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旧楼区提升改造让百姓受益,得到实惠,但因使用年限限制和日常管理不到位,长虹辖区内幸福南北里、汾阳里、建设新街等社区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楼道防盗门损坏;二是楼道墙面被张贴小广告;三是小区路面损坏;四是楼群内报箱损坏。目前,旧楼区提升改造指挥部已撤,出现后期维护无受理部门,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对存在问题调研基础上,投入一定资金对改造后的楼区设施进行维护,并加强日常维护和管理,确保设施正常使用。
办理意见:
民政局领导高度重视代表建议的办理工作,立即责成有关科室认真研究。
2012年至2015年,南开区累计提升改造旧楼区404个,改造面积1433.87万㎡,其中成片小区269个,非成片小区135个。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2014年1月,区民政局与区房管局签署了移交协议,我区404片提升改造旧楼区的长效管理工作正式交由区民政局负责。面对旧楼区长效管理这项全新的工作,区民政局从以下几个方面边学习、边摸索、边实践:一是建立工作机制。在区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组建了旧楼物业办公室,指导各街道发挥属地管理责任,引导社区居委会发挥监督、考核作用,逐步形成了区、街、社区三级管理网络和“政府领导、民政指导、街道主管、社区落实、社会监督”的工作格局;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多年来,我们注重听取吸纳各方面意见建议,不断强化旧楼区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先后研究制定了《南开区旧楼区提升改造后长效管理考核意见》、《南开区调整旧楼区长效管理机制运行工作方案(试行)》(南开政办发〔2016〕14号)、《南开区完善旧楼区长效管理工作机制的意见》(南开政办函[2018]1号)等文件,明确了各单位各部门在旧楼区长效管理中的职责任务,细化了考核流程及相关举措机制,规范了补贴资金的使用管理;三是明确主体责任。通过调整旧楼区长效管理机制,明确了各街道办事处在旧楼区长效管理中的主体责任。四是完善巡查机制。于2016年引入了社会化第三方服务公司对我区旧楼区开展日常巡查、不合格小区复验等方面工作。同时建立实行了每月一考核、每月一排名、每月一通报、每月一登报、每月一例会的监督反馈机制,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压力传导,切实增强各街道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五是推进智慧物业。建立了“智慧物业管理平台”,平台涵盖了考核管理、信息地图、考核结算、统计分析、通知公告等功能,自2017年1月试运行以来收获了较好的效果,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
天津市旧楼区提升改造工程由天津市旧楼区提升改造指挥部统一组织,市房管局牵头,各区组织负责实施。2012年至2015年的甬路施工均通过市指挥部的接管验收,甬路保修期为两年。代表提出的路面破损问题,如果是在保修期内,由负责甬路施工的施工队负责维修,居民可以向市政部门报修,也可以向居委会报修,联系施工队进行保修。保修期结束后,甬路的维修更换由原产权单位负责。同时,自2017年开始新一轮的老旧小区及远年住房安全性改造再次将甬路纳入改造范围,2017年至2019年将按照批次对小区破损路面进行改造维修。
几位代表所建议的旧楼区共用设施维修养护问题与居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一直以来都是旧楼区长效管理的难点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南开区在全市率先建立了旧楼区共用设施维修资金,专门用于旧楼区新增共用设施保修期满后的维修养护工作。2016年下半年,区民政局委托区房管局房屋维修中心对全区超保旧楼区新增共用设施进行维修养护。维修范围包括楼道灯、对讲门、信报箱、新建物业用房、小区围墙及大小门等。我们在小区明显部位和对讲门上都粘贴了《用户须知》。详细介绍楼道灯、对讲门等共用设施的使用注意事项,同时标明报修项目和报修电话,方便居民报修。目前此项工作已经开展近两年,累计处理各类维修问题36000余次。
针对楼内广告及各类环境卫生问题,今年区民政局将结合“创文”、“创卫”、美丽社区创建等工作,指导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进一步加大监督管理力度,督促旧楼区服务企业履行好自身职责,做好旧楼区综合管理、清扫保洁、执勤巡视、车辆秩序等各项工作。区民政局每季度将对巡查考核情况进行通报,组织各街道办事处限期进行整改,努力为小区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承办部门:南开区民政局)