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端午节。端午节,又被称作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亲爱的市民朋友们,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我们为您准备了“我们的节日·端午节”线上诵读会,邀请热爱阅读的诵读志愿者为您带来《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赏唐诗》、《咏荷诗词集锦》等诵读作品。希望您与家人一起品书香,话端午,度过愉快的假期时光。
本次活动由南开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南开区图书馆承办。
蝶恋花·春景
宋·苏轼
诵读:爱莲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端午节的由来
(资料选自网络)
诵读:田慧捷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其中以纪念屈原的传说流传最广。
相传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爱国诗人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绞,但是始终不忍舍弃 自己的祖国,阴历5月5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进汨罗江,以自己的生命 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 去凭吊屈原。后来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006年5月,国务院将端午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 国家法定节假日。
正如有歌谣所唱:“五月五,是端阳,吃粽子,挂香囊,门插艾,香满堂;龙舟下水喜洋洋。”端午习俗内容丰富多彩,全国各地 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但这些节俗都围绕着祈福、攘灾等形式展开,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避邪除灾的愿望。
传统节日承载着传统文化,我们要复兴传统文化,就不能不去深入了解传统节日的背后故事 和文化内涵,千年的节日,有千年的故事,千年的节日,有千年的文化,千年的节日,仍会传承千年。
祝朋友们端午安康!
端午节气赏唐诗
诵读:苏秀霞
春夜喜雨
作者:(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初春小雨
作者:(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江南春
作者:(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春雨后
作者:(唐)孟郊
昨夜一霎雨,
天意苏群物。
何物最先知,
虚庭草争出。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诵读:王述久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夏夜晚风中
作者:冯桂珍
诵读:巩淑清
夏日的夜晚,我总喜欢在路边、公园、河畔散步。此时马路上缺少了汽车的鸣笛声,若显得格外安静。街边三三两两乘凉聊天的人在各色霓虹灯光的掩映下更显惬意与悠闲。
青石板铺就的小路是那样的深远幽长。路两边烟柳的枝条在凉风中摇曳多姿。我喜欢这样安静的夜晚,更喜欢把自己置身于静雅的寂处之中,用心去感受夏夜晚风中的那股清凉,感受那种闲宜舒心的自在情感。
追随着明月来到小路转弯处,这里有一片很大的荷塘。夏日是荷花盛开的季节,静下心来坐在畔边,夏风吹拂,满塘荷叶轻摇,荷花玉立,绽放着她娇人可爱的容姿。她美丽动人,她婉柔和润真让人流连忘返。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一篇散文中这样描绘莲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就是对莲荷最高的评价。置身在这荷花的世界里,仿佛来到梦中的江南水乡。那清风明月那荷花沁香,真是自感身心莫大的享受!我喜欢荷花,喜欢与荷花倾情对语。我们用无声的语言相互问候,相互倾诉,共同享受这凉风习习明朗清香的夏夜。
抬头仰望着深情的星月,低头嗅着袭人沁脾的花香,任由思绪万千,遐想无限,只有在这静谧的时刻,才真正感觉到花开流水的幽雅,时光静好的欣然!
小桥流水人家
作者:杨健 叶兆君
诵读:史世英 胡椿年
周庄,江苏省昆山市的一个古镇。四面环水,犹如泊在湖上的一片荷叶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吴水依依吴水流,吴中舟楫 好夷游”,小桥、流水、人家,千百年来,她那淳朴典雅的风韵依然。风声、橹声;水流声、叫卖声;尤其是啊,脚踏在整齐而狭窄的石板街面上,发出的单纯的音响,谁也无法抵御那份自然对心灵的震动。
周庄是水哺育长大的,最具特色的是周庄的桥,它们或大或小,或曲或伸,或古朴或新颖。有祈求富裕安康的富安桥;有因周庄古名贞丰里而得名的贞丰桥;还有纪念太平军士兵的福洪桥;而最能体现古镇神韵的当属双桥,它由一座石拱桥和一座石梁桥组成,就像古时候的一把钥匙,开启着周庄走向外面世界的大门。
桥与日月相伴,桥与流水媲美,桥与人家相亲,桥与小街相连。在这里真是无桥不成路,无桥不成镇。千百年来,周庄的桥经受住了无数历史风雨磨蚀,可它总是坚韧地拱起它赤裸裸的脊梁,默默驮过无数交替的日月星辰,深情地期待着从天南海北到来的客人。
周庄是水的世界,清粼粼碧泱泱的南北市河、后港河、由车样河和中市河,像四根透亮飘柔的带子,绕镇而过。一路不知吻过多少岸边的绿墙,也不知抚过多少岸边人的甜梦。久居喧闹都市的现代人,面对这片宁静之水,心里各种欲念都会淡然隐去,剩下的,唯有对这醇美空灵境界的向往。
碧水泱泱、绿树掩映,充满着幽谧的水乡气息的古镇周庄,犹如一首古诗一幅古画,美得令人心醉神往。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还有个九百岁的周庄!那是个你应该去的地方!
