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中】关于《南开区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5年工作计划(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公告
关于《南开区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5年工作计划(征求意见稿)》
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为坚决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丽天津建设的实施意见》,全力推动创建美丽城市先行区,区生态环境局起草了《南开区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5年工作计划》,现将《南开区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5年工作计划(征求意见稿)》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广泛接受监督。
从发布之日起30天内,各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均可提出意见和建议,可通过电子邮箱反馈意见,电子邮箱:nkqsthjj_gjb@tj.gov.cn。征集截止日期为2025年8月16日。
(联系人:燕鹏;联系电话:022-27034123)
南开区生态环境局
2025年7月16日
草案正文
南开区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2025年工作计划
(征求意见稿)
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关于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坚决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丽天津建设的实施意见》,全力推动创建美丽城市先行区,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天津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和区委“一三二一”工作思路,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抓手,统筹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奋力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性改善,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大都市核心区、加快建设美丽城市先行区、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奠定坚实根基。
二、主要目标
202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36微克/立方米以下,优良天数比率达到72.5%以上,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4天以内,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减排72.7吨。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达到100%,无劣V类水体断面。完成我市下达的主要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重点工程减排量任务。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有效保障,全区土壤及地下水形势保持稳定。
三、重点任务
(一)推进美丽城市先行区建设
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立足南开区中心城区功能定位,紧扣“创新南开”发展目标,聚焦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和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加快建设绿色低碳、生态宜居的美丽城市先行示范标杆。深化区域绿色发展协作,依托天开高教科创园核心区创新引擎,持续推动绿色技术成果转化,大力发展科技服务、高端商务等绿色产业。推动传统能源系统低碳化改造,推广装配式建筑和屋顶光伏应用,构建“无废细胞”全覆盖的资源循环体系。落实京津冀生态环境联防联控机制,强化大气、水污染跨区协同治理,完善危险废物风险区域共管体系,提升城市生态韧性。统筹实施“河畅湖清、生态宜居”美丽河湖建设工程,打造“文绿交织”的宜居空间,为美丽天津建设贡献南开样板。
(二)加快推动全区绿色低碳发展
严格对标《天津市南开区碳达峰实施方案》任务部署,构建中心城区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深入推进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有序调整优化全区涉及废气排放落后产能企业。加快推动新型能源运输体系建设,推动建筑施工工地更新使用新能源渣土运输车、混凝土搅拌车。推进燃气锅炉、直燃机等实施终端电气化改造。推进建筑领域低碳转型,推广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改造。因地制宜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动供热管网余热回收技术应用。实施传统产业、商业消费绿色转型。
(三)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1.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完善全区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体系,做好年内重大空气质量保障行动。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等改善攻坚行动,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科学应对长时间、大范围重污染天气过程,确保空气质量稳定改善。
持续推进工业源深度治理。做好涉气工业企业环保绩效分级和强化管控措施减排工作,以汽车维修、工业涂装企业为重点,全面排查低效失效治理设施。
持续实施移动源污染治理。严厉打击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造篡改破坏车载诊断系统(OBD)、采用临时更换污染控制装置等造假行为。严格落实非道路移动机械禁用区规范,开展尾气达标排放治理。加强成品油监督管理,强化油品进口、生产、仓储、销售、运输、使用全环节监管。持续推动。开展货车、非道路移动机械柴油抽测,对发现问题依法查处。持续开展扬尘治理专项行动,加强施工工程“六个百分之百”控尘措施监管,推动辖区内施工项目达到环保标准化工地要求,持续加强渣土运输车辆管控和堆场扬尘、裸地管控。动态排查“小散”型施工工地并有效纳入监管。加强道路扬尘综合治理,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保洁率,持续开展道路扫保“ 以克论净”工作,加大背街里巷机洗人扫频次。
2.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坚持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以“一河一策”精准治理重点河流为核心,严格落实黑臭水体长效养管机制,汛期前完成排水管网疏通50公里、检雨井维修100余座,强化陈台子河透明度、溶解氧、氨氮指标季度监测,严防返黑返臭风险;同步推进雨污混接点改造约300处,完善“一口一策”动态管理台账,对医疗机构、沿河施工单位废水排放实施24小时人工巡查监管,发现问题立行立改;深化美丽河湖建设,严控沿街商户乱泼乱倒及厨余垃圾入河行为,降低汛期污染强度,构建“水清岸绿、城水相融”的生态格局。
3.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保障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全覆盖“两公一住”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深化“无废城市”内涵,拓展“无废细胞”覆盖面。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管控,推动地下水质稳定改善。
(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统筹古文化街、鼓楼等历史风貌区与水上公园、长虹公园等生态空间一体化保护。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开展天津动物园、水上公园等敏感区域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创新“两山”转化实践路径,生态文旅资源价值,培育文商旅协同的绿色发展模式。深化京津冀生态安全联防联控,筑牢中心城区生态安全屏障。
(五)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
