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南开区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3年1月4日在南开区第十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南开区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南开区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区委的决策部署,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主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兜牢“三保”底线,稳住区域经济大盘,全区经济态势稳中向好。区财政部门坚持“以政领财、厚生惠民、精筹细算、崇廉尚俭”的财政精神,蹄疾步稳推进财政改革发展,深挖税源潜力,开拓收入来源,强化预算管理,坚持“真过紧日子”,加强财政资金统筹,不断优化支出结构,较好地完成了全年预算任务。
一、预算收支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336,000万元,完成区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批准收入调整预算330,000万元的101.8%。加上预计中央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等资金255,711万元,上年结转43,527万元,新增一般债券收入9,200万元,一般债券转贷收入40,000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5,497万元,调入资金43万元,减除预计体制上解和专项上解95,859万元,一般债务还本支出40,000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6,000万元,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预计为558,119万元。
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完成523,310万元,完成区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批准支出调整预算520,895万元的100.5%。主要支出项目: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5,128万元,国防支出300万元,公共安全支出61,630万元,教育支出161,745万元,科学技术支出1,799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3,394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6,165万元,卫生健康支出50,584万元,节能环保支出1,605万元,城乡社区支出46,437万元,农林水支出39万元,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1,029万元,住房保障支出4,615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1,553万元,其他支出1,309万元,债务付息支出5,940万元,债务发行费用支出39万元,当年结转34,809万元,全部为市级转移支付安排的项目支出。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1.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情况。2022年上级转移支付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77,535万元,上年结转69,471万元,新增政府债券收入40,000万元,新增专项债券转贷收入140,000万元,减除专项债务还本支出140,000万元,2022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总计预计为287,005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情况。2022年政府性基金预算预计支出114,752万元。主要支出项目:城乡社区支出67,380万元,其他支出25,762万元,债务付息支出21,466万元,债务发行费用支出144万元,当年结转172,253万元,全部为市级转移支付安排的项目支出。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1. 2022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执行情况。2022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预计收入143万元,加市级转移支付收入113万元,上年结转收入484万元,2022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总计预计为740万元。
2. 2022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执行情况。2022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预计支出242万元。主要支出项目: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及改革成本支出199万元,调出资金43万元。本年结转498万元。
(四)财政专户情况
2022年财政专户全年收入共计1,416万元,比上年增长13.2%,均为教育收费。2021年结余2,760万元,区级财政专户总收入4,176万元。全年累计支出494万元,比上年减少60.5%,全部为教育支出,专户结余3,682万元。
(五)地方政府债务
1.政府债务限额和余额情况。市财政局下达2022年新增政府债务限额69,200万元,包括一般债务9,200万元、专项债务60,000万元。2022年政府债务限额为835,800万元,包括一般债务197,800万元、专项债务638,000万元。2022年末,政府债务余额813,800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195,800万元,专项债务余额618,000万元,均控制在政府债务限额以内。
2.新增政府债务使用安排情况。经区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2022年新增政府债务限额使用情况为:一般债券9,200万元列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用于老旧小区改造3,453万元、信创工程2,005万元、档案馆新馆建设1,000万元、新星小学雅苑校区校舍加固改造工程1,000万元、中小学校设备购置793万元、智慧平安社区建设600万元、路灯新建工程350万元;专项债券40,000万元列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用于智慧停车系统项目8,000万元、南大附中地下停车场项目12,000万元、新型智慧城市一期工程20,000万元。
3.政府债券资金使用和偿还。2022年到期政府债券本金180,000万元,已通过发行再融资债券进行偿还;到期政府债券利息27,406万元,其中:一般债券利息5,940万元,专项债券利息21,466万元,已分别列入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偿还。
二、落实区人大决议和财政工作情况
2022年,财政部门全面贯彻《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和《天津市预算审查监督条例》,认真落实区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预算决议和区人大常委会要求,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稳步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促进创新动能聚合壮大,为经济增量再添新活力
坚决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支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筑巢引凤成效显著。锚定“创新南开”目标地位,全年安排财政资金0.5亿元,用于智能制造专项、瞪羚企业和国家高新企业奖励等,为科研“松绑”、为创新“减负”。着力拓展税源建设,全力以赴厚植财源税源,搭建区财政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协同联动服务重点税源企业,挖潜增收,快马加鞭为经济大盘加码“添秤”。
扎实稳住经济,加大对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真金白银为企业提供现金流支持,全年预计减免缓退税款约12.6亿元。面向中小微企业政府采购项目65个,预算金额1.19亿元,占全区采购项目比重65%,超额完成市级要求。加大助企纾困力度,为承租行政事业单位及其所办企业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房租737万元。支持昌源里地块顺利出让,积极推动战备楼A、B地块出让,为城市建设发展留足空间。成功引入社会资本盘活存量资产,推动公共停车位特许经营权顺利转让增收4亿元。
