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开数字档案馆
站内搜索
搜索
编研成果

老城津韵

来源:南开区档案馆 发布时间:2023-04-18 14:10:00

津门世纪景之一——鼓楼商业街

鼓楼商业街因西街尚未开通,故为T字形格局,东起城厢东路,西至城厢中路,北起北城街,南至南城街,平面呈大鹏展翅之雄姿。总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2001年7月18日正式开工建设,2002年9月26日开街运营。该街以青砖瓦房的明清建筑风格为主,主体2至4层,体形大小有致,平面凹凸有序,高低错落,从鼓楼向四外渐渐起高,犹如一首节奏跌宕起伏的乐章。整体布局分为三部分:北街长300米,商铺面积达15000平方米,经营定位为古玩玉器、名人书画工作室、客栈和艺术品市场;东街长580米,经营面积达21000平方米,主要经营民间民俗工艺品;南街长240米,建筑面积为13000平方米,以天津传统民俗文化展示、餐饮娱乐业为主要特色。整街景观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亲和力以及津沽文化的感召力。地域文化表现在牌匾、楹联、招幌、灯饰、灯箱的设计上。牌匾以横匾为主,其间点缀竖匾、异形匾等。黑底金字红章和本色木绿字红章表现出古朴典雅、庄重大方的特点。楹联也多采用上述形式,字体有真、行、草、隶、汉简、魏碑等多种体式,有的还请名家题写。店招和店幌,分文字、形象、实物、象征四类。街上点缀十几组小品,东街有知音、知己、鼓泉、叠翠、吹糖人、卖糖堆儿、人力车;北街有大龙邮票、津门保甲图、捏泥人、裱画;南街有粤峰山石、钩心斗角亭、古木帆船、仿砖石雕等。每组小品都向人们述说着天津600年的历史沧桑和津沽人的民俗民风,凸显天津人热爱生活、尚文崇武、勇往直前的豪情义胆。

 鼓楼商业街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存丰富,鼓楼、广东会馆、仓门口教堂、天津市老城博物馆(徐家大院)、居士林、元升茶楼、齐家大院、卞家大院、中西合璧小洋楼等人文景观荟萃一堂,交相辉映。

 鼓楼商业街展现了快捷、时尚、活力、健康的今日天津人的精神风貌,展现了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的完美交融,它不仅让游人站在时代的前列,回顾历史的余韵,更可让游人在观光购物之余,享受寻古访幽的文化旅游及休闲之美。

仓门口教堂历史寻踪

 宗教历来以其特有的超自然的神性,统摄着人们的精神心域。这其实也正是盗者掠夺殖民地资源的先行之术。

 位于鼓楼东街(原东门里大街186号)的基督教仓门口教堂,便是这样一个宗教诞生物。它不仅是盗者们对殖民地文化资源掠夺的载体,更见证了爱国志士的仁义善举。

 仓门口教堂作为一个宗教建筑,它不像欧式在壁板上镶嵌油画的基督教建筑那样的高贵,也没有哥特式基督建筑那种嵌金夺目的辉煌气势,仅仅是一座由圣堂及其附属物构成的简单群体,然而1987年却被列入文物旅游景区之一,其缘由是,它不仅见证了当年帝国主义列强在津实行教权垄断的霸道,更能唤起今人对已故先人们爱国之举的记忆与追思!

 天津基督教会仓门口教堂,始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是我国北方最早由华人兴办的宗教组织,是由英美等国在津所设的差会转接而成。

 清朝末期,清政府在与外国诸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多有保教之条款,因而成为了英美等国在中国广设差会教堂、不断增加来华传递人、操纵教政、垄断教政的借口,他们的霸教所为激起当时众华人信徒的强烈不满,宣统二年(1910) 6月,百余名信徒和爱国教牧在东门里经司胡同召开会议,商议创办天津基督教自立建教事宜。会议决定购买美国差会公理会在东门里仓门口设立的会堂,并明确提出自立会一切自理,外国差会不得进行干涉。

 脱离外国差会干涉的天津基督教会组织,以爱国为建教初衷,其间屡有爱国的活动及爱国组织诞生。比如“救国十人团”、“跪哭团”、“基督教救国联合会”等。爱国活动的背后当然会有爱国人士的身影,比如宋则久、王卓忱、窦英堂等工商界人士;另外施教兴国也是这个时期一些爱国人士的义举,比如张国体作为基督教的教徒由他发起并创办了国民生计学校,专招女生,授初中文化课,企望以施教之所为来挽救国家!由于施教所为是出于爱国,因此对学生全部是免费的。邓颖超身为爱国之士也曾在此处讲课施教。

 仓门口教堂作为自立会的载体,自建教始,于民国二十三年 (1934)曾使用教会募集到的一万元资金进行翻建,建筑结构即为现行构式:由圣堂和附属建筑群体构成。圣堂设于庭院后部,青砖尖顶,楼高二层,临街建布道用副堂一座。前院有两层楼房18间,圣堂东侧有跨院两层住房小楼一所,房五间,均为圣堂之附属建筑。新建会堂建筑皆为砖木结构,瓦楞铁屋顶,占地面积1241平方米,建筑面积825平方米……

 凝视着这样一座并不算伟岸的建筑群体,人们的思绪在慢慢收拢,并最终发出这样一种由衷的感慨:百年仓门口得以存续的根本,缘于爱国先哲们心与血的维系与呵护!


主办单位:南开区档案馆

联系电话:022-58388591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华锦路8号 邮政编码:30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