健全生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完善区级生态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强化重点区域环境风险动态监测预警,提升环境风险研判评估和应急处置能力。严密防控环境风险,聚焦实验室危废、医疗废物等重点对象开展环境隐患排查。加强放射性设备安全监管,确保废旧放射源100%安全收贮。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机制,保障城市稳定运行。
(六)加强美丽南开建设支撑保障
强化法治与监管效能,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健全“环保+公安+司法”联合执法机制,重点打击非法转移危险废物、篡改污染监测数据等违法行为,全面推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将实验室废物、社会噪声纳入动态监管范畴,实现重点污染源全覆盖管控。拓展全民生态文明实践,持续开展“美丽中国我先行”主题活动,持续开展环保设施开放参观活动,持续培育社区环保志愿者队伍,常态化开展绿色实践行动。
四、工作要求
坚决扛牢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刻把握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战略意义,将污染防治攻坚作为全区核心政治任务抓实抓细;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链条,各单位主要领导牵头挂帅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形成“区级统筹、部门主抓、属地联动”的闭环推进机制。强化监督执法高压态势,聚焦非法倾倒危废、监测数据造假、餐饮油烟超标及噪声扰民等突出领域,持续开展中央、市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并健全长效机制,对整改滞后单位予以通报并限期整改。严格考核问责,将攻坚成效纳入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以铁腕手段保障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决战决胜。
背景介绍
关于《南开区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5年工作计划》的政策解读
一、《计划》出台的背景和依据是什么?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丽天津建设的实施意见》为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美丽天津建设的关键一年。南开区坚决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刻把握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立足中心城区功能定位和“创新南开”发展目标,锚定天津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及区委“一三二一”工作思路,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核心抓手,统筹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力求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性改善,全力推动创建美丽城市先行区,特制定本《计划》。
二、《计划》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2025年,南开区生态环境质量目标更加严格,力争实现根本性改善。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36微克/立方米以下,优良天数比率达到72.5%以上,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4天以内。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减排72.7吨的任务。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达到100%,无劣V类水体断面。完成我市下达的化学需氧量、氨氮重点工程减排量任务。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全区土壤及地下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三、《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计划》主要分为两大部分:
一是主要环境目标,明确2025年在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上的具体量化目标;
二是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具体内容, 围绕实现环境目标,部署六大方面重点任务,涵盖美丽城市先行区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污染防治攻坚、生态系统提升、环境安全保障及支撑保障建设。
四、《计划》提出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2025年,南开区将聚焦美丽城市先行区建设和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性改善,重点推进以下任务:
(一)推进美丽城市先行区建设
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牵引,依托天开高教科创园,推动绿色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发展绿色产业;推动能源系统低碳化改造,;构建“无废细胞”全覆盖的资源循环体系;落实京津冀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强化大气、水污染跨区共治和危废风险共管;实施“河畅湖清、生态宜居”美丽河湖工程,打造文绿交织的宜居空间。
(二)加快推动全区绿色低碳发展
落实《南开区碳达峰实施方案》,构建中心城区绿色低碳新格局;培育新兴产业,有序调整废气排放落后产能;推动新能源运输体系建设;推进燃气锅炉、直燃机终端电气化改造;推进建筑低碳转型,推动供热管网余热回收;推动传统产业和商业消费绿色转型。
(三)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完善全区大气联防联控体系,做好重大活动保障;深化秋冬季攻坚,科学应对重污染天气;推进工业源深度治理,强化移动源治理,开展扬尘、恶臭异味、噪声、烟花爆竹、露天焚烧等面源污染治理。
强化“三水统筹”,实施“一河一策”精准治理;落实黑臭水体长效养管;推进雨污混接点改造,完善“一口一策”动态管理;加强重点排水单位(医疗机构、施工单位)巡查监管;深化美丽河湖建设,严控乱泼乱倒、厨余垃圾入河,降低汛期污染。
保障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深化“无废城市”建设,拓展“无废细胞”;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管控。
(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严守生态红线,优化国土空间,统筹历史风貌区与生态空间保护;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创新“两山”转化路径,发展生态文旅融合模式。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深化京津冀生态安全联防联控。
(五)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
健全生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提升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严密防控环境风险,加强放射性设备安全监管,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机制。
(六)加强美丽南开建设支撑保障
强化法治与监管,健全“环保+公安+司法”联合执法,打击危废非法转移、监测数据造假;持续开展“美丽中国我先行”主题活动等绿色实践行动。
五、为保障《计划》实施,主要采取了哪些保障措施?
一是坚决扛牢政治责任。将污染防治攻坚作为核心政治任务抓实抓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刻把握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战略意义。
二是健全责任落实机制。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各单位主要领导牵头挂帅。形成“区级统筹、部门主抓、属地联动”的闭环推进机制。
三是强化执法监督问责。保持高压态势,聚焦非法倾倒危废、监测数据造假、餐饮油烟超标、噪声扰民等重点领域开展执法。持续深化中央、市级环保督察整改,健全长效机制,对整改滞后单位通报并限期整改。严格考核问责,将攻坚成效纳入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以铁腕手段保障三大保卫战决战决胜。
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