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中国应急管理报》第6版减灾救灾版栏目刊发《天津南开区提升排水防涝能力小记》,天津市南开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聚焦排水排涝能力提升、管网清淤养护、物资装备升级等重点环节,精准发力施策,全力打好防汛备汛主动仗。全文如下:
管好管网 升级装备 严堵漏洞
——天津南开区提升排水防涝能力小记
汛期强降雨容易导致城市内涝,会给群众正常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威胁城市平稳运转。为筑牢防汛安全屏障,天津市南开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聚焦排水排涝能力提升、管网清淤养护、物资装备升级等重点环节,精准发力施策,全力打好防汛备汛主动仗。
重点关注往年薄弱环节
“这条路是小区居民出行的主要道路之一,地势较低,可以在这里安装一个智能水位监测装置,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可及时发出警报,等待处理。”南开区防汛办工作人员近日在体育中心街金谷园小区进行防汛调研时对社区相关负责人和安装公司负责人提出建议,安装公司负责人将按照建议进行调整。
去年汛期,南开区的延安路与南泥湾路交口、宁福里小区苍穹道路口等低洼区域出现积水,给群众出行带来不便。
今年,南开区依托国债项目,在上述易涝点位加装智能水位监测装置,构建“水位+影像”多参数感知矩阵。该装置可以精准测量积水深度,联动360度高清摄像头实时捕捉周边排水口状态、路面积水范围及车辆通行情况,数据同步回传至区防汛指挥平台。该装置还设置了预警阈值,当积水深度超限时会自动触发声光报警,提醒周边群众不要靠近,并向相关部门推送处置指令,实现隐患点位“积水感知—预警发布—应急响应”闭环管理。像这样的重点点位,全区共有50处。安装智能水位监测装置可实现对雨情、汛情的精准掌控,推动防汛工作从被动应对向智能预判转型,进一步提升城市防汛能力,增强城市韧性。
南开区总结往年汛期易积水点位,从四方面整治。在推进雨污分流改造方面,该区对文水路等11条道路雨污水管线进行改造,完善和提升城市雨水、污水收集处理效能。在开展老旧小区排水管道改造方面,该区对府湖里等51个小区雨污水管线进行改造,系统性建设排水管网,解决低洼地区积水问题。在开展排水管混接点改造方面,该区对天泰花园小区等297处零散点位混接点管线进行改造,解决商户私接乱排问题,实现排水管网“主动脉”和“毛细血管”同步畅通,缓解短时强降雨造成的积水问题。在实施河道清淤工程方面,该区对仁爱河进行清淤,维修循环泵站和河底水管设施,增强河道行洪能力。
保障区管排水设施高效运行
“小张,这段路上有很多餐饮店铺,管道淤泥比较厚,得多冲几遍,汛期前必须把‘肠梗阻’全打通。”近日,在嘉陵道清淤现场,南开区城管委责任科室负责人吴永新在指导高压冲洗车作业时叮嘱道。“刚才排查出两处淤堵点,今天保证全部清完。”负责该路段的工作人员张云杰说。
自3月起,南开区组织专业力量对区管排水设施开展“拉网式”清淤疏浚工作,在做好自有排水设施维护、管道疏通工作的基础上,加大人力疏通掏挖力度,着重对辖区内重点地区管道及检查井进行周期性疏通掏挖。采用“机械+人工”协同作业模式,工作人员运用高压冲洗车、吸污车等专业设备,对排水管道彻底清淤,累计清掏10个街道的检查井200余口,维修检雨井100余口、疏通排水管网5000余米,确保管网过水断面达标。同时,该区建立动态巡查机制,每天安排专人巡查。截至目前,已排查并整改排水问题隐患60余处。南开区将力争在汛前采取各项举措完成排水管网清淤疏浚,全力保障区管排水设施高效运行。
优化装备凝聚应急力量
“这套移动照明系统的伸缩灯杆最长可达5米,升降按钮在这里,大家请注意看。”南开区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干部王子瑞日前在长虹街道办事处开展应急救援装备培训时向街道干部介绍。
南开区以国债项目实施为契机,为区级有关部门和街道采购防汛物资装备,新增小型排水抢险车、自卸式模块排水方舱、组合式防洪板、柴油机泵等装备。该区创新构建“1+12+N”三级防汛物资储备网络,建立以区城管委防汛仓库为核心枢纽、12个街道储备点为区域支撑、重点部位动态储备为补充的立体化仓储体系,确保关键时刻应急物资装备调得出、用得上。该区组建由消防救援、民兵等力量构成的11支防汛抢险队,建立“平急结合”机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形成“人防+物防+技防”联动体系。
南开区紧扣中心城区防汛工作的特点,加速完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该区防办主任齐世伟介绍:“我们已系统推进管网清淤、检查井维修及河道疏浚工程,对易积水点位开展拉网式排查,完善‘一处一预案’,组织各街道利用抽水泵、防洪子堤、防洪板等物资开展防汛器材使用演练,全力做好防汛备汛各项工作。”
| 来 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 通讯员:王泽春 茹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