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站无站相、坐无坐相、走无走相
坐立行走是人们最日常化的举止,对此,古人要求一个人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等,这样才能体现人的仪表美。
具体而言,站立时,要头正、肩平、挺胸收腹,而不要弯背凸肚;要两手自然地垂放,而不要插在双肋,或别在身后,或交叉在胸前,否则,会给人一种暮气沉沉或气势汹汹、盛气凌人的感觉。比较好的坐相是腰杆挺直,目视前方,而不是跷着“二郎腿”,用手托着下巴,或者做掏耳朵、挖鼻孔等动作。另外,身体不能前仰后合、左右摇晃,表现出一副坐卧不宁的样子。走路时,要稳健,要体现出自信的神态,头正,双眼平视前方,下颌微收;双肩平稳,双臂自然摆动;另外,步幅也要适当,不要拖拉。那些“八字脚”的走路样子以及歪走横行的走法都是古人的禁忌。
“灯下不讲鬼、不谈贼”的禁忌
这是旧时北京的禁忌,这种禁忌产生的缘由是说鬼招鬼,说邪招邪,也就是所谓的“说曹操,曹操到”的意思。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却都喜好听鬼故事,因为它惊险、刺激。为了规避这二者之间的矛盾,人们又发明了避邪的方法:“灯下说鬼”时把《皇历时宪书》放在桌上,这时就可以毫无忌惮了;“灯下说贼”时,把茶怀倒着扣放在桌上,据说这样可以使梁上君子不敢光临。
忌外甥在舅家剃头
汉族风俗中有外甥不能在舅家剃头的禁忌,认为如果外甥在舅家剃头会“妨舅”。因为“舅”与“旧”谐音,“旧”有指老年人的意思。《尔雅疏》中说:“舅者,旧也;姑者,故也。旧故,老人称也。”(又见《白虎通义》)由此可知,“妨舅”即为妨旧,亦即妨害老年人的意思。这一习俗在河南、河北、山东等中原地区流行。尤其是正月里,这种禁忌就更严重了,因为正月是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如果在舅家剃头就很容易引起对“旧”的联想。当然,如果一定要剃头,也有规避的方法,那就是把外甥引到大门外边的官道上,就不算在舅父家了,这就是破忌。
忌晚上剪指甲
在我国民间有晚上不能剪指甲的禁忌,据说如果在晚上剪指甲,会使别人怀疑你偷了其他人的东西。但是,大多数人都喜欢在晚上没事干的时候剪指甲,于是,人们又想出了破解的方法,即在剪完指甲后用剪刀在脚上叩击两下就没事了。关于晚上剪指甲的禁忌,民间还有其他的解说,一种说法是晚上剪指甲会长灰指甲,另一种说法是会将魂魄剪走。无论哪一种解说,其目的都是阻止人们在晚上剪指甲。
忌晚上梳头
在民间,人们认为头发中藏着自己的“财气”,所以,在结束一天劳作之后的晚上是忌讳梳头的。唯恐晚上一梳头,就会把一天聚起的“财气”全都梳走了。如果休息一个晚上,等到第二天清晨再梳头就没关系了,可能是认为“财气”已经在晚上的睡眠中被头发根吸收到人的体内了。关于这种习俗,豫西还流行着“白天挣个牛,搁不住晚上一梳子搂”的民谚,可见晚上不梳头的重要性。
忌别人踩自己的影子
在民俗中,人们认为人体中有灵魂才有影子,鬼因为没有灵魂所以没有影子。如果一个人失去了自己的影子,那么这个人就会变成鬼而失去生命。如在参加埋葬死者的仪式时,都会注意不让自己的影子落到墓穴之中,以免受到伤害。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非常在意自己的影子,忌讳别人踩自己的影子。只有想要诅咒或伤害某人时,才会悄悄踩住或暗暗用刀子砍、用钉子钉某人的影子,人们通过这种手段就可以达到目的。
忌多次照镜子
在电视剧《红楼梦》中有一个情节,贾瑞被王熙凤两番捉弄后,大病在床。这时,一个跛足道人给了贾瑞一面镜子——风月宝鉴,声称只照它的背面,不照它的正面,就可以治好贾瑞的病,但贾瑞反其道而行之,结果只能一命呜呼。这里反映了我国的一种文化现象,即镜子具有灵异性,它能治病除邪。但是,还有一种关于镜子的说法,即镜子中的影像就是人的魂魄,镜子可以摄人的魂魄。普通人照一次镜子,其魂魄就会被摄去一次,如果反复照,其魂魄就会劳神受损。所以,民俗忌讳多次照镜子,否则,照镜子的次数越多,人老得就越快。
忌总吐唾液
在民俗中,人们认为唾液含有魔力。如果某处皮肤被蚊蝇叮咬或肿痛起来,人们习惯往那里涂些唾液,并会感到疼痛有所减轻。另外,在劳动强度很大,感觉手上没劲的时候,人们也常会在手掌上吐两口唾液,就会感到疲劳有所消除,似乎又有了力量。唾液的这种魔力让人感觉很神奇,有人说,那是因为唾液中含有元神,也就是人的元气、精神。一个人得了病,如果一直吐唾液、吐痰,就会大伤元气,损耗精神。俗语说:“白痰轻,绿痰重,吐了黄痰要了命。”所以人们忌总是吐唾液、吐痰,认为这是得病的凶兆。
忌用唾液吐人
