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2日在南开区第十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南开区区长 孙剑楠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南开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南开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大政方针、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区委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笃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以系统思维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区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有固,“创新南开”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五年来,预计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超过2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始终保持中心城区领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3.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核心区奠定坚实基础。
(一)融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现新突破。深度攻坚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累计引进北京企业826家,总投资240亿元,为央企聚集赋能加速。中国铁物落户南开并在深交所上市,中国铁建购置整栋楼宇打造华北区域总部,中国交建、中国中车、融通集团等一批央企分支机构相继落地,引来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的强劲态势日益彰显。着力打造仁恒置地国际中心、鲁能国际中心等一批品牌智能商务楼宇,成为北京高端资源重要承载地。与京冀两地在教育文化、医疗健康、公共服务、金融合作等领域交流更趋紧密,协同发展走向纵深。
(二)发展质量跃上新台阶。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21年第三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624.5亿元,占GDP比重91.3%,多业支撑的产业体系不断夯实。招商引资质量效益综合评价排名始终位居全市前列,引进陕西延长石油等世界500强企业,融创服务集团、创业环保等上市企业,快手科技、九尾科技、北京融易算等平台型企业落地发展,实际投资436.94亿元,新增注册资金千万元以上企业3493家。全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商贸中心城市的重要支点,入选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着力发展首店经济、假日经济、夜间经济,提升老城厢—古文化街老商号、老字号运营活力,引进茑屋书店等知名品牌首店43家,仁恒伊势丹、鲁能城购物中心等成为消费新地标。
(三)创新引领开创新局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标准落实“创新南开”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优化完善创新生态体系。成功推动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新能源电池人才创新创业联盟等战略科技力量落户南开,入选“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园区)。设立区政府协同创新办公室,加强与驻区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科技园建设稳步推进,启航系列楼宇、新动能引育中心硬科技创新基地等载体成为创新品牌,博士创业园吸引极光智能、钧晟科技等36家硬科技企业集聚发展,一批关键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成立北洋海棠创业投资基金,建成市区两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服务平台。深入实施“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引进各类人才1.89万人,人才引育更有温度。创新主体梯度培育保持领先,2021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预计达到400家,数量是五年前的2.38倍,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71家,科技领军(培育)企业6家,位居中心城区首位。知识产权战略深入实施,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15.06件,位居全市首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位居全市前列,荣获全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称号,连续10年获评全国科普示范区。
(四)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放管服”改革走在全市前列,“一制三化”改革升级版加快实施。深入开展“解‘南’题、‘开’心办”专项行动,聚焦痛点堵点发力,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14个“场景式”审批事项实现“一窗受理、一次办结”,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与北京海淀等地拓展跨省通办事项,“网上办、一次办、马上办”比例全市领先。市场活力不断激发,市场主体突破10万户。上市企业达到6家,突破十余年来仅有2家的局面。国有企业改革成效显著,组建科创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完成23户企业公司制改革、5户国企混改,在全市率先实现区属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外贸外资结构优化,实际利用外资2.5亿美元,进出口总额471亿元,年均增长10%,始终位居全市前列。
(五)三大攻坚战取得新成果。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扎实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累计向甘肃省环县、庆城县、夏河县拨付财政资金4.9亿元,引导20家企业实际投资1.66亿元,实现消费帮扶3.13亿元,建成南开小学、黑力宁巴旅游标杆村、德华奥美繁育基地等一批重点帮扶项目,助力三地全部脱贫摘帽。1家单位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6家单位、13名同志荣获天津市、甘肃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污染防治攻坚战效果明显,在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年度考核中连续获得优秀等次,PM2.5年均浓度由2017年61微克/立方米降至35微克/立方米,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排名全市第一;全面落实河(湖)长制,黑臭水体全部消除,地表水考核断面优良水体率提升至100%;有效管控区域土壤环境风险,总体质量保持良好稳定。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精准规划“减碳”施工图。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持续深化,健全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稳步推进债务风险化解。强化区属国有企业债务资金清查管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圆满完成。
(六)城区面貌展现新气象。突出规划引领,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功能品质,确立“一湾启航、两翼腾飞、三带汇通”发展格局。坚持保护优先,注重历史传承,最大限度保护历史文化和城市风貌。加快实施重点项目建设,出让地块10宗,开发项目66个,总建筑面积739万平方米。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建和提升道路52条,完成水阁大街等道路慢行交通改造,积极配合地铁7号线、8号线、11号线工程建设,引入社会资本完成海绵城市一期工程,西营门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在全市率先启动。打造智慧城市信息中心,深度推进智慧停车、智慧安防,“双千兆”网络实现全覆盖。大力开展市容环境、背街里巷、“飞地”专项治理,彻底解决西关大街违法占路经营等一批长期未解决的历史难题。持续深化生活垃圾分类管理,52个社区提前完成2021年绿色社区创建任务,全区绿化覆盖率超过40%,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全国绿化模范城区。