那是个令你永远不能忘怀的地方!
咏荷诗词集锦
诵读:陈学焕
心似莲花开,清风自然来,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这夏季荷花盛开的季节我们一起咏莲。
采莲曲
作者(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纳凉
作者(宋)秦观
携杖来追柳外凉,
画桥南畔倚湖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
风定池莲自在香。
荷花
作者(宋)苏浻
荷花宫样美人妆,
荷叶临风翠作裳。
昨夜夜凉凉似水,
羡渠宛在水中央。
赠荷花
作者(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
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
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
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
怅望凉风前。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唐·卢仝
诵读:小雨
日高丈五睡正浓,
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
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
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
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
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琲瓃,
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
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
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
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
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
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
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
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
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
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
堕在巅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
到头还得苏息否?
周庄烟雨中
作者:韩静霆
改编:左旗
诵读:逯玉文
一踩上周庄的石板路,人就在水中央了,绕着水乡人家的都是河汊,抱着周庄水镇的都是湖。前前后后是水,左左右右也是水。周庄依偎在淀山湖,白岘湖,南湖和澄湖的怀里,像从湖里滋生出的一张荷叶。
河汊上泊着可以租用的乌篷船,近看那船是实在的,远看,可就化作细密而又无痕的烟雨中了。船儿款款的贴着水镇人家的墙根儿,穿过一个桥洞,又穿过一个桥洞,风景明明暗暗,船儿咿咿呀呀,忽然间,船儿打了一个横,竟然进了人家的院子,人家的厅堂!
在周庄真好,湿漉漉的水雾滋润着皮肤,一双干涩的眼睛也渐渐灵动起来,舌根荡漾着凉丝丝的感觉,我这北方人的喉咙竟跑出了温软的调子。
船娘问我:“向左呢?还是向右?”我说:“随意。”左边是水,右边也是水,这水做的小镇,水做的周庄,不知不觉中让我的性情也变得温柔如水,一切随意!
我在张家厅堂品了一阵阿婆茶,我在沈家天井看了一阵独自绿着的一株芭蕉。我登上不知姓氏的小姐的绣楼,对着绣花的慢帐和雕花的牙床,发了好一阵的呆……
当然,周庄不是世外。平静和泰然之下的周庄,也藏着说不尽的沧桑。春秋时期,这里被称作“摇城”,北宋元祜元年得名周庄。然而,在这里你却看不到太多历史的遗迹,周庄从不把过去写在脸上,甚至不挂在心上。粉墙乌瓦和小桥流水构成的周庄,船的梭织成的周庄,是一种禅景,是物化了的精神的田园。这种禅境从不是青灯古佛,而是袅袅炊烟,那么凡俗,又那么自足,让人眷恋,让人思念。芦花白,菜花黄,云起云落,人来人往,对于周庄一切都是匆匆过客。蒙蒙烟雨中,唯有那份水乡的静谧和美好,似乎从来没有变过。
端午节诗咏
朗诵:郭成栋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骊时一弄。
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五月水边柳
作者(唐)崔护
结根挺涯涘,
垂影覆清浅。
睡脸寒未开,
懒腰晴更软。
摇空条已重,
拂水带方展。
似醉烟景凝,
如愁月露泫。
丝长鱼误恐,
枝弱禽惊践。
长别几多情,
含春任攀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