匙,掀开三块木地板,一个木楼梯露了出来,大家走了下去,原来这里是地下的暗道,通往卞家每一个套院,地道凉爽而干燥,没有一点霉味,虽不很宽,但可以并排走三个人。如果说刚才感叹的是建筑的工艺,而现在感叹的则是这座建筑物的系统性和思想性。

  老城博物馆是我们今天实地调研的最后一站,这里,是原来的徐家大院,也是祁金华主委工作过的地方。走进大门,我们停住了脚步,建勋主委被面前的青砖影壁吸引了,金华主委告诉大家,这个影壁是“复合”的,于是详细的和大家介绍了“复合”的源由。这个院落的风格与卞家大院完全不同,金华主委边介绍,边带领大家穿过东箭道,走进了一个套院,把我们带进了老城居民生活陈列馆,详细的给大家介绍着每一件陈列品的名称、用处和来源,以及抢救、保护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真是如数家珍。大家也时而停住脚步,看着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物品,努力寻找着那些逝去的岁月和记忆。

  今天的调研活动在老城博物馆划上了句号,我们走出了曾经的徐家大院,站在城厢中路上,眼前是依然热闹的鼓楼,街道上穿梭着过往的人们,而右前方的卞家大院和身后的徐家大院,像两个历史的老人,静静的站在那里,想要诉说着什么却又欲言又止。

  世纪的车轮勇往直前,我们的城市和人们正处在大踏步发展的伟大时代之中,我们是否在闲暇之时回头望望那个历史的老人,听他们讲述那些曾经的过往,寻找我们血液中那挥之不去的记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