(七)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坚持以人为本,民生领域投入财力占比80%以上,每年办好20项民心工程。实施稳就业政策措施,企业和员工共克时艰,就业形势稳中向好,累计新增就业17.2万人。持续推进全民参保扩面,分层分类做好社会救助,累计发放社会救助资金10.6亿元。群众居住品质得到提升,提前完成棚户区改造“三年清零”任务和545个老旧小区及远年住房提升改造,新建定向安置经济适用房2255套、公租房1970套,受益群众27万户。天大六村、南大西南村加装电梯项目在全市率先投入使用,累计加装数量位列全市第一。用心解决“一老一小”问题,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成效显著,智慧养老云平台投入使用,布局建成老人家食堂187家、日间照料中心34家、养老机构40家、养老床位6699张、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设施5家,8.9万名老人享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双减”工作扎实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1所,新增学位2.4万个,中高考改革有序推进,教育质量保持高位稳定,获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建立优化分级诊疗模式,加快标准化全科门诊建设,创建完成3家社区医院,完成黄河医院三期、区疾控中心等新建改扩建项目。推广“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微医数字医疗服务打通医院、社区、家庭壁垒。成功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区、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区。举办文化惠民活动万余场,“南开之夏”“飞雪迎春”群众文化品牌深入人心,“区—街—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圆满完成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保障任务,蓬勃开展全民健身和冰雪运动,新增一批体育公园、主题广场和健身设施。“退役军人之家”建设成效显著,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八)治理效能实现新提升。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筑牢首都政治“护城河”南开防线。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落实“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深化“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圆满完成171个社区“两委”班子换届,100个“飞地”点位实现属地化管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取得新突破。网格化综合管理机制不断健全,承办“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事项46.5万件,群众满意度位居全市前列。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并荣获全国先进集体称号。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成立区、街两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一批矛盾问题和信访积案得到解决。千方百计保障能源电力供应。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持续做好危险化学品、公共消防、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燃气安全、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领域常态化排查整治,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3个社区荣获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深入推进平安南开建设,完成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全力创建“无黑”城区,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等突出违法犯罪行为,荣获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首批全国禁毒示范城市,社会大局保持安全稳定。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对台、侨务、民族、宗教、人防、残疾人、红十字会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九)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热潮,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积极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进一步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坚持政务公开,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加强审计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481件人大代表议案建议、589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复。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实施完成“七五”普法,荣获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区称号。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化政府系统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全力推动中央巡视、国务院大督查和市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见底到位,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担当不作为问题,坚决肃清黄兴国、于茂东恶劣影响,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多措并举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大力开展“执行力建设年”“作风建设年”工作,扎实开展“扎根网格、血脉相融”实践活动,着力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干事创业气场持续凝聚。
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把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以坚毅的决心、坚定的态度、坚实的行动,成功打赢社区防控、复工复产复学、入境人员管理、大规模核酸筛查等多场硬仗,积极驰援湖北,支援“滨城大筛”,迅速开展冷链食品检测,坚决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安全有序推进疫苗接种,驰而不息抓好常态化精准防控,确保“刚性”要求“硬核”落实,为筑牢疫情防控南开防线做出不懈努力,涌现出一大批抗疫先进典型,时代奥城社区党委被党中央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加大助企纾困力度,落实减税降费、市场保供政策,经济运行企稳回升,发展质量稳步提高,2021年预计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各位代表!五年来的工作殊为不易。面对艰巨、繁重、复杂的改革发展任务和各种突发难题,我们在把握大势、抢抓机遇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在应对挑战、抵御风险中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不断破解发展难题,不断增长发展动力,不断巩固发展优势。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顽强拼搏。在这里,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市有关部门、驻区大学科研院所和各企事业单位,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南开发展的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思想解放还不彻底,改革创新深层次探索还不充分;新旧动能转换力度仍需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潜力还未完全发挥,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国企改革任务依然艰巨,营商环境对标一流仍有差距;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效能还有短板,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还需升级加力。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直面问题挑战,尽心竭力改进工作,决不辜负人民群众期待!
