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区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无障碍 简体 | 繁体 长者模式

天津市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南开区反馈督察情况
来源:天津市南开区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25-07-25 11:27


天津市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

向南开区反馈督察情况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发挥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利剑作用,压实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美丽天津建设,根据《天津市2025年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方案》,天津市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以下简称督察组)对南开区开展了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20257月,督察报告经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并报请市委、市政府审定批准。督察组于2025722日向南开区委、政府进行反馈。督察组组长张谊山通报督察报告,南开区委书记马珊珊作表态发言,南开区区聂伟迅主持会议。督察组副组长及有关人员,南开区委、政府有关领导,有关部门和各街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督察认为,南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美丽南开建设纳入全区绩效考评体系指标,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两次召开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区委常委会会议、区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部署生态环境工作。出台《南开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方案》《天津市南开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4—2035年)》等文件。

南开区将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纳入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建立“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机制常态化,率先上线网络版“作战地图”,创建全市首批建设工程环保标准化工地。谋划南开区生态应急与排水排涝能力提升等工程项目,南运河(南开段)入选首批市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在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方面,落实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修复和地下水环境管理。

南开区深入开展绿色低碳发展行动,积极推进“双碳”工作,实施以科教创新引领绿色发展、以循环经济做强“静脉产业”、以提升更新增强城市功能、以全民行动助力降碳达峰等4项重点任务,全力打造碳达峰“天津样板”。深入实施碳达峰碳中和“1+4+7政策体系,入选首批天津市碳达峰试点区,全区“十四五”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5.3%,提前完累计下降14%的目标,3个优秀点位入选本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创新打造4个生物多样性口袋公园,天津市动物园获批我市首批生物多样性体验地被授予“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活动实践示范区称号。

南开区全面开展城市体检,2024年提升改造老旧小区20个,深入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基础建设水平。稳妥推进环卫园林一体化改革,高效配置利用资源,提升作业质量和效率,道路“以克论净”考核成绩2024年提升至市区第一。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探索“以园养园”,坚持推动“两山”转化,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督察指出,南开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突出成效,但对照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提出的“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多项工作还不到位。在转变发展理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方面与中央和市委要求相比,与所处美丽中国先行区重要区位相比还存在差距。

一是贯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不深入。基层生态意识落差明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化不足。部分单位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领悟不深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树得不牢,对本区域相关规划及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了解掌握不够清晰,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视程度不足。

落实净土保卫战不够有力,土壤修复效果进展迟缓。有关地块于20227月完成土壤修复工程,但逾两年时间,在修复效果评估过程中,相关部门、单位沟通协调不畅,推动工作基本以会议和告知形式为主,致使工作进展缓慢,影响了后续土地开发利用。

生态环境领域预算覆盖不全,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有所弱化。20232024年南开区生态环境支出预算占全区一般公共支出预算较低且呈下降趋势近两年河湖长制工作经费用于改善河道水环境的部分也有所下降。

二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中还存在薄弱环节。小金属加工集群转型升级滞后制约区域高质量发展。长虹街以临潼路渭水道汾水道为主轴的金属加工产业集群内,有大小500余家经营户与多个居民区、多所学校形成空间重叠。督察组抽查40余家企业,有35家企业存在不同程度违法违规行为,占路经营,露天切割、焊接、喷漆已成常态,现场异味、噪声明显,聚集的大量氧气罐、乙炔瓶更是存在安全隐患,部分商铺还有存放散煤现象,严重影响周边环境和居民群众正常生活,该区域的目前状况与南开区“富有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定位不符。

科创资源与绿色转型融合度不够高,生态产业化赋能高质量发展贡献不足。南开区作为天开园核心区所在地,在我市传统产业绿色化升级改造中科技创新、示范作用推广普及效果欠佳,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撑绿色低碳行动的“领头羊”作用还不够突出

无废城市建设需精准发力,分类投放管理亟待加强。建筑垃圾、餐厨垃圾监督管理方面较为薄弱,部分可回收物未得到有效利用,甚至产生次生污染,制约循环经济发展。部分社区餐厨垃圾管理粗放,隔油池油污散落,餐饮包装袋与厨余垃圾混存,大量餐饮油污、渗滤液长期渗流进周边雨水井,污染严重;个别工地内建筑垃圾管理混乱,废弃建筑材料与部分易燃物品混存,使用后的堵漏剂桶、涂料桶等废弃物乱堆乱放,存在安全隐患;区城市管理委垃圾分类箱房投放使用统筹不足,华苑天华里、安华里、居华里社区25个垃圾分类箱房全部没有使用痕迹,部分箱房已闲置多年,区城委对辖区内投放状况未开展调研评估,社区公共区域内被各种垃圾分类房占据,老的闲置,新的不用已成为常态,民心工程变面子工程,未发挥资源回收作用。

三是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仍需进一步发力。2024年南开区制定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方案中PM2.5年均浓度优良天数比例两项目标2023 PM2.5标准有所降低。重点区域商圈、商务楼宇中还存在老旧管网热效率低、智慧调控能力不足等问题,部分小区仍依赖临时性调峰供热,导致冬季污染物排放叠加2025年前两月PM2.5浓度市内六区排名倒数第二,优良天数比例市内六区排名垫底,较2024年同期有所退步。

