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最新动态
  文化信息
  旅游资讯
  营商环境
您当前的位置 :文化旅游 > 故里民俗
民俗禁忌全知道——交往禁忌
来源:      时间:2015-08-19 09:47:41

  忌男女交往、贫富交往

  我国古人讲究男尊女卑,性别的区分非常明确,所以在性别上的交往禁忌也比较多,如“男女授受不亲”、“男女有别”、“男女不同席”、“阿姨勿上姊夫门”等,这都是担心别人猜疑交往的男女之间有不正当的关系发生。另外,“寡妇门前是非多”也属这一类,但是,这不仅牵扯到寡妇,还牵扯到寡妇之子,人们对他也为避猜忌而“非有见焉,弗与为友”。在身份方面,俗语中的“贫不串亲,富不串邻”就是明证,因为“贫串亲,易遭白眼;富串邻,易诬奸犯”。

  忌与品行不佳的人交往

  我国民间认为客观环境是造成祸患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除了自身修善行好之外,还要特别注意选择所交往的人。俗语说“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学下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一定要与好人交往,不与坏人交往。另外,民间的“宁跟红脸人打一架,不跟黄脸人说句话”、“黄眼绿睛,莫谈交情”一类的说法,虽然不一定是科学的,但反映着民间愿交好友、忌结恶人的良好愿望。

  忌上朔会客

  我国古代民间风俗中有上朔不会客的禁忌,如《风俗通义》中说:“堪舆书云?上朔会客必斗争?。”也即是说,如果在上朔的时候会客,主客之间或者客人与客人之间很可能会发生争执等。其中所谓的“上朔”是指传说中的凶煞神,这样的凶煞神还有岁破、月破、四离、四绝等。

  忌留宿年长之人

  在我国民间俗语中有这样的说法:“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坐。”“七十不留饭,八十不留宿”,这些都是说,在和年长的人交往时,忌讳留其住宿,因为这些人年纪大了,随时可能有危及生命的事情发生,留宿中一旦发生意外就会造成不必要的嫌疑。

  病中的人交往有禁忌

  在民俗中,生病之人需要停止或尽量减少社会交往活动,这是因为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一方有病灾,那么,其他无病的人就有可能对他形成威胁,反过来说,他也可能会对其他人形成威胁。因此,停止或减少交往就能避免相互间造成危害。如汉族、苗族、佤族、珞巴族、瑶族、普米族、藏族、彝族、侗族等都有“忌门”的习俗,即在病人的房门上用树枝、草、旗、鞋、红布、竹笠等物件做出记号,设置门标,禁止他人进入。

  忌与和尚、道士、尼姑等交往

  俗语说:“前门不进尼姑,后门不进和尚”,“会交朋友,交些铁匠、木匠;不会交朋友,交些道士、和尚”。这些说法都表明,我国古人忌讳与和尚、道士、尼姑等人交往,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和尚、道士、尼姑等都是特殊人群,不与他们交往既有避嫌的意思,也有担心招来祸患的含义。

  忌说他人瘦

  在古代,人们都认为胖是有福气的象征,唐代的女性也以胖为美。所以,人们几天或者很久不见,见面后忌说别人瘦了,而要说对方“胖了”、“发福了”。因为人瘦是不吉利的,或者因生病、或者因家穷过度劳累导致,无论哪种都不是人们喜欢的。因此,即使对方真的瘦了,也不能说出来。否则,对方可能会心里不愉快,甚至个别心眼小的人会真的生病。

  忌打他人脸

  俗语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脸不仅是一个人的仪表,更代表着一个人的尊严。如果在和人嬉笑玩闹或发生争执而被打了脸,被打的人就觉得自己的尊严受到了践踏。所以,民间俗语说“骂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脸”,即在与人交往中忌打人脸。即使对小孩,大人也不能打他们的脸,否则,民俗认为孩子会被打傻。在今天看来,打孩子的脸也会伤到孩子的自尊心。

        (摘自三亿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