二、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为我们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未来五年,我们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刚刚胜利闭幕的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描绘了南开未来五年发展新蓝图,我们必须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激发“闯”的精神锚定发展方向,鼓足“创”的劲头深化发展思路,保持“干”的作风优化发展路径,努力在推动南开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争创先锋、走在前列。
当前,南开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节点,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我们既要正视困难迎接挑战,更要保持定力增强信心,聚精会神办好自己的事。应当看到,南开经济运行在爬坡过坎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结构不断优化,新动能不断成长,高质量发展的态势正在形成并不断巩固,拼质量、拼效益、拼结构、拼绿色已成为全区上下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目标更加明确,路径更加清晰,成效更加显著。应当看到,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不断为南开注入新动力,提供新空间,南开的区位优势愈加凸显,一批“央字头”企业落户南开、深耕南开,产业聚集的发展势能不断积蓄壮大。应当看到,我们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全力培育战略科技力量,随着天津版“国之重器”海河实验室正式揭牌,大学科技园加快建设,南开创新活力将持续迸发。应当看到,南开作为天津六百年城市记忆的乡愁原点,文化底蕴深厚,内需动力强劲,拥有一批高标识度、高显示度城市“符号”,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化软实力必将创造文化消费新的增长极。应当看到,我们统筹发展和安全,敢于直面问题,集中克难攻坚,有效控制和化解了一批突出问题和风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积累了宝贵经验,不给群众埋隐患,不给未来留包袱,以更高质量、更加安全的发展保障群众高品质生活。更应当看到,市委市政府对南开工作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极大增强了我们迎接挑战、克服困难、决胜必胜的信心和力量。今天的南开,前景广阔、未来可期,正朝着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阔步前行,只要我们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无惧风浪、不畏艰险、苦干实干,就一定能够开创南开更加美好的明天!
未来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元为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证,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科技立区、改革强区、文化名区、宜居兴区,进一步增强综合实力、提升城区品质、推进共同富裕、保障社会稳定,高水平建设“创新南开”,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核心区新篇章。
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基本实现“创新南开”目标定位,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核心区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到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9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力争实现70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6%,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经过五年的努力,“创新南开”目标定位基本实现,创新要素更加集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生态持续优化,体制机制健全完善,创新理念深度融入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等各领域各环节,“创新南开”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核心区的显著标识。
——在协同发展上争创先锋。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历史机遇,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更大成效,与京冀两地交流合作更加深化,在融入服务全市“一基地三区”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
——在创新引领上争创先锋。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与高校院所深度合作实现更大突破,更多创新成果落地产业化,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支点作用进一步凸显。
——在活力繁荣上争创先锋。进一步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具有南开特色的现代产业进一步壮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区域商贸中心城市的重要支点作用更加突出。
——在宜居宜业上争创先锋。着力打造绿色宜居环境,区域布局更加合理,载体功能更加完善,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城产深度融合发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生态环境质量始终保持中心城区领先。
——在文明幸福上争创先锋。聚焦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就业质量进一步提高,社会服务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共同富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文化软实力持续增强,文化名片更加亮丽。
——在依法善治上争创先锋。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持续提高,社会公平正义更加彰显,社会治理现代化取得更大进展,法治南开、平安南开建设达到更高水平。
未来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是:
坚持高站位谋划,融入服务新发展格局实现新突破。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向纵深拓展,全力融入服务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引进更多京冀重点项目落地。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深化对外交流合作,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建立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常态化工作机制,接续助力结对地区乡村振兴和群众生活改善。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区域商贸中心城市重要支点,建设多元地标商圈。坚持项目带动战略,打好招商引资“组合拳”,一体推进引资引智引才。围绕基础设施、公共卫生、健康养老、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等领域,谋划推出一批重大项目,不断积蓄发展后劲。
