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飞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天津古文化街“失落空间”活力重塑的建议,经研究答复如下:
今年,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四个以文”重要要求,立足街域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持续提升古文化街、鼓楼商业街环境景观,不断促进文旅商体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产业业态转型,迭代推出特色文创文旅产品,丰富开展传统文化活动,增强游客文化体验,着力打造天津城市会客厅的文化地标。
一、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
一是对天后宫进行微更新。加强对国家重点文物的保护,对国保单位天后宫地面进行局部平整整修,对建筑立面进行局部油饰,对游服中心进行美化装饰,对花亭进行升级改造,修建无障碍坡道,增设景区讲解牌、景观小品等。二是对文保单位进行保护性修缮。组织实施天后宫消防升级改造工程;组织实施天后宫山门修缮和民俗馆屋顶维修工作;组织专家论证会,推动宫前广场幡杆勘察工程;对玉皇阁及周边广场基础设施进行修缮。三是对古文化街景观进行升级改造。对主街立面局部进行油饰,对街容街景进行综合治理提升,规范周边经营秩序,清整周边环境卫生,悬挂生肖龙灯和年俗花灯、灯笼等,对街面空间进行彩化亮化。四是对古文化街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对古玩城和综合楼地下车库进行更新改造,增设智慧座椅,对周边23个卫生间进行改造,更换古风垃圾桶;对古文化街电力系统进行重新规划,组织实施电力增容工程;对停车场标识、导视系统进行更换,带给游客更好的游览体验。
二、深挖老城特色资源,创响“老城津韵”品牌
一是吸引非遗老字号入驻古街。新引进“戴春林”“祥德斋”等非遗老字号。积极推动达仁堂、杨柳青、泥人张等非遗老字号店铺更新升级,展示非遗技艺传承。二是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举办了首届天津古文化街民俗文化旅游节,高跷、戏法、曲艺等民俗活动轮番上演,宫前广场、亲水平台、水阁大街、鼓楼商业街多点开花,河北胜芳南拾锦会、北京兵部杠箱圣会、葛沽清平竹马老会等京津冀非遗展演荟萃津门故里,为市民及游客上演了一场动、静结合的民俗文化盛宴。三是打通鼓楼-古文化街游览动线。以古文化街为中心,通过升级景观灯光串联宫北、宫南、天后宫广场、妈祖广场、水阁大街、东门内大街,辐射周边含文庙等旅游景观带;以古文化街、鼓楼为支点,在亲水平台开展轻奢休闲市集,在水阁大街举办文化创意市集,在鼓楼举办“华伞云裳”春享市集嘉年华活动等,让市民和游客能够近距离感受“最天津·最民俗”的天津老城。
三、推进文旅商体业态融合,打造特色体验区
一是打造IP品牌,开发文创产品。新推出古文化街IP直沽系列酒,天后宫IP的山海关联名汽水,春节期间推出新春祈福包,中高考期间推出状元祈福包,平日推出天后攒香福牌、平安茶、天后宫明信片、盖章打卡护照、祈福文创手串、民俗冰箱贴等。二是挖掘场馆潜力,推出旅游产品。天后宫福缘夜、民俗馆奇妙趣游等场景体验项目,引进了陕西渭南皮影戏文化体验馆和五号院皮影戏2家非遗皮影戏馆。三是聚集旅游要素,改善游览体验。推动建设吃住行、游购娱要素齐备的旅游目的地,打造“最天津·最民俗”的消费场景,组织开展相声、戏法、歌舞、京剧、走秀等文艺演出活动,举办“我们的节日-端午”诗会、投壶、蹴鞠、汉服秀等系列文化体验活动。四是多媒体矩阵宣传,讲好天津故事。举办“首届天津古文化街民俗文化旅游节”短视频大赛;以节假日为重点,邀请全市大V集中宣传;开展北方演艺集团“好事花生”“种草文化街,一起来寻宝”“藏经阁开讲了”系列宣传活动,古文化街连续被央视报道。
2024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