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区委关于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市、全面依法治区的各项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依法行政,科学决策,规范执法,行政执法质量稳步提升。
一、基本情况
(一)行政执法整体情况。今年,我委城管执法支队重点围绕燃气供热、园林绿化、道桥排水、大气污染防治、垃圾分类等事项开展监督检查,全年开展行政检查1356次,共办理行政处罚案件32件,其中简易程序12件,普通程序20件,罚款金额共计17.1975万元,执法履职履率、人员办案率均达到100%。(数据统计时间为2023年1月1日至12月28日)
(二)行政执法年度计划完成情况。年初,根据市城管委《2023年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实施意见》,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年度行政执法工作计划,坚持统筹全局、重点突出的工作思路,扎实开展行政执法工作。一是制定“双随机、一公开”年度检查计划,通过市级监管工作平台随机抽取检查对象5家,按期完成检查工作并公示检查结果;二是制定重点领域执法检查计划,对燃气、道桥等安全生产领域加大处罚力度,坚持“零容忍”执法,全年该领域处罚比重占74%;三是落实专项执法任务,对大气污染防治、非法广告治理、野生动物保护、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等专项领域,协同属地城管和职能部门开展联合执法、突击执法等,圆满完成各项工作。
二、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情况
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健全事前、事中、事后公示体系,以透明高效为目标,优化公示内容。在“南开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公开执法主体、执法依据、监督方式和救济渠道等信息。严格按照《天津市行政执法监督平台管理办法》,对执法案件公示时间、公示期限等进行进一步梳理与明确。行政处罚信息向信用中国(天津)和行政执法监督平台双公示,执法监督平台公示27件,信用平台公示15件。
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全支队一线执法队员均配齐执法记录仪,组织执法队员学习市城管委印发的《天津市城市管理系统综合行政执法现场处置与执法规范》,明确执法程序和执法站位等,确保规范、文明执法。使用警翼采集工作站,实行执法音像全面系统归档保存,确保执法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
全面推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根据《南开区城市管理委员会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及相关工作要求,通过立案、处罚、结案三级审查机制,将每一个经普通程序作出处罚的案件,均纳入法制审核范围,确保主体适格、程序合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 、适用法律准确、文书规范齐备,确保每一个案子都能体现公平与正义。
(二)重点执法工作开展情况
1.燃气领域执法。2023年,累计出动执法车辆462辆次,检查餐饮企业1458家,出动2600余人次,检查餐饮企业712家,处罚12起,罚款金额共计11.6万元。
2.园林绿化执法。通过日常巡查、案件结转以及信访投诉等渠道,整治中南道和水阁大街等重点地区违法占压绿地车辆200余辆次;处理群众反映的涉绿事件24起,依法处罚5起,罚款金额2.9925万元。
3.垃圾分类执法。贯彻落实《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累计出动400余人次,检查辖区内鲁能城、大悦城等大型商超40次,检查餐饮企业95家,现场整改问题30余处,约谈企业负责人50余次,处罚4起,处罚金额1400元。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垃圾分类的责任意识。
4.市政排水执法。2023年,处理解决市民投诉举报案件130件。其中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29份,给予警告处罚的1件,依法处罚7起,罚款金额1.415万元。对南开区12个街共计558家商户隔油设施进行巡查复检,确保商家隔油池养护、使用落实到实处,切实解决困扰居民的底商超标排放导致的堵塞外溢问题;对全区60多家洗车企业用水情况进行检查,落实节水工作相关要求。
5.大气污染防治执法。贯彻落实市污染防治攻坚办、区蓝天办关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相关要求,开展夜间运输撒漏、车轮带泥污染道路、车体不洁等专项检查,9月8日至今,出动执法人员390人次,开展行政检查241次,发现涉大气污染违法行为4个,依法处罚共计1.05万元。
(三)执法方式创新情况