聚焦高水平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赢得新成效。以“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园区)建设为契机,高标准规划建设海河科学城、启航创新城,构筑创新平台高地。瞄准智能科技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打造产业集群,更好服务全市制造业立市,构筑创新产业高地。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建设知识产权强区,争创新一轮全国科普示范区,构筑创新生态高地。深入实施“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升级版,建立一流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构筑创新人才高地。
推进高标准建设,打造绿色宜居城区取得新进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集约发展,优化空间布局,注重城市精明增长,提高城区规划科学性前瞻性。下足“绣花功夫”,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绿色社区、智慧社区建设,巩固国家卫生区创建成果。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更实举措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创造高品质生活,推动共同富裕迈出新步伐。着力构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守住就业底线,织密多层次社会保障网。着力办好公平普惠教育,深入落实“双减”政策,坚持“五育并举”,推动学前教育卓越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特色发展、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特殊教育按需发展、民办教育规范发展。着力建设高水平健康南开,健全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健康信息化平台,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着力打造便利暖心养老服务,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元化需求。
铸造高品位文化,提升文化引领力彰显新魅力。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提升城区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高水平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挖掘用好南开特有的老城文化、学府文化和都市文化,持续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建设历史文化名区。推进文商旅融合发展,塑造南开文化品牌,扩大文化传播影响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推动高效能治理,巩固安定团结政治局面展现新作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法治南开、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入实施“八五”普法,提升全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构筑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始终把维护政治安全放在首位,打造更具韧性的平安南开。建设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发展承载着全区人民的期盼。宏伟蓝图鼓舞斗志,共同事业凝聚人心,我们一定要抢抓难得机遇,强化使命担当,下好创新“先手棋”,打好发展“主动仗”,握紧历史“接力棒”,跑出南开“加速度”,再创南开高质量发展新辉煌!
三、全力做好2022年重点工作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深化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开局之年,做好明年工作,事关长远、意义重大。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全会、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区委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服务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全市领先,新增就业1.9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节能减排降碳完成全市下达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坚持创新引领,全力融入新发展格局
始终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政治之责、发展之要,围绕“创新南开”目标定位,发挥区域优势,释放协同动能,在启航湾创新产业区打造“双核驱动”发展空间,在服务发展大局上体现南开之为。
1.全力融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加强项目、平台、政策、机制等前端统筹,持续深化与国家部委、优质项目资源、高校科研机构精准对接,加快打造以启航系列品牌楼宇、新动能引育中心硬科技创新基地为代表的非首都功能高端要素承接平台,全面提升平台承接功能。以重点领域重点企业为目标,做大做强中国铁建天津产业生态圈,积极争取中国铁建轨道集团落户南开。强化对中国交建、中国铁物等重点项目全周期服务,吸引更多央企二三级总部、民营企业500强功能总部和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紧抓“双碳”机遇,深化与国家电网、国家能源集团等能源央企和远大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保障体系。加强与京冀两地共建合作,支持和服务雄安新区建设,推进京津冀公共服务一体化。
2.全力构建“双核驱动”空间布局。坚持系统观念、加强科学谋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启航湾创新产业区打造“双核驱动”发展空间。“东核”依托环天南大区域建设海河科学城,深化与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院所全面战略合作,服务推动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南开大学科技园、天津大学科技园高标准运行,紧抓“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园区)建设机遇,用好新能源电池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博士创业园等创新平台,打造天津综合性科学中心和区域人才中心。“西核”依托西营门老工业区建设启航创新城,以城市更新为主题,以数字经济为方向,重塑产业载体空间,打造城产融合发展试验区。