施工工地问题突出,扬尘治理水平有待提升。部分建筑工地场内及周边大面积裸土未苫盖且混有建筑垃圾,现场尘土飞扬;降尘设备、车辆冲洗装置使用不到位,“六个百分百”未落实。今年以来道路施工及更新维修项目有所增多,大量小、散工地多为夜间施工,督察组随机走访发现,部分道路及绿化清整项目施工作业时均未采取抑尘措施;个别小区在道路施工时扬尘、噪声明显,建筑垃圾随意堆放。

移动源污染治理尚未形成闭环,全链条监管存在断点。2024年秋冬季空气质量保障工作中,部分保障性施工项目未使用新能源渣土车。个别施工点位使用2009年装载机,黑烟严重,不符合一类禁用区管控要求;还有的项目未获得夜间施工审批违规施工,多辆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二维码与实际车辆不符;临潼路、渭水道停放几十台老旧非道路移动机械,均无环保标识。

四是水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水环境系统化治理效能不足,水质改善成果稳中向好基础不牢。雨污合流情况依然存在,2024年,全区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率为51%,未完成70%的目标任务。雨污管网串混接改造未取得明显成效,汛期大量污水随雨入河,造成津河、卫津河水质迅速恶化,2024年卫津河市控断面聂公桥不达标,津河西营门桥市控断面6-9月连续四个月因汛期污染强度位于全市前10名。督察对聂公桥水质进行检测,显示化学需氧量、总磷等指标仍不达标。

河长履职成效未达预期,河湖管护仍有漏洞。白堤路桥下一排水口有黑色恶臭污水直排进入河道,检测化学需氧量超出V类标准1.15属劣V类水体黄河道桥周边水体发黑发臭;密云桥周边河道水面漂浮絮状垃圾并有死鱼,异味明显;迎水桥一排水口门,非汛期排放大量来源不明废水,造成河道底部淤泥上涌,形成黑色污染带。河湖长巡查联动机制没有发挥作用,发现问题、报告协调、整改落实等工作不及时且未做到有效衔接;万兴街道河长标牌上公示信息老旧,未及时进行更换。

河道治理设施建管脱节,净化设备长期闲置。双峰道段300余米河道水体呈墨绿色,周围异味明显,河道旁建有一体化污水净化系统长期闲置,药剂桶内无药剂,爬梯锈蚀、管道破损,无运维痕迹,水体取样检测显示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等指标V类标准,环境治理设施建而不用、建而不管。

五是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存在短板。固体废物管理薄弱,汽修、机加工、医疗废物管理存在缺位。固体废物监督执法存在盲点,部分重点区域未纳入日常监管,嘉陵道街6家汽车维修企业均不同程度存在无危险废物台账、转运联单,危险废物贮存、标识不规范;临潼路钢铁加工集群多家商户生产形成的含切削液金属废弃物无转移台账,去向不明,问题已存在多年。个别医院污水处理后栅渣去向不合规。

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弱化,解决民生诉求缺乏温度。生活垃圾、异味、油烟、噪声污染等问题举报仍较为集中。群众不满意的生态环保难点、痛点、堵点问题仍然存在。南开区广灵里小区周边不锈钢加工点,2022年至2024年通过各种渠道累计被投诉20次,但相关部门在办理信访过程中将20件信访全部退件,群众诉求不上心、不尽力,人民至上理念树还不够牢。

民生领域跨部门协同机制运行不畅。个别街道面对群众信访举报强调客观因素多、解决问题办法少,工作落实标准不高,问题整改缺乏合力。个别小区周边存在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随意倾倒、粪污遍地、大面积裸土扬尘、污水跑冒等多项问题,群众反映较为强烈,各相关单位对小区污水排放现状说法不一,属地街道在办理信访举报中回复处理结果为“将问题报送区城市管理委和区城投公司,并对其吹哨”,但实际未得到有效解决,办理信访举报吹哨报到制度落实不到位,导致重复访,集中访。

督察要求,南开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此次市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为契机,全面查找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问题与不足,全力抓好整改落实。要进一步筑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魂”。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有针对性强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学习教育。压实部门和街道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责任和属地责任,形成部门协同、上下贯通的工作机制和良好氛围。要进一步提升高质量发展的“质”。把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要高度重视整治小金属加工集群等重点整改工作,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标本兼治、提质增效。大力支持天开园发挥绿色产业引领作用,形成一批推动我市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升级的新质生产力。要进一步强化城市管理的“效”。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实施“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强化大气精细化管控和污染源科学精准排查整治,加快补齐水污染防治和基础设施短板,提高河湖长制及网格化管理等管理手段的闭合度、有效性、协同率,夯实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环境问题的运行机制和工作成效。

督察强调,南开区委、区政府根据《天津市2025年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方案》要求,抓紧研究制定整改方案,20个工作日内印发并抄送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6个月内报送整改情况。整改方案要按照要求及时通过区内主要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

附件: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隐私声明 | 网站建设

主办单位:天津市南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040001

津ICP备12005970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899号

主办单位:天津市南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040001

津ICP备12005970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8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