1.发挥执法协调作用。一是建立与街道综合执法沟通协调机制,更新基层大队信息表,加强沟通联系,利用微信工作群、案件转办单等,将属于街道综合执法处置的违法行为线索,第一时间通报属地处置,并跟踪进展。二是加强联合执法,在燃气、供热等专项执法领域,加强与公安、属地街道、市场监管、区公用事业中心的协同配合,充分发挥联合执法优势,提高执法效率。
2.柔性执法包容审慎监管。区城管执法支队全面推行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落实“过罚相当”,“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的重要举措,深化精细化执法和包容审慎监管、优化营商环境相关工作要求。在日常开展的执法检查过程中,广泛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警示告诫、指导约谈等方式,开展法律宣传和行政指导,努力做到宽严相济、法理相融,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四)执法队伍建设情况
1.抓作风建设。自2023年3月中旬起至10月底,在全区城管执法队伍中开展“正风肃纪教育整顿活动”,以队伍建设标准化、执法行为规范化、为民服务精准化为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成立工作专班,深入各基层综合执法大队,紧紧围绕“查会议记录”“查教育活动”“查法规学习”“查执法现场”“查人员管理”等内容,调研指导正风肃纪教育整顿活动落实情况,固化经验做法,明确存在问题,形成检查通报,下发全区各街道,督促各基层单位互相学习借鉴、整改落实到位。
2.抓培训教育。一是领导干部牵头学。确定支队科级以上领导为学习的首要责任人,每周固定半天时间,组织支队法制干部、执法大队骨干代表开展集中学习,细致抓好法律法规、执法程序、文书制作等关键动作。二是开展法制培训。按照市城管委培训计划,组织实施了4次法律培训,支队内部组织了3次领导干部专题授课,应司法局邀请专题法律培训1次,参训人员累计260余人次;组织了赴滨海新区寨上街道办事处的观摩培训,通过各种培训,增长了知识,开拓了眼界,为进一步做好城市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存在问题
一是执法业务水平有待提高。部分城管执法队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工作落实的能力尚不足,学法用法力度需进一步增强,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难点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执法案卷制作存在瑕疵,对行政处罚法、行政处罚程序规范的规定了解不足,整体办案水平有待提高。二是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加强。在日常工作中,普法宣传教育形式仍以传统方式为主,宣传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加强,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要互推互进,争取最大程度地传播法治精神。三是执法协调机制不健全。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的行政执法协作机制还未建立健全,存在管理部门或兄弟单位在移交案件线索时,当时调查取证不充分,事后难以补证的问题,导致案件办理难度增加。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强化法制培训,提升执法能力
精心准备2024年度行政执法培训计划(含街道),法制培训的人员从法制员扩充至业务骨干,形式上从单一的授课式丰富为案例研讨、专案分析、经验交流、实案办理、模拟执法等,内容上以城管执法事项为基础,扩展至相关专业法等,以此强化队员学法用法的能力。
(二)优化办案模式,提升办案效率
进一步梳理权责清单,细化执法事项和对应的法律法规,根据197项区级执法事项分类,进一步探索培养专业化队伍,争取打破对部分事项“不懂行、不敢管”的局面。对基层执法中队遇到的重大、疑难案件,经研判后视情况组织法制骨干、各大队执法力量成立专案小组通过专案专办的方式,将办案和教学一体化推进,将具有指导意义的案例和做法,进行总结提高和推广普及。
(三)创新普法方式,提升普法效果
2024年计划通过微信公众号、南开融媒体、执法动态刊物、法治宣传日等多种形式,加大执法宣传力度。同时,探索执法全过程普法模式,让违法行为人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持续营造“教育为先、公开透明、包容审慎”的执法监管环境。
(四)完善协作机制,提升执法效率
从审批、监管、移送、执法全链条出发,分类别明晰行业监管部门、审批部门、综合执法部门的职责边界,制定部门间案件移送标准、信息资源共享、协调会商、职责分工等制度,推动审批部门、监管部门、执法部门三者之间形成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协作通畅的工作机制。
南开区城市管理委员会
2023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