3.全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向改革要动力,以开放促发展,围绕破除制约市场主体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精准发力,推动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审批管理服务从“以政府部门供给为中心”向“以市场主体需求为中心”转变,把各类市场主体活力释放出来。对标世界银行标准,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解‘南’题、‘开’心办”专项行动,再推出一批“场景式”审批清单。完善政务服务数据标准化建设,用好“津心办”APP南开旗舰店等优质平台资源,提升“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服务水平。注重支持和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用好惠企政策和专项资金,支持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外贸外资稳中提质,借助世界智能大会、夏季达沃斯论坛、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等平台,深化友好合作,不断增强南开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
(二)坚持协同共进,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紧抓数字经济发展窗口期,在主导产业布局中,重点选择成长势头好、相对聚集的细分领域,打造三大特色产业集群,吸引更多头部企业、领军企业落户南开,构建产业发展生态,持续提升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1.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立足南开创新要素聚集的资源禀赋,着力打造智能医疗装备、供应链平台、文化消费三大产业集群,构筑适合南开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四梁八柱”。智能医疗装备产业集群,聚焦智能可穿戴设备、医用3D打印、新材料、智能服务机器人等领域,发挥微医集团、九安医疗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广嘉思特医疗智能工厂建设经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供应链平台产业集群,着眼数字应用场景,抢抓产业互联网发展新机遇,依托中国铁建供应链数字平台、国美集团数字家装平台,加快引育产业互联网新经济增长点。文化消费产业集群,以入选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为契机,用足用好南开独特的文化底蕴、商业积淀和区位优势,坚持国际化视野,讲好南开故事,大力发展首店经济、首发经济,培育MCN国际港、快手科技、麒麟剧社等消费新模式新业态,以“文化+科技”“传统+现代”的跨界融合,高标准建设老城厢—古文化街地标商圈,启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在国际消费和区域商贸“双中心”城市建设中担当主力军。
2.发挥精准招商关键作用。坚持招商引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树立“全域、全线、全员”大招商格局,发挥“两个一百人”招商专业团队作用,着力推进单一项目向产业组合转变、简单政策招商向系统性招商转变。坚持“项目为王”,树立“产业链”思维,瞄准京津冀,放眼长三角、珠三角,围绕产业集群精准发力,大力引进上市公司、头部企业、隐形冠军等优质项目落地布局。坚持对各类企业和项目“一视同仁”,一企一策、一对一精准服务,助力企业发展壮大。大力推进空置楼宇园区盘活,加强分层分类管理,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空间。
3.构建产业发展良好生态。坚持统筹推进,做优做强创新载体,倾力引育新动能新动力,构建开放包容创新生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发挥北洋海棠基金等“金融活水”作用,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茁壮成长。充分发挥市区两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服务平台作用,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把知识产权保护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全面建设知识产权强区。落实“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升级版,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政策,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大力引进国际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
(三)坚持生态优先,全力提升城区宜居水平
聚焦绿色低碳发展,向“双碳”目标进军,实施城市更新战略,注重城市文化特色,塑造精致人居环境,把“绣花功夫”贯穿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领域全过程。
1.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全力推动水厂南侧、六马路二期等在建项目建设,加快已整理土地出让进度。全区在施面积340万平方米、新开工面积2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0万平方米。做好地铁8号线延长线、11号线延长线房屋征收,启动北草坝整治工作。推进市政道路基础设施改造,启动建设苑中北路等5条道路。大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智慧化云平台,稳步推动智慧停车项目。
2.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坚持促进经济发展、文化保护与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并重,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城市更新可持续模式,精心实施西营门片区等城市更新项目,完成9个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启动实施海绵城市建设二期项目。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持续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水平,创建5个街道垃圾分类精品示范片区。加大历史文化街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讲求城市美学意蕴,打造南运河文化公园。巩固国家卫生区创建成果,举全区之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区。
3.加快提升环境品质。以“双碳”目标为牵引,制定碳达峰实施方案,落实能耗“双控”指标任务,新增绿色社区52个。狠抓大气污染防治,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排名继续保持全市前列。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强化河湖水质监测,持续提高水体断面水质。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和风险管控,推进土壤环境质量稳步改善。持续推动生态保护修复,坚持留绿留白留璞,打造“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园林绿化空间。
(四)坚持人民至上,全力增进民生福祉
常怀为民之心,厚植为民情怀,精心组织实施20项民心工程,构建优质均衡普惠的公共服务体系,把南开高质量发展成果最大程度转化为民生福祉。
