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09月26日 星期日
对区政协十五届七次会议第1570175号意见的答复
来源: 时间:2021-08-11 10:36:26

民进南开区委员会:

首先感谢您对南开区中医药事业的关注与支持!

您委提出的关于加强基层中医药卫生健康工作,进一步在国家公共卫生改革中发挥作用的建议详细具体,可操作性强,对我委今后的工作非常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性。经研究答复如下:

我区高度重视基层中医药工作,印发《南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区卫生计生委拟定的南开区加快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实施方案 (2016-2020年)的通知》(南开政办发〔2016〕20号)和《区卫生计生委 区人力社保局 区市场监管局关于印发南开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实施意见的通知》(津南卫中〔2017〕121号),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优势,不断满足辖区居民日益增长的中医药健康和文化需求。

(一)中医药服务体系健全完善。现有委属中医院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78个,设置中医科的社会办医疗机构174家,形成了以区中医医院为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堂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覆盖全区的中医药卫生服务网络。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综合医院及妇幼保健机构成立中医科并设置中药房。

(二)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区中医医院建成糖尿病科国家级重点专科和糖尿病科、呼吸科、心病科、脑病科及治未病科5个市级重点专科,并于2019年顺利通过二甲复审。开展京津冀中医医联体建设,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和信息共享。组织召开京津冀国医堂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国医大师王琦、金世元出席会议并做主旨报告,发布新时代国医堂发展天津共识,明确国医堂五大职能,为推动基层国医堂发展献策献力。各中心坚持特色科室强院、特色服务强站的理念,目前每个国医堂均能开展10种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

(三)中医治未病工作深入开展。深入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65岁以上老年人及0-3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制定管理制度、服务规范及流程,强化人员培训和质控管理,保质保量完成年度目标。通过发放健教材料、开展健康讲座、进行个体指导、滚动播放视频等形式,传播中医药健康调养知识和方法。2020年老年人及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分别达到目标人群的71.53%和72.31%,完成年度任务目标。全区81个家庭医生团队全部配备了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其它类别医师,探索建立中医健康保障模式,帮助居民学习、运用中医药方法改善健康水平,中医特色慢病管理模式初步建立。

(四)中医药人才素质持续提升。截至2020年底,我区基层医疗机构共有中医类别医师230人,占医师总数的40%。大力开展中医师承工作,建设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个,实施中医扎根工程,先后遴选12名中医专家与21名青年医师确定师带徒关系,继承发展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培养中医学术继承人。近年累计派出5名中医、中药人员参加全国及天津市中医药特色人才项目,培养青年业务骨干。每年选派青年中医药人员至北京及本市三级医疗机构进修学习。实施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加强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开展中医药业务培训41场,累计培训3000余人次。定期开展中医中药专业“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引导中医药人员重温中医经典,夯实中医基本功。

(五)居民中医健康素养不断提高。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行动,组建南开区中医药文化科普宣讲团,编写、印制发放中医九种体质、常见病中医药调养指导、四季养生等中医药宣传页,将中医药内容纳入南开区健康大讲堂活动,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养老机构、社区等开展讲座、咨询、义诊。在各社区国医堂建设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配备液晶电视、可触式显示屏、中医药图书等,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印制发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体质养生指引》宣传单页,推广应用中医药预防方案,倡导养成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行为。

下一步,我委将以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深化中医药服务内涵,推动我区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具体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一)健全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完善以区中医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堂为骨干、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中医药服务网络。规范和完善区中医医院科室设置,根据中医药规律和特点健全各项核心管理制度,在办院模式和服务功能上坚持以中医药服务为主,坚定以中医特色优势促进医院发展。将社会办医疗机构纳入我区中医药培训和质控体系,提升社会办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质量。规范社会非医疗性中医养生保健机构经营范围,使用“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非医疗)”规范表述为企业办理登记。

(二)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区中医医院糖尿病科、针灸科、心内科、呼吸科等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推广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做强中医骨伤等特色专科,建设中医骨伤特色诊疗区域,不断提升诊疗水平。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国医堂建设和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建成鼓楼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堂,持续提升软硬件水平和中医药人员力量。定期开展覆盖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等各类医疗机构的中医药知识培训,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发挥中医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中的独特优势,加强中医应急队伍和能力建设,提升中医药应急和救治能力。

(三)强化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完善区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推进治未病-健康体检区域综合改造,着力促进健康体检与治未病服务的深度融合,形成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健康体检-健康宣教-慢病防治”的健康管理闭环模式。完善区中医医院市级重点专科治未病科建设,丰富治未病产品和服务,拓展治未病理念和服务至其他临床科室,加强对基层中医治未病服务的指导。聚焦高发慢病形势,将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人群列为重点目标人群,研究制定治未病干预方案,积极推行中医药特色服务。加强临床医师和全科医师治未病知识与技能培训。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增加“治未病服务包”,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中医治未病服务。

(四)加强中药质量和使用管理。不断健全中药质控管理体系,提升辖区医疗机构中药服务质量。强化区中医药剂质量控制中心建设,把握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加强对处方质量、中药饮片质量、煎药服务等工作的质控和检查。落实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制度,加强对含有药食同源饮片、贵重饮片和毒性饮片处方的点评,强化中药饮片处方点评结果应用。做好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员业务培训和指导,不断提高中药饮片应用能力,促进合理用药。鼓励院内制剂、协定处方等的研发与使用。

(五)深化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通过进修、培训等多种途径,加快中医治未病、康复等多样化人才培养。继续加强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继承发展名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培养优秀中医继承人。对参加国家级、省级中医药传承项目的中医药人才、具有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的人才等进行重点扶持,培养后备中医药领域骨干人才。开展“南开区青年名中医”评选,培养选拔一批医德高尚、学术精湛、甘于奉献、扎根基层的优秀中医师。加强中医药人才引进,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

(六)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医药健康教育活动,大力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保健方法,推广体现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利用新媒体扩大对南开区中医药宣传,蓄力优化“上工”培养,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推进传统医学的深度继承与传承。丰富国医堂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建设内涵,开展2021年度中医药文化素养调查,不断提升居民中医药健康素养,倡导养成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生活习惯。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南开区中医药事业的关心和帮助,希望您继续支持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以便于我们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构建我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隐私声明 | 网站建设

主办单位:天津市南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040001

津ICP备12005970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899号

主办单位:天津市南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040001

津ICP备12005970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08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