由于人们认为唾液中含有元神,因此遇到一些小麻烦,或者偶尔触犯了禁忌,民间就会用吐唾沫的办法来破解,认为这是在用自己的元神精气去弹压小鬼小祟,如遇到旋风的时候,人们要向旋风中吐唾液。但是,这种方法也仅限于针对鬼祟和一些小事,不能针对人。虽然有时候人们会碰到给自己带来麻烦的人,但是对人吐唾沫的行为是对他人的不尊重,所以民俗中非常忌讳。
忌出汗多时洗冷水浴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汗出于心,在内为血,在外为汗。”这就是说,汗液和血液是一样的,是值得人重视的。出汗多的时候,人们忌洗冷水浴。因为在这种时候洗冷水浴,就会让汗无法出来,使身体憋出毛病。另外,出汗多时忌喝井里的凉水,忌马上脱掉衣服,忌站在风口等,都是与此同样的道理。
忌打喷嚏
在我国民俗中,打喷嚏也有着一定的预示意义,而且这种民俗起源很早。如《诗经·终风》中说:“寤言不寐。愿言则嚏。”相关的注解说:“愿,犹思也,盖他人思我,我则嚏之也。”《毛诗笺》中也说:“今俗人嚏则曰人道我,此古之遗语也。”也就是说,在周代时已经有了打喷嚏是有人思念的说法。后来,人们还认为打喷嚏有时候意味着有人在咒骂你。所谓“一想二骂三感冒”或者“一骂二想三感冒”的说法就是对此的延伸,即将喷嚏的预示意义和喷嚏的数量联系起来。这种习俗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方也都有不同的说法。
在河南林县一带,人们认为新年五更起床时打喷嚏是最不好的事情,那预示着凶祸的发生。因此,每到初夕,大人都会嘱咐孩子,五更起床时要迅速下炕(床),脚一踏地再打喷嚏,认为这样就可以化凶为吉了。
在鄂温克族中,人们认为打喷嚏不是有人在思念,就是有鬼在思念。最好是人思念,如果是鬼思念则意味着有灾,即要得病。所以,鄂温克族人在听到有人打喷嚏时就会说:“祝想你的人活一百岁;愿想你的鬼掉进火里烧死。”这样就可以破除打喷嚏可能带来的灾祸。
在俄罗斯族中,人们在聚谈过程中,如果有人打喷嚏,所有在座者都要祝打喷嚏的人健康,这样也能禳解不祥。
在高山族中,如果人们在耕作过程中打了喷嚏,就要立刻停止耕作开始休息,有的甚至会直接回家休息。
忌拔掉、刮掉眉毛
在民俗中,人们认为眉毛的粗细浓淡都与寿命有关系。通常情况下,眉毛浓密而且又粗又长的人,一定会长寿。尤其是长着几根比较突出而且长的眉毛的人,他们更会长寿,人们也因此将这几根眉毛称为“寿眉”,寿眉长得越长越好。所以,人们忌刮掉、拔掉眉毛,尤其忌讳拔掉“寿眉”,即使“寿眉”已经长得遮住了眼睛。否则,便会“折寿”。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又浓又粗又长的眉毛。对于那些眉毛很少的人,人们认为他们大多无兄弟,即使有兄弟也不会太多。而且,眉毛稀少的人,其后世子孙也不会繁荣。其实,长什么样的眉毛并不由自己做主,它与遗传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过度在意眉毛的浓淡粗细对人生并无实在意义。
忌拔白发
在民俗中,人们忌讳拔白发,认为白发会“拔一根,长十根”、“越拔越多”。其实,这是人们惧怕衰老的一种心理反应。因为正常情况下白发是老年人的象征,也意味着生命的日渐衰弱。而人们都希望自己永远年富力强,富有青春的活力,所以就拒绝白发染首,主观上相信自己头上长出的几根白发只是偶然情况,不拔就永远是那么几根,如果拔了反倒会使更多的白发滋生。另外,人们还想出了处理头上白发的方法,那就是剪断它们。即使不断生长,也是这一根在生长,而没有多出一些来。
忌拔脚上的毛
在古代,人们认为人的脚上是有魔力的。如河南一带百姓中流传着“正月洗脚脚头空”的说法,就是说,正月里已婚夫妇是不能洗脚的,否则不吉利。如果男的洗脚会死媳妇,而女的洗脚则会死丈夫。在民间,不仅人的脚有魔力,脚上长的毛也是有魔力的,因为“一支脚毛,管三个鬼”。这种说法可能与毛发中含有人的元神有关系。另外,男子经常会夜间行路、夜间干活,而夜间往往是鬼祟活动的时候,为了避免鬼祟的伤害,人们就幻想着自己的脚上有神力附着,而这种神力就隐藏在脚毛之中。为了显示自己的雄壮和压制鬼祟,人们忌拔脚毛。不拔脚毛就会很有胆量,而拔了脚毛就会心里犯怵。
忌乱扔和吞食耳屎
在汉族中,民俗还有关于耳屎或耳垢的禁忌。首先,忌乱扔自己的耳屎。如果乱扔就有可能让人践踏,这对耳屎主人的身体是非常不利的。其次,忌吞食自己的耳屎。如果吞食了自己的耳屎,就会变成哑巴或聋子。这都是古代的民俗,可能源于人们将与自己身体相关的一切都看得非常神圣的缘故,在今天似乎没有人去注意这些。
(摘自三亿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