1.办好民生实事。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完善稳就业举措,做好大学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兜牢民生底线,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落实社会救助改革任务,加强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持续深化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建设,促进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推动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持续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产业合作、人才支援、劳务协作等方面提供精准帮扶。
2.发展优质教育。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提供优质多元课后服务。深入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年行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完成新星小学、宜宾里小学等改扩建工程,持续加强学位建设,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430个。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打造中小学“一校一品”特色品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强化“品牌高中”建设,中高考成绩继续保持良好。
3.提升健康服务。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服务质量,建成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快基层“数字健共体”建设,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普惠可及。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组建中医医联体,加快国医堂提档升级,做强区中医医院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升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水平。落实生育政策和配套支持措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大力发展全民健身,鼓励社会力量提供优质体育服务,推进社区体育园建设,全力打造“10分钟健身圈”。
(五)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全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树立全周期管理理念,强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统筹发展和安全,创新治理方式,提高风险防范水平,构筑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
1.全面提升疫情防控能力。坚持底线思维,始终保持指挥体系、防控措施高度“热备”,高速高效运转。扎实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严格落实“四早”要求和“四方”责任,坚持“人、物、环境”同防。持续做好入境人员、中高风险地区返津人员等重点人群全流程闭环管理,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监管,发挥发热门诊“哨点”作用,持续抓好社区、公共场所常态化防控。提升核酸检测基地检测能力。稳妥有序推进新冠疫苗接种。
2.全面提升城区安全韧性。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构建更高质量的平安南开,加快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现代化,打造智慧警务,实现智慧平安社区全覆盖。健全扫黑除恶长效机制,巩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无黑”城区创建成果。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常态化开展危险化学品、消防、特种设备等高危行业领域专项治理,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3.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注重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持续推进社会治理重心向社区下移,向基层放权赋能,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和力量配置,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完善“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打造“南开红哨”平安志愿服务品牌,加强网格化管理,做到精细化服务,提升“12345”便民服务热线群众满意度。充分发挥区、街两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作用,强化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依法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有效解决群众诉求。
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努力提升政府履职能力和水平。
切实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在区委坚强领导下,持续提升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切实做到依法行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工作,让厉行法治渗透进每一项具体行政行为,努力实现法治政府建设率先突破。自觉接受人大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以及社会各方面监督,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切实做到风清气正。以自我革命精神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加强审计监督和风险管控,对违纪违规行为“零容忍”。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坚持真过紧日子,集中财力保减税降费政策落地、保基本民生和基层运转。认真落实清廉南开建设要求,聚焦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关键岗位,强化廉政风险防控,营造风清气正、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
切实做到务实高效。始终把全部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把全部精力用在狠抓落实上。更好运用系统思维、改革思维、创新思维破解矛盾问题,跳出南开看南开,以思想破冰实现发展破局。大力弘扬“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的实干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把每一项工作做到极致,狠抓落实“后半篇文章”和“最后一公里”,形成以实干论业绩、以实效定奖惩的鲜明导向和浓厚氛围。
各位代表!新征程扬帆启航,新使命重任在肩!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创新自信、乘势而上,埋头苦干、勇毅前行,推动南开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南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核心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