(二)健全民生领域投入保障,为增进人民福祉夯实基础
聚焦“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用心用情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决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安排资金3.5亿元,用于核酸检测、隔离点等运行保障,全民推行免费接种新冠疫苗政策。安排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6,500万元,全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认真落实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花大力气增加教育学位2,590个,安排近1亿元用于校舍维修改造及教学设备采购。
实施更大力度援企稳岗政策,安排5,722万元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不断完善,积极筹措资金824万元用于老年公寓提升改造,提供老年人助餐服务。发放惠民惠农财政补贴“一卡通”明白纸,全面提高惠民政策知晓率。投入500万元发挥消费券撬动作用,促进消费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提高。支持城区品质持续升级,发挥产业用地空间优势,注入资金支持启航科创城建设、西营门片区城市更新项目正式启动。多措并举筹集资金,稳步推进智慧停车、海绵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新建路灯、南运河文化公园等民心工程建设。投入资金1.27亿元,助力结对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三)抢抓机遇深化财政改革,为提质增效筑牢“四梁八柱”
持续深入推进现代预算管理体系建设,坚持先行先试,深化预算管理改革落地见效。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与财务核算、预算总会计、政府部门预决算相衔接,严格规范预算执行程序和追加程序,落实落细一体化改革横向闭环、纵向贯通的管理要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创新思路见实效,选取民生领域重点项目开展预算绩效管理成本效益分析,试点开展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开展预算收支绩效分析,绩效管理不断提质扩围。
为打造“近悦远来”营商环境,集中采购招投标业务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全面铺开闲置资产专项整治行动,已实现盘活资产金额600万元。加大财政预算评审力度,对13个项目压减预算,审减率12%。试点上线财资管理云平台,已将592个账户纳入实有资金账户监控范围,持续提升预算单位资金监管透明度。
(四)建章立制严肃财经纪律,为安全高效运行保驾护航
修订《南开区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办法》,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打细算的思想,严控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进一步硬化预算支出约束。严格“三保”专户管理,切实兜牢“三保”底线。科学合理精准调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财政运行安全。开展财经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摸底排查,完成对资产领域存量资产账实不符问题的整改。
认真落实专项债券资金账户管理要求,确保债券资金及时合规投入项目建设。将新增4.92亿元政府债全部用于保障重点项目支出,发挥债券资金对拉动有效投资的积极作用。建立偿债备付金制度,切实防范政府债务偿付风险。加强政府债务全过程、穿透式管理,动态监控债务风险,严控债务风险等级,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各位代表,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在全区各部门大力支持配合下,财政部门着力开拓财源,统筹财政收支,深化管理改革,严守“三保”底线,防范化解风险,财政改革和发展进展顺利。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中还面临一些困难、风险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受疫情、国家出台新增留抵退税和减免缓缴税费政策的影响,造成区级减收,收支“紧平衡”状况更加凸显;二是调度空间不断压缩,资金周转风险加剧;三是项目整改与债务化解风险并存。我们在今后工作中一定高度重视这些问题,牢固树立“交账”意识、“添秤”意识,防范化解运行风险,强化财政资金监管,确保稳住经济大盘,保障全区各项事业平稳运行。
2023年预算草案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们将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在区人大的指导监督下,科学研判财政形势,合理编制财政预算,系统谋划财政工作,为完成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担当作为。
一、财政收支形势分析
当前我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呈现企稳向好态势,科技创新核心支撑,绿色智慧转型步伐逐渐加快,但是受国际国内复杂局势影响,2023年财政收支形势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一是受疫情冲击仍然持续、新动能仍在加快培育等因素影响,财政增收比较乏力;二是刚性支出压力持续加大,财政保障基础不牢,收支矛盾仍然突出;三是债务风险仍然存在,风险化解需持续推进。综上,2023年我区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必须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努力实现安全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元为纲,全面落实市委全会工作部署,按照区委全会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积极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确保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奋力开创“创新南开”建设新局面。
三、预算草案
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发〔2021〕5号)文件要求,应严格按照提前下达数如实编制预算,由于市级尚未全部下达我区专项转移支付指标,所以2023年预算草案中暂时按已下达的上级专项转移支付金额安排支出。后续我们将视转移支付下达情况,对预算进行适当调整。
2023年,一般公共收入预算为352,800万元,同比增长5.0%。加上提前下达税收返还和财力性转移支付等资金192,932万元,上年结转34,809万元,调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50,001万元,调入资金150,000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6,000万元,减除提前下达体制上解82,047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704,495万元。
2023年一般公共支出预算为704,495万元,其中:区级财力安排的支出为619,786万元,上级专项转移支付支出为84,709万元。主要支出项目: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9,250万元,国防支出133万元,公共安全支出68,587万元,教育支出171,885万元,科学技术支出5,343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4,719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4,149万元,卫生健康支出90,086万元,节能环保支出1,520万元,城乡社区支出56,062万元,农林水支出50万元,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1,611万元,住房保障支出6,820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1,806万元,预备费6,500万元,其他支出255万元,债务付息支出5,720万元。
2023年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为172,338万元,主要为:上级转移支付收入85万元,上年结转172,253万元。
2023年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为172,338万元,主要为:城乡社区支出84,529万元,其他支出66,911万元,债务付息支出20,898万元。
2023年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为50,501万元,其中:利润收入3万元,产权转让收入50,000万元,上年结转收入498万元。2023年国资经营预算收入增长原因主要为混改产权转让收入等一次性收入。
2023年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50,501万元,主要支出项目: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及改革成本支出500万元;调出资金50,001万元,主要为混改产权转让收入全部调出。
(四)地方政府债务
2023年我们将按照中央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要求,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大对重点项目投资力度,对符合债券投向领域的项目,依法合规组织相关单位申报政府债券,积极争取债券资金支持。继续规范政府债券使用,加快债券资金使用进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提高政府债券项目运营能力,及时落实偿债资金来源。做好到期政府债务再融资工作,政府债务到期需偿还本金120,000万元,我们将视情况积极申请发行再融资债券。同时,完善政府债务风险防控预警机制,切实防范法定债券风险。
二、财政主要工作
(一)力促协同开放共赢,厚积经济发展能量
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构筑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的集中承载地。抢抓天开高教科技园、海河科学城、启航科创城建设机遇,发挥物创海河实验室、大学科技园联动效应,争取一批重大项目和重大改革措施落地。加大资金和项目扶持对接力度,以高质量项目拉动产业升级迭代。用好惠企政策和专项资金,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茁壮成长。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让更多企业享受政策红利,稳定发展预期,坚定市场信心。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全面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促进区域经济蓬勃发展。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高标准推进税源建设。发挥税源建设专班统筹调度作用,对产业、行业进行研究,做好做实收入调度。聚焦提高招商质效,积极构建对接招商、落地投产、涵养产出、外迁清退相衔接的全链条闭环管理体系。探索建立税源建设考核激励机制,将政策支持和发展质效相衔接,在发挥普惠政策的同时对重点企业进行精准支持。统筹区域经济发展与企业服务,开展全覆盖走访调研,力促开工投产和政策落地,不断夯实税基、扩大税源。
(二)握指成拳精准投向,提升财政管理效能
兼顾当前和长远,把财政可持续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强跨年度预算平衡,对中长期支出事项、跨年度项目等纳入中期财政规划管理,与年度预算加强衔接。以预算指标核算管理改革为契机,规范预算资金流向和预算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健全资源统筹机制,加强“三本”预算统筹,强化财政拨款收入和非财政拨款收入统筹,集中财力办大事。积极盘活存量资金和闲置资产,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共享共用。
大兴艰苦奋斗之风,严控财政供养人员规模,严格新增资产配置管理,继续清理规范业务费,强化“三公”经费管理,大力压减公用经费预算,努力降低行政运行开支。勤俭办一切事业,强化支出成本控制。拓展项目预算评审范围,加大对重点投资项目评审力度。强化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坚决压减或取消低效无效支出。以绩效考核结果为导向,着力补齐工作短板,健全结果应用程序链条,切实提升财政管理整体质效。
(三)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着力优化支出结构,全力保障“国之大者”。加大对教育、科技、就业和社会保障、卫生健康、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的保障力度,加强优质公共服务供给。继续支持推进20项民心工程建设,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支持教育事业提质增效,促进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发展。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加大困难群体帮扶力度,织密扎牢社会保障安全网。做好疫情防控资金保障,完善基础公共卫生体系,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设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加强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深入推进质量强区战略,支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大力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加强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支持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拓宽融资渠道,弘扬运河文化,发展全域旅游,促进我区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加强城市管理建设,支持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推动环卫一体化改革,为人民群众提供舒适的城市生活环境。
(四)主动作为硬化约束,保持监管高压态势
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思想,足额保障“三保”支出,从严从紧控制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支出。加强库款动态监控和资金统筹调度,保障财政运行安全。持续推进财资管理云平台建设,强化资金支出监管。扎实有序推进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和预算指标核算管理改革齐头并进,硬化预算约束,规范预算执行,建立健全规范管理、统筹协调的财政运行机制。
加强专项债券资金专户管理,避免挪用占用、违规拨付资金。充分利用货币金融支持政策,积极引导参与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鼓励利用金融手段盘活存量资源资产。继续健全债务全过程、穿透式监控机制,加强债务项目运营管理,落实债务偿还资金来源。妥善处置化解政府隐性债务存量,坚决遏制违法违规政府隐性债务增量,切实防范化解债务风险。
(五)自觉接受人大审计监督,贯彻依法理财要求
全面贯彻《预算法》和《预算法实施条例》,坚持预算法定原则,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预算,依法报告并公开年度预算执行、预算调整、政府债务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认真研究代表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把办理建议提案同完善政策、健全机制、改进工作结合起来,推动解决社会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
严肃财经纪律,重点关注防范化解风险、强化绩效管理结果应用、预算执行合规性等方面,强化政策跟踪问效。实施好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加强资金分配、拨付和使用监管,合理有序加快支出,更好发挥惠企利民实效。加强财政与审计等部门的协作,认真落实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强化审计整改与预算安排、预算绩效考核挂钩机制,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堵塞管理漏洞,提高财政预算管理水平。
各位代表,2023年财政工作机遇与风险并存。我们将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认真贯彻执行区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决议及批准的预算,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谱写“创新南开”建设新篇章贡献财政力量。
主办单位:天津市南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0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